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园有“三怪”
2018-01-30张玲
摘要:笔者有幸赴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工作。记得上班的第一个星期,发现了美国学校中存在的奇怪现象。带着疑问,笔者走近学生、融入课堂,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关键词:声音等级;墙面功能;特殊奖励
第一怪——寂静无声的校园
印象中自由热情的美国校园实际上是寂静无声的。通过观察走廊的标语,我发现了标语——走廊中音量等级为0。原来,全美学校都遵从一种声音等级制度(Voice Levels)。由于学校是封闭式的,且没有课间休息,在室内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声音等级制度:在走廊中声音等级为0;用餐时声音等级为1;在课堂中,等级1为两两操练、等级2为小组合作、等级3是回答问题的音量;在室外才可以用超过等级3的音量。
当老师高举右手手臂,张开五指,同时用左手食指竖起放在嘴唇前,看到她的学生立即也会停止讲话,高举手臂,模仿校长,然后越来越多的学生纷纷停下说话并举手示意。这种信号具有连锁反应,综合了视觉与听觉的元素,没有看到信号的学生会通过其他同学的无声反映了解信号的发出,从而转移注意力。
第二怪——眼花缭乱的墙面
走进美国小学的教室,你立刻就会被墙面上五花八门的彩色海报所吸引。经过仔细阅读与研究,这些是4种不同功能的海报。
第一种:课堂行为准则类
1. CHAMPs行为原则
美国小学课堂的管理方式多样,但是基本会有一种大同小异的原则,其往往由四五条项目构成,所有项目的首字母概括成一个英文单词,囊括了学生在课堂中各环节的具体做法,并对其提出了要求。在肯塔基州盛行一种叫CHAMPs的行为原则:C—Conversation、H—Help、A—Activity、M—Movement、P—Participation、S—Success。這代表了整堂课中学生应遵守的规范。教师将行为准则贴在墙上,根据不同的课堂类型与活动会提不同的要求,比如合作学习时:C—交谈时,声音等级为1;H—寻求帮助时,可以询问小组成员;A—活动时,应完成布置的任务;M—活动中,只有得到老师的允许才能走动;P—用阅读、讨论或记录的方式积极参与活动。
2. Give me five聆听原则
如果说CHAMPs主要运用在监督管理整堂课中的行为表现与参与度,还有一种课堂聆听的规则叫Give me five,适用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儿童:Eyes on Speaker、Lips closed、Ears listening、Sit up straight、Hands an feet quiet。通过每天强调,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一旦学生违反了规则,教师只需一个手势就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改正过来,使得课堂顺利进行。
3. 教师的“课堂期望”
在中低年级,不少老师在教室中贴有Classroom Expectation(课堂期望),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很细致的规定。比如:允许老师教他人学习、尊重他人及他人物品与他人空间、管好你的手脚和你的物品、仔细聆听他人发言、总是遵循CHAMPs。
从上述海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准则极具操作性,表述清晰、直观,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如何去做,这和我们国内经常用的“认真”、“仔细”等模糊的概念类词语不同,它们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
第二种:学习技巧类
在美国的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甚至重要于教授学生知识,这些教室中的海报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指南。阅读指导的海报清晰地告诉学生如何读问题、读几遍、每一遍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如何记录关键词等;写作指导的海报上分步骤告诉学生每一步应该做些什么、写些什么、改些什么;“十条写作技巧”告诉孩子们,要与他人分享想法、说出你的感受、享受过程等。孩子们时常聚集到这些海报面前反复阅读、思考,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三种:励志类
这一类的海报有些类似国内教室中的班级标语,有的是名人名言;有的是文学著作中的名句;有的宣扬了学科的特点与优点的,希望孩子能爱上这个学科;也有教师提炼出的一些期盼,如:诚实、自我控制、合作、有责任心等;更多的是对自我的鼓励与肯定:让学生每天都微笑、自信地对自己说很棒。
第四种:其他类
“生日之星”的海报,是让学生在生日时帖上自己的照片,分享祝福与喜悦。“行为口袋”的挂饰,是将学生姓名写在这个口袋上,每个口袋里插着代表着不同含义的各色卡片,如绿色代表很好,黄色代表警告,红色代表取消下午的recess time(休息时间),蓝色代表需要找家长。这对学生的行为起着时刻提醒的作用。
欧美的教室文化一直让我对孩子们能否在这样眼花缭乱的环境下安心上课充满了质疑,但是在深入接触后,我被这种浓郁而充满了人情味的文化所迷倒了,孩子们都在充满了正能量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氛围浓厚,而且这些海报还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实在是一举多得。
第三怪——奇装异服的学生
有一天,当我踏进学校时我发现学生都扮演成了卡通人物,这还能上课吗?原来那天是学校的一个活动日,学生可以扮成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来上学。一个平时顽皮的小家伙向我滔滔不绝地描述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这样的体验生活让学生将自己崇拜的虚拟人物带到了现实中,通过扮演、模仿的形式将这些人物的人格魅力传递到学生自己身上,达到教育的目的。由于这是学校传统,没有学生会因为扮演而“疯狂”,学生们都很淡定,甚至会转变自己的性格来达到真实的扮演效果。除了扮演喜欢的人物,学校还有很多类似的活动,如穿上你喜欢的球队的球衣、睡衣日等等。
后来在某一天上课时,我看到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带来了枕头和玩具。他们的班主任说,被奖励的孩子可以带着枕头、靠垫或是玩具来上课一天,他们还有很多不同的奖励形式,比如说许愿瓶,这是一种全班激励机制。学生有好的表现,教师就在瓶子里放一颗弹珠,一旦瓶子放满了,全班就会开个比萨派对、爆米花派对等。
当你走进了美国的教室,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你就看到了一个热情、奔放、自由的美国课堂;但当你融入其中,你又会发现在这些自由之下的严格的秩序与对学生的高要求。
作者简介:张玲,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