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技能大赛型人才为目标的C语言教学改革

2018-01-30王灿灿

考试周刊 2018年101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创新人才

王灿灿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C语言作为一项高级的编程语言课程,是众多计算机学学习的基础,在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各职校之间也相继开展了一些相关的技能大赛。但就目前职校C语言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其培养出的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技能大赛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学内容改革,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创新考核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本文围绕“培养技能大赛型人才为目标的C语言教学改革”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技能大赛;C语言教学;创新人才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通信、软件工程、信息管理和游戏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高校也相继对此引起了充分重视,并经常在区域内开展多项技能大赛。但就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枯燥的数字、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很多学生对C语言学习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够符合技能大赛要求的人才,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學观念,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一、 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C语言教学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分配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理论课堂要求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对语言法则和语句格式进行记忆,面对众多的文字和代码,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失去学习C语言的信心,因而教师应当充分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C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应用型IT人才为基本原则,以培养技能大赛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和分类,适时调整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时间分配,从实际应用出发,强调以“用”为主,将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较为抽象模块分散到各处,让学生能够一边学习一边应用,学以致用,并及时规划处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将其单独划分,设置大量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强训练和实践练习,将各个分散的模块中设置对应的编程题目,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编程题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另外,在C语言初级应用阶段,教师还应当将程序编程风格纳入教学内容当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阶段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习惯。

二、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学好C语言程序,是由于在课堂上没有听懂,或是处于只能看懂无法自己动手去编的阶段。从这一现象来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C语言本身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另一方面多是因为教师习惯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多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的作业也没有做出及时的反馈,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久而久之,教学效果就会直线下降。另外,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不足之外,学生本身的自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网络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信息共享变容易,绝大部分学生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都会选择抄袭或是上网搜索的形式解决,而绝大部分学生将编程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中,在课余时间基本不会去进行编程练习。因而,教师应当对自己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善,基于培养技能大赛型人才的目标,教师应当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给学生创建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合作完成。在课堂讲学中,可以采用“精讲多练”“即学即用”等理念,结合实际案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技能大赛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使其在以2~3人为小组的团体中展开合作探究活动,完成模块项目的设计、编码、调试和运行等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到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能够在不断地实操训练中提升职业能力,协同教师的多种互动形式,更好地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亦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空间,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欲望及对学生的课余时间学习的监督。最后为了能够提升程序的可用性、可维护性,教师还可以引用到Indent软件对C语言程序进行格式化,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对程序内部结构观察更加仔细,理清设计思路,提升编程效率,减少编程出错率。

三、 创新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很多学生认为现有的评价考核形式不能有效体现自身的编程能力,在具体考核中存在抄袭作弊等不公平现象。我们知道,在C语言教学中,抄袭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承认自己有抄袭过他人的编程作品。若是这种抄袭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测和制止,必然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们所提倡的考核体系就不能体现出它原有的价值,培养出的人才离技能大赛的标准和要求也会越来越远。在具体考核中,我们应当引入抄袭检测。所谓抄袭检测就是检测一个程序的由来是否有另一个程序的修改部分,我们可以利用对比软件筛选出二者之间相似的部分,相似的部分越多,抄袭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此便能有效保证考核的公正性。

四、 小结

总而言之,想要培养出更多适应技能大赛的应用型人才,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经验,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依托多种资源的合理利用,给学生创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学习通道,帮助学生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樱,吴建.多元化教学在高职《就业与创业指导》中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03).

[2]胡清,陶亦亦,易飚.基于“产教结合”构建高职院校多元化教学团队的策略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创新人才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论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激励效应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