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女性参与高层政治选举初探

2018-01-30张方明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

张方明

【摘 要】2010年,迪尔玛·罗塞夫当选为巴西第一位女性总统。本文从政治生态、性别优势、人脉支撑、履职能力等方面深度剖析了其当选的原因,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下巴西社会的政治格局与群体意识。

【关键词】迪尔玛·罗塞夫;女性总统;女权主义

2010年,巴西诞生了本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这位被誉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这位拥有传奇一生的女士,是究竟如何历经磨难,在巴西这个女权状况堪忧的国度脱颖而出并缔造了属于她的传奇?她的成功当选总统又折射出了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和竞选技巧?这都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研究她竞选成功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政治生态、性别优势、人脉支撑、履职能力等多种因素交织促成了巴西第一位女性总统的诞生。

一、“女性身份”是迪尔玛·罗塞夫当选的关键因素

一是拉美地区政治生态格局女性化倾向的推动作用。仔细研究拉美地区女性参政的大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巴西第一位女总统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拉美地区政治生态格局女性化倾向的结果。拉美地区政坛中女性力量的崛起使得女性在拉美政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青睐。

通过图表,我们不难计算得到这样的一组数据:在迪尔玛·罗塞夫正式就职之前,全球范围内共产生26位女性总统(正式总统),其中单独拉美地区就产生10位女性总统(正式及代任总统),占比约38.4%;同时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总统产生于拉美地区。由此可见,拉美地区的女性参政程度远远领先于全世界,女性参政在拉美地区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女性撑起政治半边天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拉美地区“政治向左转”的情况的出现。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恰恰是拉美地区女性领导人井喷式产出的时期——巴西周边的大国均多多少少地产生了女性总统或女性政府高官,巴西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国家与经济体也难以摆脱拉美地区政治生态格局女性化的倾向与浪潮的潜移默化的推动。而正是这种倾向与浪潮,为巴西产生第一位女性总统铺垫了良好的国际舆论与优越的国际政治大气候。

二是女权主义发展的刺激。在迪尔玛·罗塞夫就任之前,巴西国内女性的人权状况令人堪忧。那些备受欺凌、不甘屈辱的女性集体发声,那些提高女性地位的呼声是如此的振聋发聩,激发了社会上一个又一个的女权主义群体的产生。那一个又一个的女权群体开始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角落落播下捍卫女权的思想种子,而那些种子的萌芽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迪尔玛·罗塞夫成功当选巴西首位女性总统。

在2010年前,巴西的女权状况是多么不堪入目,仅仅列举几组数据就可想而知。据估计,在巴西每日有10~15名女性被杀害,一项政府资助的调查发现在1997~2007年,有41532名女性被谋杀。巴西超过50%的人口是女性,但是在参、众议院任职的女性比例却不超9%,巴西女性在政治中仍极不具有代表性。在巴西,进行性交易是合法的,政府对性交易场所的监管不严格使得某些女性渐渐沦为妓女并且自身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巴西也渐渐取代泰国成为全世界最佳的性娱乐目的地。

黑色人种女性的权益更是难以受到保护。只有不到20%的巴西女性可以接受大学的高等教育,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黑色人种女性难以通过受教育来改变命运,创造自己的光明未来。令人震惊的是,据2003年一项调查发现,每100名巴西黑色人种女性中,22名从事女仆工作,她们社会地位之低由此可见。

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的余波渗入拉美,使女性开始谋求自己和男性权力的平等,同时呼吁得到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各种各样的女权主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在Recife城Nova Descoberta 社区的Grupo Mulher Maravilha (GMM)便是其中之一,她们以“A organiza■o das mulheres construindo uma nova sociedade”为口号,在社区为贫穷的女性们开设女权主义课堂,潜移默化地教导她们为女性自身发声,为自己维权,谋求更大的政治权益!就如同该组织创建人Lourdes所说:“A feminist is a woman who has clarity of her role in the world as a transformer and fights for this, someone who fights for societal transformations.”

正是女权主义思潮在巴西社会的蔓延,女性维权意识的增强,巴西女性不断地渴望通过政治发声来创造一个更加性别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对于她们,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公民而言,把一位女性总送上总统宝座便是她们最好的选择。于是,巴西的女性们希望选举一个女性总统——一个能够和她们的内心产生心理共鸣的同道人,为她们维权,为她们发声。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迪尔玛·罗塞夫的当选。

三是利用女性身份,柔化个人形象,拉近公众距离。在政治竞选活动中,女性身份会赋予女性候选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恰恰可以被利用而为其竞选增光添彩。正如智利妇女发展中心主席维克多利亚所说:“这些女领导人治理国家的方式,很容易让人们在思想上将她们和更清廉的政坛、更包容的社会、更倾向中下层的政策等联系在一起。也许这并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但很多人在思维上会把这些政治上的特点和她们的女性特质联系在一起。”所以,迪尔玛·罗塞夫在竞选活动过程中刻意展示作为一名女性在外在形象、事务处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优势。

外在形象方面,罗塞夫一改以往“一副大大的眼镜,一身暗淡的西装”的死板严肃的形象,修剪一头干练的短发,穿着各种鲜艳亮丽的服饰,打造一副感性温柔、朝气蓬勃的形象。突出了女性固有的美丽知性,拉近与人民之间的距离。

此外,在事务处理方面,迪尔玛·罗塞夫强调自己作为一个女性因而更倾向于以柔和的对话沟通渠道解决问题,而不是暴力的惩罚制裁;在人际交往方面,她强调自己作为一名女性的韧性,善于傾听,善于妥协折,以一个母性的公众形象示人。而近期美国的一项调查恰恰证明着这一点,如图所示:

正是这些所谓的“女人味”、“母性温情”安抚着社会上每一个公民受伤的内心,以一种巧妙独特的力量号召着一位位公民投入她母性的“怀抱”倾诉着,寻求抚慰。

二、“‘爱屋及乌效应”是迪尔玛·罗塞夫当选的重要原因

如若说,世界上存在一位卸任时的支持率远远高于上任时的支持率的总统,那么,巴西前总统——卢拉(卸任时享有着高达80%的支持率),或许是也是唯一一个这样的政坛传奇了吧。

2003~2010年卢拉执政的八年,是巴西经济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八年。在经济方面,巴西经济年增长率为4.06%,是近30以来巴西经济发展最快的8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5044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21439亿美元;巴西由世界第十二大经济体跃升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在社会方面,卢拉政府通过扶贫减困和增加收入的政策,不断加大社会项目的投入,使得贫困人口减少50.64%,只用8年时间完成了联合国千年计划中提出的25年内将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其中200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0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巴西智库瓦加斯基金会2011年5月3日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2010年巴西基尼系数为0.53,为历史最低值。在外交方面,巴西加入“金砖四国”并举办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大大提升了国际地位并激发巴西国内群众对“明日之国”的共同认同和国家自豪感。卢拉凭借自己的手段和智慧将巴西帶入了发展进步的快车道,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爱戴。

当他提名迪尔玛·罗塞夫作为本党总统候选人,甚至盛赞她为“巴西经济加速增长计划(PAC)之母”试图将任内取得的经济成就归功于她,并且不厌其烦、不辞辛劳地为她奔走助阵时,巴西民众把对卢拉的爱戴、喜爱不由自主地转移到他钦定的继承人——迪尔玛·罗塞夫身上。迪尔玛·罗塞夫也充分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恩师对自己竞选活动的深远影响而将自己的竞选口号制定成为:“Manter a Mudana para o Brasil(为巴西延续改变)”,以便搭乘“卢拉风”的东风。

所以,卢拉的倾力助选使这场大选演变成了一个巴西群众在“变革”与“不变”之间的抉择,显然,面对着卢拉执政期间的丰厚成果,他们的选择绝对是“不变”以期维持现状,希望在“衣钵传人”——迪尔玛·罗塞夫的引导下继续延续巴西奇迹。

三、“丰实的履历及出色的个人能力”是迪尔玛·罗塞夫当选的坚实基础

说起罗塞夫,就不得不提她过去的光辉履历。无论是引领反军政府独裁的游击战也好,抑或是在普及全民用电方面的出色成就,她都不愧被视为巴西历史上最有政治手腕的“铁娘子”与履历最出色的总统选人。通过归纳的个人履历表便可见表2:

除此之外,迪尔玛·罗塞夫也迎合民众的需求,依仗自己出色的能力制定了主张政策。如表3:

总之,迪尔玛·罗塞夫能够得到卢拉的赏识并成为候选人,也是有着一定实力的积淀的。在整个竞选过程中,迪尔玛·罗塞夫通过宣传她丰实的履历获得人民对她的能力认可;同时她顺应民意,凭借出色的能力及过人的智慧制定了一个个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博得了民众的好感,使她一步步迈入总统的宝座。

【参考文献】

[1] 万明.国际环境中女性领导人的影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王凡.西方女权主义的政治思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 尚德良.拉美向左转:迪尔玛当选巴西总统影响深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1-18(13).

[4] 聂泉.卢拉政府时期(2003~2010)的巴西经济和社会政策初析[J].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2013(7):55-56.

[5] 佩里·安德森.卢拉的巴西[J].国外理论动态,2012(3):55-56.

[6] 孟妮.巴西女总统将延续“卢拉风”[N].国际商报, 2012-11-2(3).

[7] 周有恒.昔日游击队员,今日国家元首[J].今日名流, 2014(6):58-66.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
从主妇价值到女权主义:日本法政学说史上的家务劳动争论
韦氏词典年度最热词:女权主义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论女权主义的中国化经验——以1920年代《妇女杂志》关于离婚问题的讨论为中心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情人》的主要角色
后女权主义哥特式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