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途径研究
2018-01-30李明洁
李明洁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互联网安全防范的重要课题。大学生更是成为校园网络诈骗的主要对象,增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高校网络安全的现状分析入手,研究探索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也关乎到个人与家庭的幸福安危。当今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在构建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的同时,也有充满危机的黑暗面。网络诈骗犯罪的日渐猖獗,使得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而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科学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网络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加之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导致了高校近年来网络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建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防范体制,增强大学生运用网络的安全防范意识,是高校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的首要任务。
一、大学生受骗原因分析
(一)学生主体方面
1_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
与初高中相比,大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时间,但与社会接触并不多,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校园里,很少会见识到社会阴暗的一面。大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心思单纯,对问题的考虑也不够周全,缺乏足够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轻信他人。
2.大学生渴望自力更生
不少大學生为了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环境,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选择参加兼职来积累社会经验,但大学生缺乏正规渠道去获取信息,面对各种信息无法进行正确的分析,往往会被一些小广告吸引,从而受骗。
3.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作为刚进入成年的大学生,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学校和家庭,他们还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没有坚强的心理,无法承受太多压力,一旦遇到有目的的不法分子对学生进行心理诈骗,学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校方安全管理方面
1.高校社会化
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建设大学城,为了扩大面积,开始向郊区转移,而且很多高校所采用的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进入校园的机会,很多诈骗分子甚至可以进入学生的宿舍来实施犯罪。
2.重管理轻教育
避免学生受骗不仅需要实施管理,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从根本上杜绝诈骗事件的出现。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及时开展安全教育,有些高校的安全教育也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实际价值。
(三)社会层面
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泄露却越来越严重,大学生使用的很多软件都需要注册真实的信息,给了不法分子获取私密信息的机会,这也是潜在的安全威胁。
二、高校网络安全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是网络诈骗受害主体之一
近年来,不法分子的矛头指向了在校大学生,他们利用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裕,对知识的获取、交友、网络游戏兴趣浓厚等特点,诱骗学生轻信,从而达到侵害学生利益的目的。随着大学生被骗案件的频发,高校诈骗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网络诈骗的发生,不仅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校园的和谐稳定,损害了社会风气。网络诈骗在高校并非个别现象,须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高校网络诈骗危害范围广,程度大
网络诈骗的社会危害程度高于一般犯罪,波及范围广。通常一条看似简单的广告信息就能吸引众多背景各异的受害者,包括甄别能力较弱的学生和老年群体。而作为网络使用率最高的大学生群体,虽年龄上已成年,但思想较为单纯,社会阅历相对匮乏,对社会上的事物缺乏鉴别能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又有着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强烈愿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网络诈骗,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财产、人身安全方面的损失。
(三)高校网络监管不到位,防范措施存在漏洞
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使得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愈加紧密,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随之进入校园。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校园安全管理,尤其是网络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网络诈骗在高校诈骗案件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不仅侵犯了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园网络监管存在漏洞,也是高校网络安全令人堪忧的现状之一。
三、提高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途径
(一)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高校的安全稳定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学校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安全教育尤其是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形成全体重视的良好局面,将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订和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制度,使得安全教育工作稳步推进。要保证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首先,对学生日常管理的辅导员队伍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请公安专家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提高辅导员队伍安全责任意识,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安全教育队伍。其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细化安全教育队伍的岗位职责,将安全教育责任到人,增强其紧迫感和责任感。再次,量化考核,实施奖惩制度。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将考核指标量化,对因管理教育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在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重视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
1.教师的网络素质是培养大学生网络防骗意识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问题上,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网络素质。这里所指的网络素质,是指教师搜集和管理网络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网络信息服务于日常管理的能力,充分驾驭网络,对学生的网上行为做出必要的教育和引导,规范学生网络行为,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将在网络上获取的健康的、正面的、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内容运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汲取有益自身发展的正面信息,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设下的网络陷阱。endprint
2.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网络防骗意识的重要渠道
针对当前学生在运用网络中存在的种种不安全隐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世界物质统一性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对比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认清网络世界事物的本质和自身日常行为规范之间的联系,告知学生网络诈骗虽然存在形式隐蔽,但一样可以洞悉其犯罪本质,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网络诈骗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
3.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大学生网络防骗意识的必要手段
首先,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到日常安全管理中,亲身体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参与网络安全教育相关制度的制订,成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在完善网络安全教育相关制度时,可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对其中合理化建议吸收采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立对应的学生机构,让学生配合学校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形成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模式。其次,在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将安全意识贯穿始终,组织形式多样且注重实用性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安全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重视传授预防网络诈骗的技巧,保护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1.了解和破解网络诈骗手段,甄别网络诈骗
大学生如若普遍掌握了防范网络诈骗的技巧,就能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地运用网络。网络诈骗通常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布虚假信息,引诱学生误中圈套。不法分子多以中奖、对账、顾问等内容发送大量欺诈性邮件,或以紧迫的事由引诱学生填写用户名、银行账号、身份证号和密码等信息,一旦误信,将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除此之外,不法分子还利用建立网站域名和内容,假冒正规网上银行或证券网站平台,引诱学生填写账号、密码等信息,盗窃学生银行卡的资金。
或是建立电子商务网页,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诱惑学生上当,以各種理由要求学生先汇部分款项,再诱骗学生结余部分。
2.保持理性健康的思维方式,预防网络诈骗
首先,教育学生将理论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增强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自我防范意识,理性、客观地认识网络世界,不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警惕无处不在的网络诈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贪图便宜,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主观去美化网络世界,保持理性,维护自身财产安全。再次,辅导员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学生入学之初就掌握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学生干部等多种渠道进行沟通反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等重点学生特殊关注,尽量帮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避免其因无处宣泄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人群。
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观念和意识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要营造相对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在校园形成事事处处以安全为前提,提防网络诈骗情形的发生,在巩固安全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安全教育的关注程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