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2018-01-30全良张旋田国双
全良+张旋+田国双
[摘要]食品产业是黑龙江的优势产业,其快速发展对黑龙江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研发现:黑龙江食品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短,精、深加工比例小、增速低、产业效益低、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基于GEM模型,从基础、主体、市场三个方面确定影响黑龙江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优势产业GEM模型 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7)05-0081-03
一、黑龙江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问题
黑龙江是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省份,2015年粮食总产量高达1370亿斤,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食品产业已经形成了水稻加工、玉米加工、大豆加工、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酒类加工、休闲食品加工、饮料制造、山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链。这些产业链已经有大量依托企业,如依托五常、响水、北大荒等水稻加工企业,以优质水稻为原料加工成具有黑龙江特色的龙江米等。同时,森林资源丰富的大小兴安岭为林菌、林果、林业养殖、林业蔬菜等森林食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作为林下产业的一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2013年12月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对林下经济予以极大的支持,而且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有望到2020年形成全国林菌类产业航母,成为全球最大的以红松籽、榛子为代表的坚果和以蓝莓为代表的浆果生产加工基地。黑龙江还是我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截至2015年,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全国的1/4,认证的绿色食品1620个,产量为1350万吨,产值达1380亿元。食品企业与之相关的品牌企业,以及上下游产业一起形成了黑龙江省的食品产业集群。
调研发现,黑龙江食品产业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已形成了乳品、肉类、酒类、水稻、玉米等加工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弊端,严重制约着产业集群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弱。目前,黑龙江食品企业单位数约1500家,占全国食品企业单位数的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现阶段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数占比不到1/3,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仅占不到40%的比例,且产值主要来自农副食品加工业,尤其是森林食品企业的规模小,竞争力弱。
2.食品产业链不完整,精、深加工比例小。黑龙江资源丰富,粮食产量居全国之首,但是食品工业的产值却与农业大省的地位难以匹配。销售利润极低,食品加工产业链不完整,精、深加工比例低;在包装环节,食品包装简陋,难以激发居民的购买欲,降低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尤其是森林食品、山特绿色食品等多数以原材料或简单初加工形式加以简单包装便进入市场;在销售环节,宣传度低,知名度低,导致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低下,经济效益低下。
3.就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人才短缺。目前的食品企业中应用技术型人才严重短缺,根据对九三、北大荒等企业的调研发现,人才需求的重要标准为经验和技术,但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高等学府培养的人才以综合的学术型人才为主,与企业的用人标准脱节,尤其目前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不僅需要经验,更增加了对专业性的要求。
4.林业资源开发程度低,竞争力不明显。黑龙江拥有发展绿色食品的天然条件,但并未成就食品工业大省的地位。山特产品、森林食品等开发程度低,且已开发的产品中,深加工比例低,包装简陋等问题突出。
5.品牌多而杂,效益不明显。黑龙江食品产业中主要集群产业之一的水稻加工企业众多,但并未形成良性竞争,造成整体品牌效益低下,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龙江米中,也出现在其他食品产品中。
二、影响黑龙江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根据GEM模型将影响黑龙江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总结为:基础因素、主体因素、市场因素三方面。
(一)基础因素
基础因素包括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性资源、设施、经济状况、技术等。黑龙江优质的黑土地休眠期长,病虫害少,化肥、农药等使用量小,食品绿色无公害、营养价值高,符合当代消费者观念,使得食品产业存在绝对优势。然而,也存在种植结构单一的弊端,主要以大豆、玉米、水稻为主,难以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玉米和大豆的价格下滑,经济效益低下,造成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下降;再者,作为林业大省,林产品品种繁多,丰富工品产品种类,但一些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不利于产业集群发展。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硬性条件。目前,黑龙江的公路里程数达到16万公里以上,但也有一些地区的道路状况并不乐观,造成了林产品运输困难,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成本,使产品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的价格,失去市场竞争力;通讯信息则是产品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食品企业知名度有重要的作用。
经济状况则从多方面影响着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食品产业是黑龙江的优势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快速发展将促使其他地方的企业向黑龙江集聚或者激发有能力者在黑龙江开办企业,形成良性市场循环;再者,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有大量资金支持,良好的经济状况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
技术创新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食品产业是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产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食品的追求提高了,而且要求的变化速度极快,一个产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改善和创新。
(二)主体因素
主体因素分为主体企业和相关的公共机构或企业、人力资源以及政策环境。黑龙江食品企业数约1500家,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其中龙头企业对产业集聚有重要作用,承担了技术创新任务,对行业有领导作用,公共机构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促进食品产业发展。endprint
政策环境主要指政策法规。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不仅对产业发展环境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区域外企业的吸引力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市场因素市场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前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追求在不断提升,所以要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扩大食品市场。
三、黑龙江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1.促进区域品牌整合,提升品牌知名度。总结五常大米品牌整合的经验,对全省各个食品产业品牌进行整合,如黑龙江的木耳产业等。首先从源头开始整治,加大对申报注册新商标的企业产品质量的审核强度,提高申报标准,对于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在保留原有品牌的基础上统一冠名,形成品牌联合,并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形成集群产业,以质量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2.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使集群产业向外延伸。持续举办一年一度的“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为食品产业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同时也为食品企业与省外或国外食品企業、投资商、贸易商等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鼓励九三、黑森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联合组织各种交流会议,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并对开展市场建设、品牌培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资金奖励;通过贷款贴息、融资奖励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食品互联网体系,借助互联网优势,加大食品企业与外界的交流,建立“食品互联网+”的模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东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不断加强国际交流。目前,黑龙江已与俄罗斯建立了农业产业联盟,发展境外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共同开发俄罗斯市场,借鉴此成功举措,加强与国内其他省份以及国外的交流合作。
3.以现有的产业链为主线,延长产业链,并辐射形成特有的林下经济产业网。以酒类加工、饮料制造、休闲食品加工、山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链为主,加强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并开发林下食品产业,鼓励大力开展林下种养殖业,重点开发食用菌、山野菜、森林猪、林蛙等特色产品,并根据产地分布,实施专业化分工,形成以大兴安岭、嘉荫、尚志、东宁以及森丁系统为生产基地,打造培育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以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哈尔滨为基地的浆果加工产业集群;以及依托伊春、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以及森工系统,打造坚果加工产业集群等,各个集群产业交错、合作,形成黑龙江特色林下食品产业网。
4.以公共机构为媒介,带动现有产业主体互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强校企合作。创办培训机构或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高校申请开办相关专业,鼓励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培养对企业发展有能力的“定向”学生。有效加强经济主体间的联系,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壮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