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2018-01-30方如玢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实践

方如玢

【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的崇高理想,也是他价值观的核心。马克思倾其一生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批判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投身于工人运动的实践当中,就是旨在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他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理想。把握和分析全面发展的内涵,是实现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自由发展;实践;共产主义理想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他们的崇高理想。马克思继承了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并结合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据

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追求,是一种信仰和信念。那么这种理想追求的动力从何而来呢?我觉得应该是来源于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据,即人自身的主观需求和社会的客观要求。这两方面动力或者说根据结合在一起,最终统一在每一个人类个体之中。人的全面发展,主观上是人的本能追求和内在的向往,这也是内在的动力,客观上又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外在要求,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外在动力。

人就其天性来说,对外部世界是充满好奇心和渴望寻求刺激的。人类的好奇心驱使人不断探寻未知世界,甚至这种驱使力大过了对未知的恐惧。而满足这种好奇心需要人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好比钻木取火,结绳计数等),這些技能促进了人类自然技能的发展。而在人类形成初具规模的社会之后,这些自然技能的发展逐渐向社会技能延伸,甚至出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如道德法律等。所有这些技能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从生理学角度说,人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不喜欢单调和乏味的,因为单调乏味会让人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排除人的自身内在限制和社会的种种外在限制因素,人是不喜欢一生从事同一种工作的,尤其是当这个工作一成不变没有挑战时。从本能上讲,人们都喜欢新鲜有变化有挑战的工作的。好奇心和寻求刺激共同构成了人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强大动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与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动力对应的,则是外在动力,即来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还在继续追求全面的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人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因为人是社会的基础。个体的人不能全面发展,就根本谈不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完善。马克思指出:“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现代生产必然要求“用那种把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人,来替代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i在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环境中,如果劳动者不能成为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就不能适应现代生产交替变换的职能和极其不同的劳动需要,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生死攸关的事情。在马克思看来,大工业不仅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他认为,现代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使“工人终生固定从事某种局部职能的技术基础被消除了” ii,因而对新时代工人所具备的技能提出了新要求。由于技术革新的大大加快,工人们很难凭借从事单一职能的工作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而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以跟上科技前进的步伐。这在手工业生产时期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在过去,人们可以一生从事某一项单一的工作来谋生,那个时期的科技可能几百年才会有一个大的变化。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工人们需要全方位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以便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要求。社会的大工业生产不仅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条件。现代工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和劳动效率,从而减少劳动时间,增加了人们的自由时间。这为人们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自由空间。马克思说:要实现“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iii因为“无论是个人,无论是社会,其发展、需求和活动的全面性都是由节约时间来决定的”,只有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个人才能“获得应当具备的各方面的知识或者满足他的活动的各种要求”。iv总之,社会的工业化带啦的社会的快速而全面的发展决定了人必须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归结为三个大的阶段:一是“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里,也就是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形态中,人的生产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独立的地点上发展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低下,个人受到生产力水平的束缚,不能得到全面发展。或者更确切地说,人在这个阶段的独立性非常低,必须依赖于其他人而生存。在这个时期是有各种人身依附关系的。比如说中国的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地主对更高一层封建主的依附。因此,中国的封建根基在于以土地为基础的宗族制度,每个人都是宗族中的一份子,他拥有的个人自由是非常有限的。而整个国家宗族的最顶端,也就是封建皇帝,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也是依附于宗族其他人的,他需要对整个宗族负责,所以很多皇帝也是没什么私人生活的,终日都要处理政务(比如雍正皇帝就是过劳死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究其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每个人的一生基本都投入了为了生存下去的生产之中,在这个阶段里,人几乎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在第二个阶段里,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人类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解放了生产力,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甚至过量的生存发展必要物质基础,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人们有更多自由的时间进行生产活动之外的社会活动,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然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冲破了人的依赖关系(因为工业社会利用机器一个人可以生产出100个人甚至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又陷入了一种物的依赖关系之中。大量的剩余产品形成了普遍的物质交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交换建立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卖关系”。基本上所有的人造物都被附上“商品”的标签。整个社会对人的评判标准开始单一化和畸形发展。对一个人的评价完全取决于他“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也就是他可提供的用来交换的资料的多少。人与人的交往完全基于物质的交换,以交换物为媒介,并将这种媒介当做是交往目的。这是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普遍交往的,人在他的所有物层面获得了解放,但是又被自己的附属品束缚了自己本身的自由。人的属性不该是商品的属性,人也不能沦为商品的奴隶,真正的全面发展必须是摆脱了附属品束缚的人的本性的发展。这种人类本性,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善。

在第三个阶段里,也就是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中,人类本性的这种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善的实现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人们不再和他们的劳动相异化。异化劳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与他对立的力量就越强大,他得到的就越少。2.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原本工人从事劳动活动应该是自愿自由的,但在資本主义私有制度下,工人劳动成了被迫的,工人在劳动是感觉到不自由,反而在不劳动时才有暂时的自由。3.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劳动,由于劳动的异化,人类失去了原本意义的类本质。4.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劳动完全成为了人谋生的手段,而没有成为本身自由发展的手段,这导致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从物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人类不再与其劳动相异化。私有制被消灭,人类劳动不再是为了生产剩余的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自身的自由兴趣和个性的最大发挥。人们拥有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并按照自己的真实需求来索取。在劳动解放的前提下,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将完全消除(如分配不均,贫富悬殊,追求更多物质财富导致的道德败坏等等),人类可以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形上追求之中。这些形上的追求包括世界的本原问题,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至善完满的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才是人类应该思考的终极问题,也是完全符合人类本性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赚钱等问题实际上是人与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产生的畸形问题)。在这种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整个人类社会将会成为一个“自由世界”。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以下论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 v这句话中说的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类本质,人的群体本质和人的个体本质。这三个方面的本质都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即:作为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也就是自由地实践;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人的全面的发展的内涵,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正是在劳动中人的类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其为人。” vi这段话揭示了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那就是人的活动(劳动)应该是完全自由自觉的,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的对象化。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完全自由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客观世界,而不仅仅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被迫劳动。人类的劳动活动应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思维的外化,也是人类自由意志的现实化。人的劳动活动在其形式上也应该多样化,而不该被规定在某一项或某几项劳动活动中,这样才是人的本质力量(内在规定性)的真实展现。如此一来,人才能实现对自身本质的全面占有。

第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需要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也是以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都需要得到发展,并且最终平衡统一于个人身上。其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其它能力的根本,套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就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第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vii由此可见,在这个层面上,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和其他人之间的普遍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只有在各方面的社会关系都得到了发展,人才能与他人建立普遍交往全面联系的关系,实现他的本质。

第四,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是指人的意识及由意识形成的品格、性格、兴趣、爱好、特长、情感等等的总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些总和的发展。这些也是人与人之间差异性的表现,也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原因。而人的个性的最高表现就是人的创造性,这也是人对现实的不断超越,和对理想的不断实现。

第五,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全确立,人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大多数人不再会像过去那样为了吃穿问题发愁。但是人的需要的发展依然还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人们还是以争取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为终极目标。这种需要是单方面的,并且是与人的最高理想和目标相悖的。到了更高层次的社会,如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才会真正进入人的精神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阶段。

第六,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人类整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不单单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阶层的人的片面发展,更不能是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的畸形扩张。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落下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各方面的深层次,多维度的发展,是对人类本质和潜质的完全实现。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既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谈,也不是已经实现的愿望,它是人类完全可能达到的潜在现实。然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它的实现途径也并不是那么平坦顺畅,有以下几个条件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理想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每个人的物质需求得到完全的满足,社会的种种不公平现象消除,人们才能真正摆脱物质需求的困扰和金钱(财富)的束缚,按照自己精神(意识)需要的方式去生存。

第二,消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这种公有制是同以往的公有制不同的,因为它是彻底的、完全的公有制。这种公有制社会的特征是,每个人都占有社会全部财富的总和,即所有人占有所有人的共同财富。在这种公有制社会中,人们的物质需求是完全可以得到满足的(比如你想吃肉可以吃到撑,而不是过去公有制的粮票限额制)。这样的公有制的建立基础是第一条中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第三,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的劳动部门不受任何限制。马克思指出:“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圍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viii这段话说明,每个人都是没有规定性的,没有人天然是一个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不过是因为生活所迫,很多人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从事劳动活动。但在这个自由人联合体中,人们想从事什么工作就从事什么工作,全凭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用考虑生计问题。这才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即任意塑造性。

第四,认识和实践。以上的三个条件,最终都要归结到这一条。既然是人的全面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人本身。如何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最后都需要每个人去认识并且付诸实践。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自愿去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并且积极投身于实践当中,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道路是漫长而充满坎坷的道路,我们走在这条道路上也许会不断跌倒,也许会受伤和沮丧,但我们决不能退缩,我们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用尽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一定会到达终点。

注释:

i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ii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iii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67.

iv Corrliss Lamont,Humanism as A philosophy library,New York,3rd ediation P.32.

v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vi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vii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viii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民出版社

4.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

5.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教育研究

6.陈素红,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湖北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实践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