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2018-01-30蔡旭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蔡旭

摘 要: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充分说明了思维在学习中对人们的重要作用。当今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因而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着重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正是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外力的引导对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放在数学中来说,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同时应当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情境创设

思维即针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对比、综合、概括、集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学好数学。另外,在课堂中加强思维训练,是教学方法上的革新,能够有效提升课堂讲课效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讨数学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 打破传统教学束缚,树立正确教学观念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和对应的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即可,没有考虑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学生对教师具有崇拜心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方向,若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使用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会导致学生在解题时没有自己的思路,只能一味模仿教师的解题方法,最终导致其自主思考能力下降。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自己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对应的数学问题,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比较的思维方式,给予学生可以对比的案例,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单位换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在黑板上纵向排列对齐写出,并让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观察,比较这些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从而知道单位之间的倍数关系,并完成类似的单位换算习题。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用这种比较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通用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探讨,使其能够用已学的知识迅速解决数学问题。

二、 设置相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思维过程具有直观性,往往是与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而在脑海中形成强烈而深刻的印象,而在课本的习题设置上,我们也会发现很多题目的内容都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息息相关,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接收能力。相对来说,其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要建立在直观事物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另外很多小学生自制力都较差,在课堂上容易分身,集中思想进行学习的时间很少,在短时间内对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也较为薄弱,若是教师在一堂课中给学生灌输过多的理论知识,学生经常会感到头疼,难以消化,课堂效果很差,久而久之,不仅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比较单一固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当寻求有效解决方式,在教学中设定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参与其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探讨,通过游戏的形式发现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拉进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其能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去学习,始终保持着求知的热情,快速培養学生数学思维。比如在学习“总分”概念的时候,如果单从其概念和含义上来讲,是比较难理解的,但若是拿学生平时喜欢吃的糖果做比喻,告诉学生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糖果要分给大家,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分到5个糖果,班级中一共有10名同学,那么老师一共有多少颗糖果呢?看看谁能够最快算出。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讯息之后,利用所学的加法,得到一共有50颗糖果。这样一来,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表现形式,学生就能很容易的掌握“总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的计算方法,并且也能打破学生单一的思维方式,使其头脑能够更加灵活,懂的变通,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指明日后学习的方向,促使学生能够在小学期间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学习与语言表达能力无关,其实不然,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及思维的外在表现,思维即语言的内在体现,想要学好数学,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很多思维的发展都是通过语言的表述进行突破和飞跃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首先,教师本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使用规范,在讲课时应当注意使用更为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使其思维能够在课堂上始终跟着教师的问题转,注意力集中。其次,教师也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平台去展示自己,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并在不断地练习和锻炼中,能够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摩擦,获取更多创新的想法。最后,在整个教育中,教师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培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小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在阶段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华.加强数学思想渗透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修订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09).

[2]王志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01).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