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隆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8-01-30许萍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武隆战略农村

许萍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思路提出了很多新概念,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总的部署,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意见》,同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国家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农业农村的发展已摆到国家战略位置进行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解决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

一、武隆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基本情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重庆市委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作为“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开展。武隆区农村面积占全域面积的94%,其中森林330万亩,耕地103万亩,农林资源较为丰富,其特具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具有一定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武隆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高山蔬菜、有机茶叶、特色林果、农村电商等农业特色产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武隆區始终坚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统揽实施乡村振兴和深化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改善了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武隆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隆区农村面积占区域面积比重较大,农村居民人口较多,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落后,现代农业支撑作用较弱,工业反哺农村发展力量薄弱。陈敏尔书记对照“五个振兴”,概括的十个方面的“乡村病”,在武隆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一)发展规划滞后,“蓝图”存在盲从、套用现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切合乡镇客观实际,制定规划蓝图。全区乡村发展存在乡村发展规划编制滞后,规划蓝图盲从效仿,乡村风貌杂乱,一些村庄建设没规划、没次序、没特色,缺乏地域特色等现象。部分乡村存在按照规划城市思路规划乡村的思想,在规划上重形式、凸表象,忽略对地域特色和乡土特色的挖掘,乡村规划缺乏核心“灵魂”。

(二)基础设施落后,公共配套服务资源落后

武隆区地处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多深丘、河谷,崇山峻岭,岗峦陡险,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制约基础建设的首要因素。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一定的差距。乡村水利、公路、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乡村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后劲不足,历史遗留欠账较多。

(三)建设资金不足,资金融合整合力度不够

当前全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乡村发展完全依赖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乡村自给能力有限,投资融资渠道受限,资金整合力度不够,资金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部分项目建设推进滞后。建设资金,财力保障是关键,资金融资整合力度不够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项目的落地落实,影响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

(四)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品牌建设缺效应

武隆区大部分乡村都存在共性化问题:一些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不断加剧。发展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很多村庄“空壳化”问题突出,部分乡镇发展的集体经济“体弱多病”,龙头产业、龙头企业、龙头品牌和龙头产品量少体弱,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覆盖率低。

(五)科技兴农体系不健全,人才振兴缺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普遍乡村农村新型人才支撑不足,农村各类型人才匮乏,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学技术供给不足。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对人才重视度不够,更是缺乏带头创业的人才。村民在发展农业产业时,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的指导,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地理条件的局限性更是导致人才的流失。

(六)陈规陋习存在,优秀文化良俗欠发扬

习总书记指出:“……一些村庄‘形虽在,神已散,优秀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陈规陋习盛行;乡土社会的血缘性和地缘性减弱,乡村次序的基础受到冲击……。”陈规陋习难以改除,而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消融的危险。部分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封建迷信等思想有泛起的现象。

三、武隆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战略目标,科学规划蓝图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乡村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全国两会和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更是全面系统论述了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什么、乡村振兴抓什么三个基本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重庆市委也对标对表党中央战略部署,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作为“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作出明确部署。

(二)抓住发展契机,推进项目落地生根

区级相关部门应抓住发展的契机,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主动编制规划方案,结合完善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和具体工作方案,强化与市级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争取更多的机会,推进项目在武隆能够落地生根。

(三)建立城乡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新型工农城乡融合

完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大统筹力度,建立城乡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好城市医疗、教育、公务服务、社会保险、金融等资源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四)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金融兴农

目前,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还严重滞后,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健全城市金融投资机制,拓展融资渠道,积累资金发展农村尤为重要。一是积极争取和利用好专项资金的金融政策;二是优化农村投资环境;三是协调银行等金融单位开展信用贷款金融服务。

(五)提倡质量兴农,提升农业产业供给水平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统筹产业、错位发展,注重农业发展以质量效益为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农业”。武隆区更应利用好区域资源的独特禀赋,加大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链,提升区域性地方特色产业。

(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乡居风貌

分阶段,择重点,循序渐进的推进乡村水利、公路、电网、信息、物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此外,要更注重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建设生态宜居、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展乡居风貌整治,建立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加快厕所革命进程,优先抓好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重塑乡村文化自信

宣传部门要发挥好乡风文明建设的领航作用,选择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多种渠道、多方式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对乡土文化传承保护意识,破除封建旧俗、陈规陋习,推动乡风文明、民风淳朴、良好家风,大力宣传优秀典型事迹,重塑乡村文化自信。

(八)多举并措,破解乡村人才短缺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队伍是关键,要能招的进、留得住、用得好。一是要培育好党的干部队伍;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等人群为主要对象,打造一批先进新兴职业农民人才;三是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定点培养医疗、教育、农用技术等专业人才,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猜你喜欢

武隆战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战略
战略
自然的遗产 世界的武隆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