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学习生生参与的有效性
2018-01-30李国娜
李国娜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实现有效的协作互补,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已经逐渐实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广泛应用,这可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围绕小学信息课堂合作学习与参与有效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学习;生生参与;小学教育
一、 有效分组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基础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每个学生都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优点以及个性,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长处的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我们通过对以往的经验分析发现,合作方式的组合一般分为男女组合、女女组合以及动动组合,性别比例、学习情况以及性格倾向都可作为依据对其进行搭配,这不仅可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以优带差。在实际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有多种方法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提高,我们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进行仔细分析。
(一) 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依据实现对人数的合理控制,小组不应该出现人数过多的情况,最合适人数为4~6人,人数过多不仅会给管理工作带来难度,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 在实际进行人员搭配时要将合适作为人员搭配的主要原则。在对小组内人员进行分配时我们要将组内异质以及组内同质作为主要依据,每个成员的智力、性格以及计算机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在实际进行学习时形成互相帮助的局面。公平性也是在实际进行人员分配以及合作学习时需要保证的一个条件。强强联合并不是衡量优秀小组的唯一条件,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优秀小组的构建。我们对某校一个五年级的优秀小组分析后发现,该组主要是由两个男生以及两个女生组成,其中一个男生具有较好的电脑技术基础,另一个男生则是学习较为困难,两个女生一个比较活泼一个比较文静。这个小组在搭配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实际进行教学任务完成时总是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二、 合理组内任务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关键
不合理的组内任务会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部分教师在进行小组任务布置时存在不明确以及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实际对教学任务进行布置时必须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避免,这对教学任务设计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 要设置趣味性浓的组内任务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的吸引,在实际进行任务设计时必须将有趣作为主要原则,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活动学习。在实际进行文件夹共享这一教学任务时,可根据这一知识点进行游戏任务设置,将学生分成小组后进行游戏,学生对游戏任务的兴趣较大,为实现对该任务的有效完成,学生必须对文件夹的创建以及共享进行熟悉与掌握,同时包括文件复制等,这可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学习任务的有效激发,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这不仅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 要设置合作性强的组内任务
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任务的合作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譬如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它更适合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为了增强任务的合作性,除了任务本身的选择上要注意之外,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还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安排学生擅长的职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共同努力,展现并感受自己的价值,在合作学习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合作带来的效率,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从而增强合作的意识和提高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 科学评价机制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保障
(一) 生生评价
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改进,这是一个检查、反思的重要过程,接下来让小组长对成员进行评价,或者组员之间相互评价,这个评价应是多方面的,要评价彼此之间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完成任务时的态度、方法等多方面。
(二) 师生评价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在不断巡视,适当监控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体的评价,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学困生,不能用一些硬性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发现他們的闪光点,可以从坐姿、态度或者进步情况进行评价,要多鼓励。对于优秀的小组除了不断表扬外,也可以适当地奖励他们游戏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丁静兰.浅析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文摘版:教育,2015(2):98-98.
[2] 徐宁.科学指导合作探究,追求课堂有效教学——浅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