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研究
2018-01-30施龙平
摘要:新课标指出,高中地理教学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此背景下,高中地理老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为基础,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优化
一、 引言
地理作为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整体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教学设计”的理念逐渐被大家认可和重视,本文从潜心钻研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探索机会和走进学生心灵四个方面进行了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和讨论。
二、 潜心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时,不能完全照本宣读,而是应该在仔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知识基础、教学目标,以地理的核心知识点为轴心,融入自身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成果,以知识的起源与演变历程为脉络,展开有效的教材整理,通过二次加工、二次创新,突显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规范性。
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单元的“热力环流”知识点时,笔者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展开问题分析,提示学生应当利用对比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引导:“低压是由近地面受热导致大气向上移动而形成,高压则是由近地面相对受冷导致大气向下移动而形成;高压向低压的移动过程中产生了风;高空条件下的风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风和等压线呈平行关系;近地面条件下的风则会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此时风和等压线呈斜交关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上一章内容为基础的。近地面气压条件下大气向上移动,气压下降;高空气压条件下大气向上移动,气压升高。”通过上面的引导性教学,触发了新的知识内容:南、北两半球各自形成三圈环流,继而将地球表面部分划分为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组织学生独立画出三圈环流。有教师的引导,带着问题仿照上一章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内热力环流知识点的学习模式展开学习,既能够使得学生牢牢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素养,达到“由教到学”这一有效转变。
三、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学习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地理知识”,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记忆、掌握知识点,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创设“以问题为线索,以感受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规律”相关内容时,笔者曾问过学生以下问题:已知有一栋居民楼(北楼),现在规划在此楼正南边四十米再建一栋居民楼(南楼)。为了满足北楼面向南边的全部房屋能够在正午时分每天均可以被阳光照射,应该如何设计南楼的楼层高度?笔者建立的这个教学情境非常富有生活化气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学生们积极查询本地区的经纬度,通过计算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计算出南楼的理想楼层高度。
四、 巧设探索机会,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新课程教学关键部分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创造以及取得成果的过程。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凸显团队协作、探索等特性,发现课本里值得进行创新的线索。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置一些富有灵活性、感染性和启发性的探究问题,把握适当的探索内容,抓住有利的探索契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
例如,在学习“地球与地图”相关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以日常生活中切西瓜的经验为基础,就“经纬线与经纬度”这一问题展开探讨,通过小组探讨,学生提出两种切西瓜的方法:第一种,将西瓜由中间切一刀;第二种,在瓜头至瓜尾的中间部分切一刀。笔者点评了第一种切法,首先从平行中间切面,继而切很多刀,能够切很多个圆,这些圆类似于地球上的纬线圈,中间切面类似于赤道,地球表面有无数条纬线。将这些纬线圈注明度数,便能够代表不同的纬线,即为纬度。纬度其实是线面关系,将各个纬线圈中的任意一点向赤道面圆心连成一条线,这条连线和中间切面所形成的夹角即这条纬线圈的纬度,最大的纬度是九十度。在第二种方法中,由瓜头至瓜尾同样能够切很多刀,每切一刀所形成的线就类似经线,将经线注明度数就是经度。
五、 走进学生心灵,探究展示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交换信息的过程,又是一个交流情感的过程。教师应当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朝着“以学生之爱为己爱,以学生之乐为己乐”的目标奋进。教师应当不断吸取经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运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相关内容时,笔者首先展示了自身设计的两条以赤道为始发地的旅游路线,通过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在这两条旅游线路上,饱览沿途风光,思索地理问题。笔者问学生:这里是一片繁茂的丛林,其间的树木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放,且还会结出果实,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处啊?这处地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这里同我们现在居住的地区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地理差异呢?等来到热带草原地区,笔者继续发问:此处是一个景象壮阔的大草原,有时这里有树木生存,有花有草,还有长颈鹿和斑马在散步,整个地区生机勃勃;有时这里一片荒凉,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个地方处于哪里呀?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通過这种方法引导学生领略四处的地理风景,在看美景的同时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摒弃了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并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在灵活、有趣的学习环境里达成学习目标。
六、 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将新课标理念与教学设计进行巧妙融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新知识观的建构与实践[J].于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Z1).
[2]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学设计[J].张文.地理教学,2010(06).
[3]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探究性教学常见误区及对策[J].李梅.地理教育,2010(Z1).
作者简介:施龙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