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艺术符号及视听语言分析

2018-01-30王伊妍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王伊妍

【摘 要】随着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不断扩张,传媒对事实的框限及对环境的拟态功能对人们认知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正如施拉姆所说:传媒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在全球化传播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的今天,关注传媒的话语霸权、传媒对意义的建构与重组以及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无疑是社会及传播学领域理论研究中的话题中应有之义。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素质教育的重大实践意义亦由此凸显。

【关键词】艺术符号;视听语言分析

麦茨提出电影是“想象的能指”他把电影当成一种语言来研究,即利用代码术语来反映现实生活。楚门走向真实的世界也是一种代码,映射着现实社会的后现代状态。后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窥视者”(如监控器)和“审查者”将人们的生活团团的围住,权利者通过定制规则和惩罚机制的评判标准则取决于统治目的,利于统治就是正常,反之就是不正常需要受到惩罚。在影片《楚门的世界》中的索菲亚就是因为破坏了真人秀的情节设定而被贴上了精神不正常的标签。

一、媒介的传播分析《楚门的世界》

1、媒介的大环境

楚门的前三十年就是一直生活在這个人造虚拟的世界中,不明真相的他以为这就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正如现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媒体传播对现在人的影响一样,人们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去认识、了解、监视着外部世界。人们却不知道在无形之中媒体传播已经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

早在1922年美国著名新文学家沃尔特金李普曼就注意到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并非都源自经验性的接触,大部分都是通过传播媒介完成的。也就是说现代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传播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来进行感知的。媒介拟态环境叙述的是一种不同于客观现实的媒介现实,它则是经过修饰化的想象现实。拟态环境通过大众媒介有选择性的“提示”现实环境中的变动而结构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的“拟态环境”的功能则是十分强大的。对于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来说,他一直以为是真实的自然环境,社会关系,成长历程都是通过大众传媒建构的,是通过“议程设置”设置好的。媒体建构“真实”世界同时,为了自身利益不可避免的印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使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主角、环境的建构者和观众都不可避免的失去平衡。

该影片讲述的是一电影为了制作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而培养了一名婴儿并记录了他的一生,然而最终却由于导演克里斯托弗的失误,使剧中的群众演员即扮演楚门的父亲以及女孩索菲亚出于对楚门遭遇的同情,突然出现,打破了他的正常生活,并指引他走出了这个海市蜃楼般的囚笼。

2、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

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楚门的世界中拍摄镜头运用灵活,整个影片运用镜头表达了楚门的时时被监控的生活状态,比如在影片的2分47 秒之处,楚门刚刚出家关上门,此场景把镜头调整成中近景,稍微仰角镜头,画面的四角出现阴影化的处理以此表明摄像机的存在,画面整体带有偷窥性质;接着在影片的2分51秒处,楚门向路人打招呼,镜头快速向前推,出现了单人特写,画面保持稳定中心出现渲染的效果。第一个画面出现仰角镜头(表示楚门的优势地位)和偷窥视角(楚门是被偷窥者,劣势地位)相矛盾的话,而后一个镜头则打消了我们这样的疑虑,镜头快速稳定的推拉加上摄像机视点镜头,表明摄像机处于绝对的主宰地位,而人物楚门则完全处于被摄像机的监视和控制。在前一个画面的出现摄像机稍微仰角则是摄像机为了达到隐蔽而造成的效果。

3、镜头

同时镜头的运用变化也用来表示楚门的内心变化,首先从影片一开始1分16秒处,电影通过电视机画面(画面右下角LIVE字样和电视机边框的透露)表现楚门早晨出门前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被近景、摄影机视点、平行镜头、画面静止等手法拍摄、直播却毫不知情也丝毫没有意识改变。随后在70分13秒时变成楚门面对镜子,边吹口哨边用肥皂在镜子上画了一个外星人。这个场景发生在楚门发现自己的妻子明明身为护士但是却不会手术、想逃离“桃源岛”但是却被各种设计阻拦、自己的“父亲”死而复生被挚友带回来和自己相认之后。楚门已经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之下已经意识到自己被监视和拍摄,他想要找到办法让自己逃脱。这时在镜头上的表现虽然仍就是摄像机的一个视点镜头,但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楚门开始采取行动对摄像机进行挑战。楚门在镜子(隐藏镜头)的上面画了一个外星人(这时楚门已经意识到身边的摄像头)代表着他试图摆脱摄像机的控制,是对摄像机主观视点的反抗。在最后72分30秒之处,楚门在和客户谈保险时,将手中的铅笔插进了一个卷笔筒的画面随之又切换到了卷笔筒中隐藏的摄像机的视点镜头,受到铅笔的阻挡画面从而呈现了大片黑影。这是全片楚门对隐藏摄像机最大的一次干扰,虽仍是摄像机视点,但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了楚门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且不断在与潜在的控制对抗,这在画面呈现上就表现为他对摄像机视点的干扰和挑战(之后楚门使用计谋成功逃脱监视驾船到“大海”)。楚门的觉醒和反抗在镜头语言上第二个表现为镜头的不稳定性不断加强。

所以说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是灵活运用镜头的佳作。

二、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的故事是悲剧的但是结局是美好的。黑色喜剧《楚门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影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和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也同时触及到了敏感的社会问题从而备受瞩目,它以现代派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唯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对美国的道德和世态人情的消极的一面进行了讽刺

楚门的世界不仅仅是属于楚门的世界,同时也隐喻这生活在这个电子硝烟世界下的我们。出生、成长到死亡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局限的我们无法变成万能的人对这个世界了然于胸,所以我们只能借助各种超脱我们肉体的载体来使我们的心灵能够通达久远的过去,畅想未来和异邦的人世间,以满足无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赞叹麦克卢汉的至理名言:“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操纵的隐喻:

然而如今现实性的悲剧就在于这个媒体时代几乎没有人可以逃脱楚门的命运,没有人有十足的底气说自己与楚门无关。在各种形式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我们都见到了楚门的影子,当我们在为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的狂热欢呼的时候我仿佛在自己的身上看到了那些抱着电视与楚门厮守的观众的影子,在如今经济利益可以催动一切的现在,我们只能自娱自乐,在狂欢之中出卖我们的时间、金钱、隐私、尊严、自由甚至生命。

如此看来,《楚门的世界》作为一个时代性的操纵隐喻,不仅讲述了真实和虚假的边界问题,更重要的则是提醒我们走出时代的骗局,走近我们的心灵,在一种顽强的反思中,有一份不怎么时髦的自由。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正如戈夫曼的“情境论”所言:人都有“在前台的行为”和“在后台的行为”所谓真实和虚假的边界,也就是前后台行为的边界吧没有绝对的真实与虚假在前台的我们用虚假来表现真实,在后台的我们用真实来嘲笑虚假。

真与假是混淆交替的,又有谁能找到统一的真理呢?

三、总结

《楚门的世界》在商业和评论界的双重成功,奠定了导演彼得威尔在好莱坞的地位,而这样一部富有深度的电影,注定会在影史占据重要的地位.导演的匠心,让这样一部很可能沦为好莱坞商业流水线作品的电影,成为了一件值得珍视的艺术品.

我要用影中的一段台词,来结束这篇文章:“我们厌倦了演员造作的表演和虚假的感情.我们厌倦了放焰火和花哨特技.尽管他居住的世界在某些方面是假的,但楚门本人却千真万确……这不是莎士比亚的杰作但是这是真实,这是生活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陈鸣. 艺术传播教程.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