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信息技术与问题教学法的整合分析
2018-01-30林天标
摘 要:在强调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到学科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仍然无法忽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良习惯,如问题教学法。本文通过地理学科“热力环流”教学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问题教学法融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教学法;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过程的融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整合的结果,有利于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从而丰富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环流、水循环等过程;通过谷歌地球等软件,使学生深入了解“3S”技术;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更加准确和形象地展现地理现象,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水平,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在于,在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问题教学法的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的教学,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不断将复杂、矛盾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的知识内容与体系;并且在这不断的挑战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经历和成功的愉悦体验,做到了知情统一,促进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问题教学法相整合,以信息技术作为问题教学法的手段,通过视频、动画模型、实验演示等方式,为问题教学法提供问题情境,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问题教学法中,一些难以用口头表达清楚的、需要丰富想象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使地理教学更加形象与直观,从而达到讲清讲透知识点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问题教学法整合,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此,笔者通过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热力环流基本原理”为例,通过信息技术和问题教学法的整合,具体探讨两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情境问题1:
孔明灯为何仅凭借一支蜡烛、一块油布,便能飞上天空?你若面朝大海,头发飘的方向又是如何的呢?
通过这两个问题,快速抓住学生的吸引力,为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
情境问题2:
空调吹冷气时应朝上,吹暖气时为何又要朝下?这样的生活经验是否合理呢?
通过生活中的常识,奠定学生的基础知识。
情境问题3:
播放视频在盛有冰块和热水的玻璃箱内,让学生观察空气如何运动,并回答问题“空气如此运动的原因”,并在图中画出这一过程。
更直观的,可以让学生亲手做这个实验,从而对热力环流现象及其原因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与理解。从视频中可以得出结论:热水一侧空气是上升的,冰块一侧为下降。引导学生了解和画出最基础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情境问题4:教师简单对热力环流示意图进行解释。
其中,对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无须过多讲解;而高低压的掌握也很简单—“热低压冷高压”。
情境问题5:根据最基础的热力环流示意图的示意方法及关键点,小组间讨论画出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注明高压与低压。
通过简单的讲解与学生自主得出的简单示意图,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该部分的知识点。
情境问题6(最后总结):
解释导入新课时所提出的问题,以达到课堂前后呼应的效果。同时将地理现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与生活经验再次联系到一起,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普遍性。
信息技术通过实验、模拟、提供图片等方式,为问题教学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问题,二者的巧妙融合,有利于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内容体系。但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法,必须掌握好课堂节奏,设置合适的情境问题,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一定不能太花哨,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作者简介:
林天标,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滨海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