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学生的思维障碍与教学策略分析
2018-01-30张宇生
张宇生
摘要:历史一直是高中课程的重点内容,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变化,历史教学的目的和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打破学生的思维障碍,使其用客观的眼光看待历史。本文以高中历史学生的思维障碍为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障碍;教学策略
学生的思维障碍会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即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会发生异常的情况,比如无法举一反三,无法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到另外一个知识点上面,或者学生学习历史时无法用整体和部分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等等。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思维方法和过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整个高中历史课程学习中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分析历史事件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同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方法避免思维障碍的出现也是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 高中历史学生的思维障碍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们通常会发现学生看待历史事件和问题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主观偏见的状态。针对某一件历史总是会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有一种很明显的思维障碍,这种障碍的最大影响就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其不具有创新意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针对历史事件所做出的分析和判断需要依靠技能。而技能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技能的问题。学生面对历史事件和问题的时候,总是首先想到如何套用既有模式,不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历史问题的时候,容易率先给出答案,或者进行一番知识点梳理之后立即总结出固定的结论。这样做会引起学生机械记忆答案,促使学生遇到了问题之后没有探索答案仅仅靠回忆的知识点答题,形成的答案不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影响历史成绩。另外高中历史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这样无法激发学生探索历史世界的兴趣,一直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的历史观点的状态,没有充分自由的时间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料自行搜集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资料,并发挥这些资料在学习中的价值。长此以往学生形成的思维障碍将无法轻易被打破,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也存在消极影响。
二、 高中历史学生的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一) 解决学生历史思维障碍的根源问题
高中历史教师解决学生历史思维障碍可以通过意识渗透的方式。心理学学者们对于意识一词的定义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于现实所表现出的系统化、自覺化的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具有能动性反映的形式。而仅仅就历史意识来看,相对来讲要简单的多,就是一名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的时候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观点看待问题,应该怎样思考历史事件等等行为。高中历史教师针对这种问题就应该通过鼓励学生发挥主观意识,并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科学的历史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并通过仔细的分析实现深入理解的目标。比如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教师在教学时便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从辛亥革命的发生、辛亥革命的发展以及辛亥革命的形成,最后还要从辛亥革命的价值判断和影响角度进行分析,为学生梳理清楚这一历史事件的脉络,让其头脑中对辛亥革命本身产生一种客观认知。教师除了自己针对辛亥革命进行简单梳理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整理知识点,按照教师所教的方法构建一个客观的知识体系。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这一个大背景下去理解和思考,并从中发现规律,加深对我国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且要逐渐形成规范性,最终达到熟练的程度。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由于历史本身与时间息息相关,具有绝对的客观性,但是因为历史事件都与人相关,所以历史教师一面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客观事实,一面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这才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也是解决高中学生历史的思维障碍问题的关键办法。另外我国目前还是应试教育制度,所以学生学习历史更多是为了考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同样要重视学生的解决历史题的能力的培养,才能够确保学生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成绩。
(二)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减少思维障碍的发生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减少学生学习历史思维障碍存在的方法。兴趣是一种具有明显特点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决定了学生对历史的态度,是一种内在动因。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通过机械的方式学习便可以掌握,而同样需要学生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这是预防学生产生历史思维障碍的关键。例如当教师进行鸦片战争内容的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让学生对此产生一种学习欲望,想要探索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想要了解鸦片战争的意义等等。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才可能帮助学生打开历史世界的大门。就鸦片战争这一知识点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提问,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现在自己是一名清朝政府的官员,对于鸦片在国内的盛行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学生在听到这一问题之后,一般都会根据现在对鸦片的认识而回答问题,比如学生可能会说鸦片是一种危害人身健康的毒品,需要禁止。当然这种回答无可厚非,但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放在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之中考虑问题,原因是让学生知道,在那样的时代,并不是所有的正义感都能够得以付诸实践,都能够得到发挥。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入林则徐的禁烟事迹,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烈,同时要让学生们知道林则徐禁烟之后的不公平遭遇。也就说在具体的环境之中,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正义都能够得以伸张。此外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可以就林则徐的生平给学生讲解一下,高中生仍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年纪,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能够很准确的获得故事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价值。endprint
(三) 强化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主动求异能力
高中生的年纪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由于高中生在思维能力和既有的思维框架上面都呈现出固有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形成学生思维障碍的原因,因此教师消除这些思维障碍需要先诱导学生暴露原有的思维框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比如采用给出结论,提出例证以及进行推论的方法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障碍。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比较典型的案例开展,例如教师进行“五四运动”这一内容的教学的时候,便可以搜集相关视频、图片和音频资料,为教学设计增添色彩,使学生从原有的思维框架中跳脱出来,分别以现在人的身份和那时人的身份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并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因为图片和影像资料对于激发学生的趣味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因为这些直观的资料对历史事件产生情景感和时代感,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这所有的心理变化都会对学生的思维障碍起到影响,会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用多种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求异能力,还可以适当开展小组讨论或者其他能够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探讨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吸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根据讨论的问题再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现在的高中生必须要有質疑知识的能力,最终才可以打破思想障碍,学会一种历史学习的高效办法。
(四) 提高学生多元思维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可以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鼓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教师在课堂上面要恰当地提醒学生或者暗示学生,而不是直接将某一问题的答案叙述出来,以免破坏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比如当学生解答一道有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试题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回答这种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通过调查、搜集整理资料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理解这一类问题,并形成多种答案。又比如辛亥革命的问题,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从革命史观、现代史观以及文明史观以及社会史观四个角度来分析。此外还要通过梳理基本的知识来补充答案内容,当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了这样的多元思维习惯,那么在具体的考试中便可以做到答题得心应手的地步。
结束语
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障碍的研究可以强化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针对实效性。高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并判断历史价值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可以逐渐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潮流的。因此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强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作用,才可以真正实现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仁华.中师历史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之我见[J].辽宁师专学报,2013(9).
[2] 周三喜.论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J].教学研究,20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