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2018-01-30江李新
摘要: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教育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始思考如何做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工作。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现,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当前,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着不小的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等方式,做好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工作。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担当;进取意识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育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家园。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深度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呈现越来越多元化,职业院校的学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容易产生迷失,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责任担当的论述,无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无论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无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处世之道,都是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激奋人心的责任意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责任意识新的内涵,无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均深刻诠释了新时代下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的终身学习意识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高速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知识更迭周期越来越短,人们获得信息资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一根网线或者无线WiFi,一台智能终端,几个关键词,便可以让人们获得海量资讯,终身学习成为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早在三千年前,中国的古代学者们就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无论是庄子口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还是孔子认为的“学而不已,阖棺乃止”,抑或是民间一直认可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终身学习的精彩阐述,在国家构建“处处可学、人人皆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依然散发出璀璨的精神光芒。
二、 当前民族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思政工作中的现实困境
(一) 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认识不足
受当前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较为重视实用性,将英语、计算机以及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知识放在优先位置,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不受热捧。不少职业院校并没有专门设置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相关课程。同时,九零后的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度不够,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生没有读完四大名著,对《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在学生群体中得到高度认同,而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度较低,这些都需要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
(二) 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渗透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思想政治主干课程沿袭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门课程为主,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限,渗透力度不够。加之当前职业院校中盛行的“重技能、轻人文”的育人方向,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基本上要各种讲座的形式开展教育。这样重技能、轻人文的育才倾向,让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职业院校思政政治教育的理论核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石,理应在职业院校的思政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加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课程建设、提高思政工作者传统文化素养,利用传统文化构建校园育人新环境。
(一) 加强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
正如杜甫诗中所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般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首先,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中,教师若能有效地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将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党和国家提倡的“八荣八耻”完美结合,举办一个“八荣八耻”的专题讲座。例如在“热爱国家为荣,以危害国家为耻”时,岳飞的精忠报国与秦檜的投敌卖国,史可法的“头可断,身不可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例子,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贵君轻”、“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思想讲解八荣八耻中的“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等。
(二) 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占领高校思想政治高地,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建设工作。职业院校思政工作者同样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教育责任,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职业院校的思政工作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用传统文化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推动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教师要先学先行,入脑入心。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自己学深、学透、学活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运用传统文化思想武装头脑,用传统文化充实课堂教学,用传统文化思想提高自身的人文底蕴,坚持“古为今用”的思想,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将马克思主义观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思政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减少枯燥说教,糅合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各种生动事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灵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理论联系实际,让思政工作发挥引领学生思想前行的巨大威力。
(三) 利用自媒体构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新环境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移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种社交APP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也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新媒体,通过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等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教育高地。职业院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阵地。利用新兴媒体做好新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工作,打造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新环境。
四、 小结
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国与国的交流日益深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呈现越来越多元化,新时代下的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蚀。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现,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职业院校思政工作者应当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加强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利用自媒体构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新环境。
参考文献:
[1]郭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2.5.
[2]王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8):213-214.
[3]王文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学习,2013(7):21-24.
作者简介:
江李新,湖南省长沙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