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视野下在杭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研究

2018-01-30施洋洋

考试周刊 2017年78期

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至今已经毕业了十几届学生。总体看来,其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拟对杭州市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剖析影响其就业的因素,从而得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就业状况;社会实践经验缺乏

一、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现象。现代大学生中大多存在眼高手低、就业难现象。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目标不清晰,就业困难。研究报告,有利于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树立发展目标,认清社会现状,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就业需要的技能和素质,以提高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以下简称公管)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及就业率。

二、 杭州市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情况分析——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杭州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1998年开始招收公管专业本科学生,至今已经毕业了十几届学生,具有一定代表性。本调查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公管专业毕业1~3年(就业相对不稳定),毕业3~5年(就业比较稳定),毕业5年以上(就业稳定)的三个样本群体进行就业情况调查,共发出360份调查表,共回收283份,其中,毕业1~3年回收105份,畢业3~5年回收96份,毕业5年以上回收82份。调查的结果直观地反映杭州医学院校公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 杭州市医学院校公管专业就业调查现状

(1)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从当前就业形势的调查结果来看,公管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该专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毕业1~3年、毕业3~5年、毕业5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2%、77%、81%。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容易就业的比例非常低,低于5%。

(2)就业前最欠缺的素质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在这次调查中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在就业前最欠缺的素质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样本比例高达60%以上。

(3)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普遍

择业观念: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同学的选择还是偏向于先就业后择业,毕业3~5年样本和5年以上样本范围都超过了70%,1~3年样本的调查对象继续深造的意愿强于其他两个样本范围。

(4)就业单位看好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

选择就业单位范围:大多数同学选择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就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就业的同学也不少,只有5%左右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

(5)发展方向就业意愿倾向发达沿海地区

面对现在就业难的形势,三个样本范围中多数同学不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发展,希望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或东部沿海地区工作并寻找发展空间,但也有25%左右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在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进行就业。

(6)实践经验对就业有很大帮助

在校主要实践情况: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之后的就业有帮助,经过调查,在校期间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有70%以上的同学。面对就业难的形势和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90%左右的同学发现自己能力不足,认为在就业前有必要参加一些应试的培训和就业能力指导的活动。

2. 杭州市医学院校公管专业就业影响因素

从总体看来,公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就业难的状况日益严峻。通过对杭州医学院校公管专业就业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主要为: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和自身因素。

(1)政策因素

公管专业自1998年首次招生以来,各校纷纷开办该专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而杭州公共事业发展却跟不上公管专业数量的发展,导致杭州很多公共事业单位几乎全部为政府创办,提高了公管专业学生的就业“门槛”,缩小了就业范围。除了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政府的扶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社会因素

调查发现,对于选择何种单位就业,大部分公管专业学生选择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这三个单位都属于“铁饭碗”,导致“人才拥堵”,出现几千人争夺一个职位的现象。而对于民营企业的选择率却相当低,这与薪资水平、福利待遇不无关系。

(3)高校因素

公管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大学教育的宽松模式不利于公管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考核制度的不科学是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高校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知识内容过于宽泛,缺乏实践,很难培养专业的公管人才。

(4)自身因素

自我期望过高,存在眼高手低现象和择业偏向。重视地域性,愿选择去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工作;重视稳定性,愿选择大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部门。

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公管专业学生大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社会实践有利于与社会接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有些学校会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但不是每个实习机会都会适合。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实习岗位,但不是每家公司都需要实习生。在找不到适合的实习岗位和实习机会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有实习机会就去的情况。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实习后没有获得有用的实践经验,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整体不高。公管专业的课程偏向于理论化,很多课程更需要理解及巩固,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会觉得比较枯燥,会抱着只要通过考试拿到文凭就可以的态度,从而荒废专业知识。

三、 就业视野下杭州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 政府的大力扶持

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积极就业,同时,政府应大力推动公共事业社会化的力度,重视公管发展,提供更多的公管职位是转变公管专业学生就业劣势和提高专业竞争的最重要途径。公共事业社会化管理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该管理有利于公共事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使得公管专业学生能够在工作上发挥专业水平。endprint

2. 高校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及自我优化发展

(1)搭建就业平台

首先,高校全力搜集各工作单位的就业岗位需求,通过网络等一系列可靠渠道,为学生提供就業岗位信息;其次,学校要充分调动全校力量吸引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与我校的校内招聘会。

(2)调整专业培养方案

由于专业缺乏技术性,许多公管专业的毕业生发现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用于实际工作中,而不少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采用切实的数据改进专业培养方案,加强老师的专业素质和社会需求的感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学校应该培养、吸收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对公管专业定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就业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就业目标和抗压能力、积极心态等就业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此外,学校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加强宣传工作

公管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有关,学生可以对这些工作快速上手。近年来,学生到事业单位就业比例下降,原因有二:一是艰难的就业环境,二是公管专业缺乏宣传。公管专业学校应当加强和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宣传公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水平,吸引更多的公共部门招聘该专业的学生。

(5)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性”与“实践性”教育理念

近年来,虽然各高校都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长期形成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用考试成绩和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转变。公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变为学而学的观念,转而树立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公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大学生找准定位,提高能力

(1)择业观念调整

培养毕业生面向基层服务的观念。基层条件艰苦,但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毕业生服从社会需求的观念。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择业目标。培养大学毕业生面向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就业的观念。积极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发展家乡公共事业。

(2)加强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应该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要发展特长,提高就业率;学生应该多了解就业政策,提升就业所必备的素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就业。

四、 结束语

杭州市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多方齐动。政府、社会、学校、用人单位的支持,及大学生的自我努力才能促进就业率的上升并发展专业。(指导老师:吴美珍)

参考文献:

[1]赵靓.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J].中国人才,2012(8):121-122.

[2]刘爽,张素罗,贾丽凤.以就业结构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2):34-36.

[3]刘波.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15):120-122.

作者简介:施洋洋,浙江省杭州市,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