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经济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质量所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2018-01-30王宇奇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贷商业银行银行

王宇奇

【摘 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受经济下行,信贷风险不断显现,不良贷款持续攀升。国家对经济实行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政策,加大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的考验。同时,现代经济活动呈现出的分工细化、关联性增强、技术革新加快等因素,也加剧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以上这些外部因素,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提出了挑战。针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情况,文章从提升银行内部管理角度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贷风险;内部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所面临宏观环境

(一)“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即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十三五”规划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放在突出位置,强调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

(1)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经济政策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造成直接的压力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往往集中投向资金密集型的大中型企业,和以传统制造加工业、工矿类、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等为代表的重资产、周期性行业。商业银行因在规模扩张和业务发展中,为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和抵御市场风险的需要,长期以来奉行“垒大户”的信贷政策,造成了部分商业银行行业集中度风险较高的状况,同时也间接推高了此类企业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率。

(2)经济转型阶段,以往银行信贷集中投放的高耗能、高排放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因市场需求放缓、技术更新缓慢、债务负担沉重、资源消耗大、污染较重等原因,导致经营效益持续下降。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推行“去产能”、“去库存”的宏观经济政策,“两高一剩”行业和高负债经营行业势必会遭到冲击,也不可避免的会波及其他行业企业,这将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区域性信贷风险集中显现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升的趋势有所减缓,资产质量整体企稳。但部分省市区域的不良贷款问题,因受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区域信贷客户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仍较为突出。

二、现阶段外部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质量带来的挑战

除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带来的压力外,现代经济呈现出的生产分工细化、多元化经营、技术革新等均加剧了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同时社会信用机制的不健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逆向选择,也对商业银行信贷质量提出了挑战。

(一)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加剧

(1)生产技术更新和商业模式变化,提高了银行信贷调查的难度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借款企业对于自身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产品技术优势等情况的了解远多于银行,并且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倾向于向银行提供有利于自己的情况和信息。目前,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企业的生产技术更新换代加快,同时新的经济模式对传统行业形成了较大冲击,均对商业银行所积累的原有信贷经验形成了较大冲击。在实际信贷业务中,银行信贷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缺失、调查手段不足等因素,对借款企业的经营模式、盈利能力、生产技术、产品水平等不能充分了解把握的情况普遍存在。

(2)企业多元化经营趋势和关联关系紧密,对信贷授信把控提出了挑战

企业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防御经济转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会选择多元化经营和投资以扩张业务,同时有效规避和分散风险。同时,随着社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经济关联紧密程度的加深,这既包括了同类型企业的横向关联关系,也包括上下游产业链上的纵向关联关系。对于横向关联型企业,往往产业集群化程度较高、专业化程度较强的。而此类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销售渠道等均相同或相似,且往往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合作關系,在市场环境尤其是行业情况发生变化时,往往对银行信贷质量造成明显压力。

(3)资金往来、物资流转便利频繁,对信贷资金使用和押品监督带来难度

现代银行开户的便利性和电子金融科技的普及,一个企业往往在不同银行开有多个账户,其通过不同账户间的资金划转十分便利。而银行在为企业办理贷款前,往往会依据资金流水等为依据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在贷款资金发放后,也会对企业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而目前企业多银行开户、资金往来便捷的情况,一旦信贷资金流转出了业务办理银行体外,银行无法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这为企业规避银行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管提供了便利条件,为银行的贷款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社会信用机制尚不成熟

目前,我国信用体制机制尚不十分健全,系统的信息量仍无法完全满足银行对企业资信情况的需求,大量放贷信息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归集和准确的反映。同时,我国整体信用环境整体信用环境比较差,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状况上存在较多缺陷,企业通过操纵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价值等方式,夸大收入和利润,虚增资产来粉饰财务报表的情况尤为普遍。

(三)金融市场激烈竞争导致逆向选择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日趋完善,竞争也日趋激烈。除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还有大量的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托行业也参与到信贷市场中。除此之外,大量的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准金融机构,也想在信贷市场中分一杯羹。与此同时,随着“金融脱媒”的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股权、债券的形式直接从市场上进行融资,这直接对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形成了挑战。

三、商业银行通过内部管理提升信贷防控能力

(一)完善信贷调查职能,真实反映借款客户经营状况

商业银行对此,应不断全方位的强化对基层信贷客户经理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对于因经验不足、社会经验缺乏的新聘信贷经理,必须有经验丰富的老信贷客户经理在实际业务中传授教导;对于因业务能力缺乏的客户经理,应强化其调查技术、调查水平等技能培养。同时,针对客户经理信贷调查工作中,往往因调查能力不足导致未识别企业风险的情况,商业银行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具体的调查要素、调查动作,并制成调查模板加以标准化,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完善中台风控部门的审查技术

信贷中台风控阶段对信贷风险防控起着制衡和总体把关的作用。其评级职能直接关系到信贷客户的准入,授信直接影响了客户的融资规模,业务审查直接决定了贷款资金是否发放。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台风控阶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审查技术、提高风险把关。

(三)完善贷后跟踪及风险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强化贷后跟踪及风险预警相关机制建设,提高对信贷风险的预见性。一方面强化信贷客户经理每隔一段时间对信贷客户进行跟踪检查的机制,制定标明规定动作的贷后情况跟踪模板,避免贷后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风险监测模型等技术手段,通过远程监控、舆情跟踪、数据分析等方式,全方位的开展对信贷客户的监督和风险预警。

猜你喜欢

信贷商业银行银行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