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女工的大学梦
2018-01-30王辉
王辉
转眼就到了一年毕业季。刘静喜滋滋地听儿子在电话里向她报告自己获得了全省优秀大学毕业生还准备考研的打算。“妈,我好兴奋,感觉自己有用不完的劲儿!”儿子的激情澎湃和野心勃勃隔着长长的电话线都能感受到。這使她精神很快游离,想起来40年前如同儿子一样年轻的自己。
1978年9月初,处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下的辽南已悄悄步入金秋。微凉的西风带走了大部分降水和溽热的高温,早晚的空气已经很清冷了。输油站25岁的仪表工人刘静却焦躁不安。
她在等待一张录取通知书。同站一起考试的同事已经按时接到,并收拾行囊准备办理入学手续了。刘静和另一个成绩合格的同事仍在苦等的焦虑中。经过多方打听,处里的领导告诉他们,他们两个的录取通知书与输油管理局所属其它单位被管道七二一大学录取的26名考生的通知书一道,被扣下了。这26名工人都是各单位的技术骨干,曾被局里技术培训过,经局党委研究决定,不予批准去上学,留在原单位作为业务骨干使用。
得知消息的一瞬间,刘静几乎就绝望了。而10个月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还清晰地刻在她的脑海中。
1977年9月,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人民日报》以大篇幅刊登《科学的春天》,几乎所有的报纸、广播还有单位的宣传,都在鼓励青年人认真学习,补回那段被荒废的岁月。“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口号是当时最生动的写照。为了鼓励和选拔优秀青年进入高等院校,教育部也开始恢复高考。一时间,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工矿企业,到处都有拿着书本学习的青年。
此时,已经是刘静在输油局二处输油站当仪表工人的第3年了。在此之前,初中毕业就上山下乡的她,为了做好仪表工,不断地学习。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后,父母便来信鼓励支持。当时同是仪表工(不在同一处)的恋人张强更是来信说:这是一个得之不易的求知机会。她亦从身边同事们的眼睛中感受到了求知和把握机会的热切。大学一定要考,但是考哪一个呢?工作还要不要?马上面临着抉择。
当时考大学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社会正规的高考,考综合性的大学;还有一个是管道系统内的七二一大学,考试比全国高考延后几天。七二一大学是脱产大学,上完后还回原单位工作。当时,上地方大学就走出管道了,要家里给拿学费,可当时家中经济不是很好。而考管道七二一大学,可以带着工资去上学,考虑到经济原因,刘静选择了后者。
经济原因、管道情结等等因素,使东北局这一批年轻人大多数选择了刚刚诞生的管道局七二一大学。这是当年全国“七二一大学”中少数拥有本科学制(学期4年半,其中半年为预科)的企业大学,中国石油系统内最早的也是管道行业内唯一一所大学,成立时设了4个专业:管道工程、油气储运、通讯和仪表自动化。
决定高考之后,就到处划拉教科书,连一道练习题也不放过。刘静与其他备考的同事交换习题和教科书,每人练习的内容也就多了。那时候白天上班、业务学习,有时还有义务劳动如搞卫生、平整土地、修草坪、建设站区。刘静和同事们每天的复习都要挤时间,常常在睡前复习到很晚。
刘静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还去过距离输油站10多里的中学的高考补习班听课。下班后草草吃过饭,来不及换下工服,带上资料骑着自行车就去补习。很晚再摸黑回来,路崎岖不平。
刘静还有一个“私人家教”,那就是她的恋人——另一泵站的仪表工人张强。当时,俩人频繁通信,情书上写的内容几乎全是学习的心得和复习的要点。
经过考试,这对恋人被位于河北省廊坊的管道七二一大学录取。
此时,想起复习的艰辛,刘静有种莫名的委屈。这种委屈,在初中刚毕业就积极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时没有过,在第一次接触农活却不得要领时没有过,在那么多疲惫的劳作之后坚持学习文化课本时没有过……但当万千的场景都一起涌上心头时,她顿时控制不住。从处里回来的时候,忍不住趴在床上大哭,父亲实在看不下去,提醒她:“如果非上大学不可,你可以再去局里的上级(当时的北京石油部)试试,或可成功。”
刘静被父亲的话重新点燃了希望。她煎熬了几个小时,终于在夕阳落山前做出抉择,夹着工作棉服走出家门,买了张当天夕发朝至的火车票,踏上了进京的旅程。
一路上,刘静的心忐忑不安。而想上学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动力,使她最终站在石油部领导面前的时候,神情无比坚定和平静。石油部负责接待的领导,40来岁,和蔼可亲。听了刘静的讲述,领导的神情比之前更加温和,表示一定向东北局联系,仔细讨论这件事。
从石油部出来,刘静忐忑的心终于放下。她被安排在了廊坊局的招待所里等待。在招待所,刘静给同学打了电话。接下来的几天里,共有7名情况相同的同事乘火车辗转到了北京,向石油部表达了想上学的心愿。
刘静现在回忆,在廊坊招待所的时间似乎是那段时间最难过的,甚至比在家里等待高考分数的心情更忐忑、焦急和不安。所有人都摸不清接下来的结果会怎样,他们都做好了丢工作的准备,但没有一个人说要退出去。
大家每天聚在招待所房间里,热火朝天地议论着、切磋着,翻看每天的报纸,不停地商量此事。由于一时等不到结果,大家决定,通过继续写信反映情况的方式,加快事情的解决,还确定了分工:谁负责收集各种材料,谁负责起草和执笔,谁作改定誊写。
这些信件准备好了没等寄出,消息就来了。
那天上午,廊坊管道局教育处的同志兴奋地跑了过来,说别写了,全放。听到消息后大家激动不已,立刻跑着就去了管道学院。
1983年3月份,78级学生毕业了,全部回到了原来的单位,身份也从工人变成了技术干部。但由于这批人接受了系统专业的教育,很快就在各自的岗位崭露头角,成为今天的技术专家和优秀管理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成为有生活,有10年上山下乡和输油岗位实践积累,又有热切上进珍惜任何学习机会的心态,几乎是管道学院空前绝后的一届毕业生。
刘静和张强毕业后结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管道行业迅猛发展,刘静夫妇和她的同学们运用当年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和多年的经验兢兢业业守护着管道。而高考的这段经历,也成了刘静这代人人生经历中宝贵的财富。
“儿子,你赶上了一个多么好的时代!”刘静很想把这句话说出来,但话出口,却成了“儿子,加油!”她知道,虽然当年那件事是自己一生的命运拐点,但在儿子看来,已经无法理解。她决定,找个时间找个地点,跟儿子好好聊聊,跟他讲讲四十年前的一群年轻人是怎样在为理想不停地挑战和努力的;也讲讲,40年时光,祖国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