浙江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及贡献研究*
2018-01-31周晓红
周晓红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旅游与创意学院,金华 322118)
0 引言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型产业,是在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生态旅游为主题,把农业生产、新兴农业技术应用与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并充分欣赏大自然浓厚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1]。卢云亭[2]认为休闲农业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休闲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裘浙群[3]认为休闲农业具有双重产业特征、科学性与文化性特征、生产性与生活性特征、独特性与多样性特征。李敏[4]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出游时首选的方向之一。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休闲农业资源丰富,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山村野趣,以及多样化的绿色有机食品和新奇的农事活动,还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这些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有一种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享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倪晶晶[5]认为休闲农业资源可以分为农业生产资源、农民生活资源和农村生态资源,这些资源具有观赏、体验、教育、保健、文化等重要的旅游价值,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前提和根本条件。罗凯[6]认为农业旅游以利用休闲农业资源为前提,将发展农业生产的农业资源用作旅游用途,发展旅游经济。张文莲[7]指出休闲农业资源未来应用于休闲观光农业的潜力巨大。陈洪宇[8]指出休闲农业在使游客获得休闲体验、了解农业文化的同时,还开发了休闲农业资源,调整了农业结构,改善了农村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葛立群[9]指出休闲农业的发展,是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不二之选,更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变革的根本法则。AkpiNar[10]认为休闲农业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替代性活动,有助于改善自然资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休闲农业资源对于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决定性作用,浙江省休闲农业资源丰富,休闲农业发展起步较早,了解浙江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明确不同休闲农业资源对发展休闲农业的作用以及休闲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期为浙江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1 研究区概况
1.1 基本概况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km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km2,为全国的1.1%,人口5 590万(2016年)。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置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浙江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岸线总长6 486.24km,占中国的20.3%,居中国首位。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 2016年,浙江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5亿人次,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达到393.9亿元; 在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比重超过80%; 全省休闲农业从业人数21.5万人。截止2016年底,全省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18个,总面积34.4万hm2。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区10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11个。
1.2 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
浙江省可以根据休闲农业区位分布可划分为浙东、浙西、浙南、浙北和浙中五大区域,由于气候、地形和水热条件的差异,休闲农业资源也随之产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每个区域均有休闲农业示范乡镇的分布(表1),截止2016年,浙江省共有休闲农业示范乡镇26个,其中浙东4个,浙西4个,浙南9个,浙北7个,浙中2个,而且每一个示范乡镇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光以及休闲农业资源优势,例如浙东的海岛百花乡和桃园农居、浙西的万亩茶园和农家乐、浙南的田鱼文化和特色农业、浙北的银杏长廊和现代农业、浙中的万亩色叶树和千亩农业基地等,为浙江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1 浙江省休闲农业分布及特色
区域划分城市休闲农业示范乡镇主要特色(资源)浙东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戊己桥、桃园农居舟山市岱山县岱东镇“鹿栏晴沙”景区、海岛百花乡镇绍兴市新昌县东茗乡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穿岩十九峰)诸暨市赵家镇香榧之乡浙西忂州市柯城区沟溪乡无公害精品柑桔生态园区、特色农民画江山市保安乡仙霞岭、仙霞古道、仙霞关景区、石鼓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化县池淮镇茶园、桑园衢江区全旺镇千年古镇、红岩库区、饭甄山风景区浙南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楠溪江石桅岩和龙湾潭国家级森林公园)苍南县桥墩镇玉龙湖、玉苍山、农家乐台州市天台县石梁镇石梁飞瀑、毛竹、茶叶、高山蔬菜温岭市城南镇山清水秀,寒坑龙潭风景宜人仙居县下各镇高效农业、特色农产品、括苍山风景区临海市河头镇浙江省茶叶之乡、特色农业基地、羊岩茶叶丽水市青田县小舟山乡自然资源及民俗文化丰富(田鱼文化)遂昌县高坪乡原生态高山蔬菜、农家乐休闲旅游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举溪八景”和“二里十桥”、后坑村冰臼群浙北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一条江、一座山、一丘田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中国古代鱼桑之乡、现代农业德清县下渚湖街道莫干山、三九坞、下渚湖长兴县小浦镇太湖泉生态园、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安吉县灵峰街道中国大竹海、石马湾漂流、茅坞塘风景区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高效生态农业(花卉和果蔬)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浙中金华市浦江县浦南街道5个“千亩农业基地”、万亩色叶树基地金东区源东乡群山怀拱,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
表2 不同调查地点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调查地点发放问卷数回收有效问卷数回收有效率(%) 奉化市滕头村1009191 舟山沈家门渔港1008989 兰溪市兰花村1008989 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1009393 安吉县中南百草园1009292 华宝斋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1009191 宁波天宫庄园1009494 台州漩门湾农业观光园1009393 台州金泉农庄1009292 松阳卯山农业观光园1009191
表3 不同类型休闲农业资源贡献率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实地调查法
该研究实地调查走访了在浙江省范围内随机挑选的1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奉化市滕头村、舟山沈家门渔港、兰溪市兰花村、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安吉县中南百草园、华宝斋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宁波天宫庄园、台州漩门湾农业观光园、台州金泉农庄、松阳卯山农业观光园。主要调查内容为发展休闲农业后,当地休闲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休闲农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与休闲农业是否有效融合等。
2.2 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述10个地点展开调查,主要涉及休闲农业资源(农业生产资源、农民生活资源、农业生态资源)对休闲农业的推动作用,根据游客、村民和旅游从业者对休闲农业资源贡献值的打分结果计算不同休闲农业资源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贡献值打分等级共分6个: 0, 1, 2, 3, 4, 5。计算方式为:贡献率=单一资源(资源类型)贡献值/全部资源总贡献值。该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5份,回收有效率达到91.5%, 10个调查点的问卷发放回收情况详见表2。
3 结果与分析
3.1 休闲农业资源利用分析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浙江省在发展休闲农业后,超过50%的休闲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只有很小部分休闲农业资源仍然没有得到开发,在已经得到开发的休闲农业资源中,部分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和保护力度的不足使休闲农业资源受到损失。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起步较早,早期以农家乐和庄园为主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全省休闲农业的发展,使休闲农业资源得到大面积开发; 但是起初的休闲农业单纯注重经济效益,无规划的开发农村土地,建设农业观光园和旅游设施,致使大量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深度挖掘,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农村环境,使休闲农业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3.2 不同类型休闲农业资源贡献率比较
根据不同类型休闲农业资源贡献率统计结果(表3)可以看出,农业生态资源贡献率>农业生产资源贡献率>农民生活资源贡献率,总贡献值达到2 749。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经济强省,人民生活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城市居民休闲农业需求度高,尤其是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农村景观,是大量城市居民前来参观度假的重要吸引力,也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浙江省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农业生产资源非常丰富,也保留着很多独特的生产方式,对很多出生在城市从来没有参与过农业生产的市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渔盐文化传承已久,沿海居民自古以打鱼为生,海产品是他们重要的生活资源,也是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品尝的重要方面。在对游客的调查中发现,超过60%的游客更加看重农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其次是乡村体验。
农村生态资源中的农村地理环境和农村景观对休闲农业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高于其他农业资源,农民自身的贡献率最低; 在农业生产资源中,农事活动的贡献率最高,达到13%,畜禽养殖的贡献率最低,只有7.5%; 在农民生活资源中,农民生活特色和农村文化的贡献率相差不大,但二者均高于贡献率,只有4.2%的农民自身贡献(表3)。浙江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4.63%,很多村庄分布于大山里,自然景观优美,生态资源丰富,农事活动独特,文化特点突出。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城市游客来到山村,主要目的是融入山村自然环境,领略乡村自然风光、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这部分游客的比例超过40%; 在观光旅游的同时超过20%的游客还希望能够体验农事活动,亲自感受作物采摘和种植过程; 还有很多游客来乡村是为了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由于游客不同的旅游目的导致不同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应用到休闲农业中的程度存在差异,反之休闲农业资源对休闲农业的贡献率也就不同。
3.3 土地经营方式转变加速休闲农业发展
土地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在调查中发现,浙江省农村土地资源流转速度快、规模大、范围广,农村土地经营主体由原本的农户自己经营转变为农户联合经营、农户与外来投资商共同经营、投资商经营等模式,超过50%的农户愿意将自家土地与他人或投资商共同经营,发展休闲农业。浙江省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经由2005年的422家增加到2015年的3 420家,这主要归功于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使休闲农业能够快速获得发展空间,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浙江省休闲农业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农村生态资源对休闲农业的贡献率最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地理环境和农村自然风光。各种休闲农业资源贡献率虽有不同,但都有存在的价值,各种休闲农业资源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目前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和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休闲农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足、配置不合理、与休闲农业的融合不够充分等,只有尽快解决这些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资源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贡献作用。
4.2 运用休闲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4.2.1 加大对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通过强化和加大对休闲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保持休闲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和自然特征,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必要的基础和资源,这也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浙江省应针对具有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山村进行调查和规划,综合分析开发潜力和开发方式,以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为基本原则; 其次,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采取规模化发展模式,将临近村庄或某一景点附近的几个村庄以休闲农业度假村的形式联系起来,共同开发当地休闲农业资源,协调发展; 再者,对已经开发的休闲农业资源实行严格保护机制,加大对旅游投资开发企业的监管,特别是旅游服务项目多样化的规模性企业,地方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排污标准对旅游开发企业实行定期检查、随时抽查、样品检测,保证休闲农业的开发建立在休闲农业资源科学性保护的基础之上,避免对乡村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4.2.2 构建基于休闲农业资源科学配置的旅游协调机制
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国家、地方、金融、农业等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良性发展机制,科学有效地配置各方面资源,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浙江省应组织各地开展休闲农业资源优势调研,挖掘各乡镇、乡村的生态景观资源、乡村文化资源,以及地理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等,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当地休闲农业资源进行统筹整合、重新配置,保证休闲农业资源与资本、技术、管理等经营要素的完美契合,以提高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其次,地方政府应鼓励自发经营的农户将土地和休闲农业资源交由政府统一配置,从而敦促土著居民与外来投资企业形成合力,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让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和观赏采摘作物,共同优化当地旅游结构。再次,浙江省各乡村应立足本地休闲农业资源特点,制定地域特点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地区发展规划和建议,具体指导本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
4.2.3 实现休闲农业资源与休闲农业的融合发展
首先,依托休闲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优势,构建休闲农业的长效性经济收益模式,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养生、健康等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休闲农业必然依赖于休闲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与生态保护。立足于当地实际,浙江省在开发休闲农业资源时要顺应旅游市场的主体需求,重点打造山区乡村生态游,在满足城市游客对交通便捷、餐饮生态、休闲健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土地、景观、民居、农作物等休闲农业资源的保护,避免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建筑对休闲农业资源构成破坏。在此基础上,要有机融合当地特色农业与休闲农业、独特生产方式与农产品消费等多方面元素,将山地传统农业转变为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当地多山、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将小山村打造为旅游度假村,开发传统特色民宿,把休闲农业资源优势转换为旅游资源优势,最终转换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农业区资源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融合。其次,浙江省要多方位挖掘各地市乡村休闲农业资源的潜在价值,力促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产业升级。在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休闲农业资源的价值不能仅停留于餐饮、住宿、赏玩等表层,还要结合农耕生活体验(茶叶采摘、养蚕缫丝等)、有机蔬果采摘(柑橘采摘)与销售、无公害农作物品牌打造等深层次的服务升级当中,将休闲农业旅游区打造为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区域。再次,基于不同地区的个性化休闲农业资源优势,打造不可替代的休闲农业品牌。各乡村旅游区要根据自身情况,不遗余力地进行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及科学化配置,政府也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休闲农业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产业的培育,避免休闲农业产品与服务的同质化,要从品牌意识的角度致力于当地休闲农业品牌辐射力的打造,从而不断扩大旅游市场,吸引外来游客,增加农民收入。
[1] 娄玉芹,李春生.河南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与思考.经济经纬, 2001,(1): 16~18
[2] 卢云亭, 刘军萍.观光农业.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5
[3] 裘浙群. 绍兴市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011, 14~16
[4] 李敏.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5): 145~148
[5] 倪晶晶. 从旅游价值视角论农业资源的保护问题.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3): 7800~7801
[6] 罗凯. 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的关系.土壤科学, 2013, 1: 1~4
[7] 张文莲. 农业资源在休闲旅游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14): 161~162
[8] 陈洪宇. 秦皇岛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4~45
[9] 葛立群, 董雪.浅谈观光休闲与农业产业规划园区的有机结合——以大连“三十里堡龙口生态农业园”为例.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1,(11): 18~21
[10]Nevin Akpinar,lkden Talay,Cokun Ceylan,Sultan Gündüz.Rural women and agrotourism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from Turkey.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04, 6(4): 47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