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师言行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2018-01-30谢萍慧
摘要: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知识传输,更多的是使自身的行为举止成为幼儿的榜样。另外,教师在和幼儿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也对幼儿的性格和行为产生重要影響。本文分别对教师的行为和语言对幼儿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事项。
关键词:教师言行;幼儿性格;影响
一、 引言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基础阶段,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阶段。幼儿自上学起就开始与老师接触,除父母之外,教师与幼儿的接触时间最长,也对幼儿影响最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日常接触中都对幼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积极性的言行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消极性的言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更为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研究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教育界永盛不衰的研究课题。教师正确的言行引导能够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帮助,为幼儿健康性格的养成奠定基础。
二、 教师语言对幼儿的影响
教师在日常交流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都对幼儿身心以及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积极性的语言能够激发幼儿对新奇事物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勇于展示自我;消极性的语言会使幼儿积极性受到打击,性格逐渐变得怯懦内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并不完全正确,此时教师若使用激励性语言加以引导,并适当鼓励和夸赞,能够使幼儿避免自信心受到未一次回答正确的影响,转而因为受到鼓励而更加喜欢回答问题。相反,若此时教师直接否定幼儿答案,会让幼儿心里认为教师对自己的答案失望,从而变得更加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幼儿会养成胆小内向的性格,不利于未来的全面发展。
三、 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教师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自身行为会时时刻刻成为幼儿效仿的榜样。教师正确积极性的行为可以成为幼儿的榜样,在待人接物方面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模板。例如,在教师之间相处时,礼貌谦让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其在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懂得与人为善。教师在对待比自己年纪大的前辈时表现出了尊重与和善,幼儿也会在无形之中学会尊敬师长的道理。相反,如果教师自身的行为不满足传统美德的要求,不仅会让幼儿在行为选择上产生困惑,更会使其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选择错误的行为。
四、 教师如何利用自身言行帮助幼儿身心发展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是指教会学生懂得书本知识,而育人就是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培养学生的性格、人格,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停留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身行为帮助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以及同幼儿交流过程中要发挥自身言行的积极影响,帮助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一) 教师应保持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
教师在与幼儿接触过程中应当保持饱满的精神,用积极的态度渲染课堂氛围,有激情的面对幼儿,能够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从而激发其对活动或者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情绪低沉,精神低迷,学生接收到的信号也是消极的,幼儿思维也不能被激发,学习质量和效率更无从保障。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或者讲解简单知识时需要感情丰富,这样才能将幼儿引入教师打造的故事情境,才能将积极向上的态度传达给幼儿。并且幼儿天生的灵敏性能够捕捉教师微小的情绪变化,因此教师的情绪应当稳定而饱满。
(二)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教师在和幼儿的交流过程中应当多使用鼓励性、积极性的语言。语言是传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鼓励性的语言能够使幼儿感受教师的关爱以及鼓励,并从内心深处努力达到教书的要求。所谓鼓励性语言包括“真棒”“做得好”“真聪明”等口头语言,也包括鼓励性行为,诸如加油的手势、鼓励的拥抱、善意赞扬的微笑等。最常见的课堂鼓励就是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幼儿经过思考回答教师提问,而幼儿思维发散性强,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在接近合理答案时,教师应当给幼儿以满意的微笑来鼓励该名幼儿继续认真思考、回答问题;当幼儿无法回答出问题时,教师更应该注意对幼儿心理进行疏导,用安慰性、积极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多加尝试,切忌直接否定和略过该名幼儿提问其他人,这样容易使该名幼儿产生挫败心理,久而久之养成不爱说话、不敢课堂发言的性格。
(三) 严于律己,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
所谓言传身教就是指教师的语言和行为都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知识,更要通过自身行为和说话方式影响学生待人接物的方式。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幼儿的模仿力极高,其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父母等。因此教师应与家长达成共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对自身言行的要求,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例如教师在与其他教师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尽量和善亲切,并且要做到尊老爱幼、照顾长者和弱者,做到谦让他人、礼貌待人等,幼儿在与教师接触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受到教师良好语言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更应该使用纯洁性、规范性语言与幼儿交流,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更应该注意使用完整、规范的解题步骤,这样学生才能受到教师影响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 结语
总之,教师言行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不可小觑。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行为准则,改变不良习惯,使用纯洁性、规范性语言,采用正确、能够体现优良作风的行为。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成长氛围,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人格,对幼儿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学生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因此注意自身教学言行与教师本身的成就也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王冬玲.教师的言行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7(01):128.
[2] 赵新梅.刍议有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6(25):238-239.
作者简介:谢萍慧,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中心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