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鲁迅作品时的历史反省
2018-01-30刘静竹��
刘静竹��
摘要:文章以竹内好对鲁迅的历史反省为写作对象,对鲁迅的“失败”与日本的“成功”及鲁迅的毒性为视角进行反思,表现出竹内好对鲁迅的思想认识,以便使日本对自身文化反思,引领后人。
关键词:竹内好;鲁迅;反思
竹内好是日本战后反思本国思想的重要人物之一。竹内好有两方面表现与众不同,他始终以鲁迅精神去反思日本文化。与此同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战败作为日本文化探讨背景,并进行了深刻反省。无论是哪个方面,竹内好都是以鲁迅为标杆,研究鲁迅,启迪后人。因此,本文重点在于探讨竹内好笔下鲁迅精神与日本文化交锋,以竹内好战后对鲁迅作品的研究反思日本文化,倾听竹内好翻译鲁迅作品时的心声。
一、 鲁迅的“失败”与日本的“成功”
根据竹内好的观点,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继承了章炳麟,放弃了梁启超;选择了《域外小说集》,放弃了《怀旧》。对于鲁迅而言,鲁迅原本可以在成功场合选择成功,但却在清晰意识支配下选择失败,这种文学真诚使得竹内好非常感动。反观日本,当时日本出现了成功主义,在日本文学中出現了《亚洲进步与反动——参照日本思想》等等书籍,这些书籍都被竹内好定为进步迷信。
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成功可以作为目标,但是缺乏具体内在标准,因此我们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外在明确标准,如果标准越明确就越严格。一旦外在标准得以明确,我们就需要全力以赴获得更多分数,不能有丝毫懈怠。在这一过程中,劣等生会向优等生要求标准具体内容,但是优等生自己也不明白标准内容,于是只有向外国进行请教,哪个国家强大就从哪个国家思想中进行抽取。在近代以前,中国都是日本学习的标准,但是在近代以后,由于中国迅速衰落,日本就学习欧洲,以欧洲为标准。无论是从优等生到劣等生还是从劣等生到优等生,都是努力的奴隶,为了一个好看分数而拼命卖命,不顾全其他因素。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任何放弃符合标准成功而选择荒唐失败的行为都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当时鲁迅来说,鲁迅全盘否决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化文学价值观,这实际上是对日本文化从根部进行否决。在1927年,鲁迅作品并没有正面冲击日本文化的意思,但他始终关注中国病根,很多满口革命的人身上都折射出中国国民弱性。但是这些人言行却意外地继承了日本优等生文化特点。这一切都被鲁迅敏锐地观察到,并在自己文章中进行描述,描画出日本优等生文化面貌。他们就是通过使用新文化来打扮自己,耀武扬威,野蛮地批评他人,若不跟从自己就会被时代淘汰。在这些人眼中,他们的解放并不是真正解放,他们的解放就是通过自身努力,从奴隶变成奴隶主,但奴隶和奴隶主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对于日本优等生而言,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断追求新,并且将新归纳成教条。对于鲁迅而言,鲁迅的失败在于自己并不否认旧,但是自己也不追求新。在鲁迅作品中,竹内好发现鲁迅常常提醒自己是旧的。对于鲁迅来说,鲁迅并不自豪自己是旧的,相反他自身也很痛旧,但是他不会因为旧而屈服于新。在这样状况下,鲁迅徘徊在新旧之间,是时代的失败者。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以前的新教条变成了现在的旧教条,很多优等生常常为此措手不及,优等生非常惊讶鲁迅坚定的身影,并带着嫉妒目光看着鲁迅。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从鲁迅身上抽象出新标准,并将此归为教条去教育他人。因此,通过他们霸权式话语使得鲁迅成为了最终成功者。他们绝口不谈鲁迅失败,也不允许他人谈论鲁迅失败。只有在更强、更新标准出现之后他们才会松口。这就是优等生文化对于鲁迅挑战策略。
竹内好吸收了鲁迅精髓并进行反思。他认为消灭旧事物并不是将旧事物一棒打死,而只是消除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对于优等生而言,如果优等生永远痴迷于新,则永远找不到自我,永远都是奴隶。通过对日本文化深刻反思,竹内好认为日本文化就是奴隶文化。日本文化并没有真正学习到欧洲文化或者近代以前中国优秀文化,但日本民族却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文化,不把自己当奴隶的奴隶才是真正的奴隶。对于竹内好而言,竹内好认为日本应当抛弃优等生荣誉感,以自我追求生命为动力,在追求成功或者进步过程中不能迷失自我,这才是竹内好对战后日本最好的反思。
二、 鲁迅毒性强烈
竹内好认为,日本很多人都认识鲁迅,都拜读过鲁迅的佳作。但由于日本文化是扭曲文化,竹内好怀疑鲁迅也会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被扭曲。竹内好认为,日本给予鲁迅评价可以包含两种,一种是东方虚无主义者,另一种是战斗的人文主义者。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日本又出现了将鲁迅看作为目的意识的共产主义者。这一见解在日本的语境中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日本存在的残缺先进位意识,在日本文化中,日本文化始终以优等生标准对鲁迅进行衡量,通过各种微细指标给鲁迅打分。在这种环境下,鲁迅只不过是被优等生回收结果,不同派别可能会相互争吵。竹内好认为,日本文学应当与鲁迅文学进行联系,并不能把鲁迅文学先入为主,无论是保守派还是进步派都应当首先阅读鲁迅作品,但不能发展到对决程度。对此,竹内好认为鲁迅毒性非常强烈。这是竹内好对鲁迅的最高赞誉,也是竹内好最终期望。历史已经证明鲁迅的毒性并不足以克制日本的优等生文化。在绝大多数时期,优等生文化都会受到大多数人欢迎,因此竹内好非常强调研究者的责任,希望研究者可以为抵御日本优等生文化作出贡献。
可是不管如何,鲁迅毒性始终影响着我们,研究鲁迅、评价鲁迅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值得后人共勉。
参考文献:
[1] 刘国平.“竹内鲁迅”论[J].鲁迅研究月刊,2014(10).
[2] 李春林,藏恩玉.关于“竹内鲁迅”的断想[J].鲁迅研究月刊,2015(4).
[3] 哈迎飞.论鲁迅与佛教文化的关系[J].福建学刊,2014(6).
作者简介:刘静竹,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师范大学14级汉语言本科,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春师范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