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设计的研究

2018-01-30陈跃辉满莉田凤英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陈跃辉 满莉 田凤英

【摘 要】以高职教育“三对接”中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研究切入点,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出发,抛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重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实质上的课程整合,将设计内容具体化,细致到将工作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与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一对一、对号入座”式的教学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为使会计专业适应新会计准则目标,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必须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实行“对接”能够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完成。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以解决目前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脱钩现象。

一、传统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体现高职财会专业教育目标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要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但是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本科院校大同小异,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没有真正做到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

(二)课程体系调整不及时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适时地进行调整,目前很多院校无论是课程体系结构还是具体课程内容都大大滞后于会计行业的社会需求。财务和会计脱节,只是满足会计职称考试的需求。很多设置的课程有效应用程度都较低。大部分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要么按岗位划分,要么按会计六大要素划分,不能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不能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导致学生职业技能薄弱。

二、树立财会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的课程改革理念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没有将财务和会计知识有效结合。学会计不懂利用财务知识,学财务不懂利用会计知识,相互脱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账务处理具体流程应该和实际工作中的相同。能够将抽象的财务与会计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演绎,实现抽象理论的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的财务工作技巧,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快速的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构建财会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完整构建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职业学院财会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是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明确的会计专业观念和良好的专业品格,具有会计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审计监督、纳税申报能力,并掌握其方法,熟悉与会计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会计实务发展动态,因此系统开发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大部分职业学院对实践教学问题的研究还都停留在设计的表面阶段,只是提出了一些设计理念、思路等,而将设计内容具体化,细致到将工作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与教材中理论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设计的研究为数不多。按照传统教学重点、难点授课不可避免地出现与实际工作过程发生脱节的情况,比如在传统的教学或考纲中按会计要素设计教学内容, 和实际工作中的经济活动的发生过程相脱节,这种脱节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胜任工作,但并不是这些教学内容不重要了,只是说授课时的侧重点不一样了,针对这类知识点授课教师要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角度进行讲授,此部分已属于成熟化的教学内容,并不是本研究的重点,我们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与实际工作过程相接轨的实践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财会專业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会计的核算过程、组织过程及经济业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统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真正做到这三过程的有效融合,才能真正解决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脱钩现象。通过专业课程微观设计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1、课程设置的对接

会计工作的质量最重要的环节是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经济业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遵循财务和会计的法规、制度都体现在经济业务的处理环节中。因此,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设计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对象的处理及由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经济活动的关键。这里面需要有审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会计等课程相关知识的对接来完成。比如投资业务,首先为什么要投资必须由财务进行预测和决策;实施过程中要由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最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审核和分析。在整个投资过程中经济业务的发生、完成需要有财务、会计、审计、税法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配合来共同处理这些经济活动,使经济业务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处理。使学生通过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够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效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将不同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可以通过项目的设置将经济活动划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将财务和会计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通过细节的设计,建立一整套的围绕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为核心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所学的课程不在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以经济业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核心,通过课程整合的设计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的对接。

2、会计核算过程的对接

会计的核算过程是如何用会计核算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计算、报告,即通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将所发生的经济活动全面反映出来。实际上这些会计核算方法及其他会计方法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已经贯穿在整个经济业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刻意强调这些会计方法的实务操作。

3、会计工作的组织过程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就是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不是通过一个人来完成,而是由至少俩个或以上的人共同完成,这是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因此如何组织会计工作有效顺利完成,提高工作效率,需要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相互配合,通过会计凭证的传递完成经济业务的处理。因此,每个会计岗位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仅仅是经济活动的某一部分,岗位的设置也是贯穿在整个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必要刻意强调岗位的实务操作。

总之,课程开发的设计,内容上应该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并不是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后面增加几个项目课程,用以整合与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真正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体系应该考虑所设计的项目能否覆盖整个工作领域,能否承载该工作领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按照什么线索对项目进行划分,其结果能否全面地体现工作体系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在内容组织方面,要打破思维定势,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以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将学科性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去,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而是可以在项目的逐个完成过程中来掌握这些知识,同时,要注意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每个项目应该有其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些理论知识可以转化为实践项目来介绍。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有效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孟铁鑫.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2011(21)

[2]周玉梅.“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11)+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