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研究
2018-01-30罗代国
罗代国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要有优良的学风、班风。德育实践证明,优良的班风对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班级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选择“‘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作为切入口,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努力创建昂扬上进、和谐民主的优良班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的“我爱我家”,既指爱自己的家人、家庭,也指热爱自己身处其中的集体,比如同桌、小组、宿舍、班级、年级、学校,推而广之,还包括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等。
关键词:班级;学校;家庭;教育
一、 “我爱我家”主题系列班会的设计与实施
班会课是建设优良班风的主阵地,扎实有效地开好每次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我校高一年级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系列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全班互动参与,小切口,大德育,效果良好。
1. 精心设计系列班会的教育主题。我们紧紧围绕“爱心与责任”这一主题,结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习惯·自律”“规范·目标”“惜时·高效”“合作·冒尖”“拼搏·感恩”“细节·进步”“勤奋·卓越”“荣誉·理想”“奉献·文明”“沟通·心态”“自信·舍得”“诚信·宽容”等12个月度教育主题,恰好每月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又细分为三四个具体问题,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依序展开,力求一课一题,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每次班会的主题,既要与办学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相结合,又要与校园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还要与班级实际相结合。为充分发挥主题系列班会的教育效能,班主任应充分调动教育各方特别是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等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教育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创建“学风浓,班风正”的优秀班集体,让“优秀”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为此,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优良的品德和育人的经验,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行不言之教,同时要重视班会课的备课工作,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2. 完善系列主题班会的运作机制。一是精心营造活泼开放的班会氛围,要求每次班會由一名主管班干部跟踪,每次由一个学习小组轮流上台主持,每次班会要有一个不少于5分钟的PPT课件(最好音频、视频和图片俱全),PPT课件的制作和讲解由小组长牵头完成,小组其他成员围绕班会主题每人进行3~5分钟表演或展示,形式不限,同时主持班会的小组要提供一个开放而有意义的讨论问题,或者设计丰富多彩的竞赛、游戏、互动答问、讨论交流。二是落实主题班会的过程管理,班主任要重视每次班会的组织、发动工作,做到课前有指导,课中有点评和鼓励,课后有总结。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资料夹,收集每次班会课的所有素材。我们鼓励和引导学生班会前张贴海报,为了增强集体凝聚力和班级文化氛围,每个小组主持完轮流到的主题班会之后,还要负责编写一份班级简报,要求其中60%的内容由组员提供,其余向全班征稿。一个主题教育月结束后,要求召开一次班委会对每次班会效果进行评估、评奖,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班会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班会德育效果。目前我班主题班会除小组轮流演讲外,还有交流学习心得、分享阅读感受、班级情况汇报、学科作业展示、操行量化评比等。三是即时性与连贯性相结合,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既要根据阶段主题开展班会,又要善于利用各种偶发事件组织主题班会,增强班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 不断改进主题班会的方式方法。要求一课一题,一课一式,灵活多变,寓教于乐,想学生之所想,以学生为主体,让每次主题班会既吸引学生又有教育意义。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表演大赛、游戏活动及“头脑风暴”等,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对抗,将严肃的教育主题融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开展演唱、相声、舞蹈、小品、朗诵等各种文体性的表演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集体凝聚力。可以开展漫谈、讨论、辩论、汇报和展示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鼓励学生尽情尽兴展示、交流,如果班会课时间不够,可利用晨会时间继续进行。每次班会由各小组进行量化评分,由负责跟踪的班、团干部进行汇总,所有小组轮完后进行排名和奖励,对优胜小组予以表扬。
二、 “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都重视学生的“活动”,杜威、皮亚杰、布鲁纳、赞可夫等认为,活动与能力成正相关,活动越丰富、扎实,能力发展就越快、越充分,这与本研究奉行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是一致的。实践证明,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精神生命质量的有效载体,让德育与心灵无缝对接,实现知行合一,让德育更有效力和魅力。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班级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1. 积极角色与良好关系的建立
“我爱我家”教育活动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归属与认同感,为此我们开展了“我·我们·我家”“夹球接力赛”“同心鼓”“二人三足接力赛”“感悟团队”“中秋佳节,人月两圆”“元宵佳节,有你更甜”“爱要大声说出来”“创意班徽设计”“班级风采牌设计”“干部换届”等活动。比如在创建班级学习小组的活动中,通过竞选组长、组长“组阁”、特色创建等环节,较好地解决小组互助结对的优化组合问题。我们引导各学习小组根据当代高中生的个性和本组实际,合作商定出小组的名字、口号、目标,要求语言简明,励志向上。
在“小组互助结对”活动中,学生相互切磋,互教互学,通过互补与互动,为创建“外显有规,内隐有德”的班级文化提供了保障。我们还重视对学习小组的动态评价,开设了“最佳表现奖”“最有潜力奖”“优秀小老师”“进步小能手”等活动,组内交流,组际竞争,在值日及大扫除、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学习和学科竞赛等过程中,高度重视小组的表现及评价,运用多维评价,并进行动态管理。endprint
在“我有我的风采”学期评价活动中,通过自评、组内互评、班干评、科任老师和班主任、家长评定等环节,采取自评与互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在多维评价活动中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增强集体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们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还开展了“爱要大声说出来”系列教育活动:
①“你对父母了解多少”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围绕“作为子女,你合格吗?”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全卷30小题,满分100分,题目包括写出父母的生日、身高、体重、鞋码、睡眠与工作时长等。为确保活动的真实性,在学生正式作答之前,我们在QQ群中把活动目的和活动要求等预先通报家长,先不要把答案告诉学生,要求家长在孩子答完之后进行评分并写下评语,学生也要如实写下活动感悟。
②“给父母的一封信”亲子交流活动。我们让每位同学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内容包括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现、学习奋斗目标和生涯规划,当然重点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倾吐心声。要求感情真挚,言之有物,字数不少于1000字,我们利用这次机会把学生的家书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让家长初步感受到亲子沟通的喜悦。
③“我能考得更好”苦读报恩活动。期中考试后,同学们看到成绩后心态各异,我们要求每个同学以“下次我能考得更好”为题进行期中考试总结,从考试结果到学习过程,从学习态度到学习方法,从时间安排到学习效果,查找问题,提出对策,明确努力方向,每个小组在互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一至两篇在全班展示,互励共进。我们把同学们写的期中考试总结作为礼物送给家长,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④“今天我当家”尽孝报恩活动。期中考试过后,虽然班主任一再强调淡化成绩,以表扬为主,还加强了个别谈话,但仍有个别同学情绪低落,甚至周末回家后不愿与家长沟通,往往把房门一关就不肯出来,让父母深感郁闷。为此我们开展“今天我当家,给父母一个惊喜”的亲子活动,要求由孩子当一天家,承担全家一天的家务、安排全家一天的生活,要求完成煮饭、洗碗、洗衣、拖地等家务,活动结束,再把当家经历和感悟写成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家长签名后,小组内互相交流,择优在全班展示。
⑤“送祝福,表爱心”感谢师恩活动。在教师节及传统节假日,要求同学给每位老师发一则祝福短信,要求情真意切,言辭恳切,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育。
2. 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的确,对学生进行入情、入理、入心的行为习惯引导,是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①“每天多学10分钟”惜时增效竞赛活动。从励志公式“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说起,指出每天多做一点点,一年后可积少成多,反之,每天都少做一点点,一年后会不进反退。为强化时间观念,我们在课室门口张贴“到班即静,入座即学”的提示语;每个同学在课桌显眼处张贴目标条,上面有目标大学、目标总分和座右铭;早上七点齐呼班级口号并进行早宣誓;每周定期进行学习效率反思,每月进行“惜时标兵”评选;定期开展学法交流和指导,惜时增效,敢于冒尖。
②“好习惯,好人生”做最好的自己主题教育活动。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为“21天效应”。成功学专家易发久认为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7天左右为“刻意,不自然”阶段,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7~21天左右为“刻意,自然”阶段,需要意识控制;21~90天左右为“不经意,自然”阶段,无需意识控制。班级成立最初一两个月,我们付出大量心血抓卫生内务、仪容仪表、早读晚修及“两操”“五关”等常规工作,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克服陋习,如交一些能够管住自己的朋友,利用座右铭、字画等提醒约束自己,写日记、周记进行“心灵审判”和“道德赛跑”,设计操行量化记录表进行自控或他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奖惩,征集评选“班级建设金点子”等,班级风貌焕然一新。在教育学生“向自己的缺点开炮”的过程中,我们重视集体教育的力量和情感渗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树立榜样,导之以行,同时进行严格、反复的强化训练,抓反复,反复抓。
③“创建绿色安全文明班”主题教育活动。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章立制是确保班级安全有序的前提。我们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班级公约》,从仪表、卫生、纪律、学习、健体几方面达成共识,凡严重违纪或损害班级荣誉者,除扣本人量化操行分外,还要写“情况说明”并去做一件好事来补偿。制定《班、团干部职责》,坚持定期、分批培训学生干部,打造一支尽责高效、团结得力的班干队伍,尝试班干组阁制、轮换制、临时委员会制、值周班长制等,让全班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建立《操行量化管理制度》,由纪律委员和组织委员登记、汇总每月的操行分并及时公示。班规需要反制与完善,针对学生不交或应付作业等现象,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作业管理规定》,提出“你可以不写完,但不可不交”的作业要求,学生作业的灵活度大了,作业总收不齐的现象没有了。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全班增强了纪律观念和是非观念,班级“外显有规”,凝聚力强,行为习惯规范,课堂秩序良好,班级基本达到自治自理,“讲文明、守纪律、爱学习”蔚然成风,2016年9至12月,我班连续4个月荣获全校先进文明班;期中、期末两次大测,我班成绩均处于年级20个班级前三;运动会入场式及跑操、班歌大赛等均获全校一等奖。
3. 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外在的约束、规范的强制、行为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的人,如果学生的内驱力未被激发出来,外推力再大,学生的状态只是外在行为上的规范,要想提高班级管理的层次,班主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做到“内涵有德”。
①“我的班徽我做主创意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旨在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实践感受,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班徽设计要表现班级文化特性,体现班级精神内涵,彰显班级风尚风貌;要求主题明朗,立意契合班级文化特征与精神风貌,同时新颖独特,创新创意,富有特色,样式多样,色彩鲜明,美观大方,赋予青春与艺术气息;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不能抄袭他人作品;作品说明要通俗易懂,语言简明。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每组推出两幅作品参加班级比赛,优秀作品予以表扬并放进“班级风采牌”。endprint
②“让墙壁会说话”主题教育活动。教室里的环境如何,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较直接的影响。学生通过教室布置展示自我,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动脑及相互协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怎样“让墙开口说话”?首先要定好布局,然后引导学生分工协作,鼓励创新。比如后墙可设“每月之星”“优秀作业”“今日名言”等栏目,让全体学生以上展示栏为荣。“每月之星”由各小组提名,经资格审核后再填写申请书,全班根据申请书和平时表现投票,评出“学习标兵”“进步之星”“纪律模范”“文明之星”“阳光达人”“环保卫士”“阅读之星”等。黑板报要两周更新一次,班级两边的墙上可以张贴一些名人名言或励志条幅,这些内容均由学生轮流或分工完成。班级前门张挂班级风采牌,要求根据班情进行构思,班牌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片,都是全班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班级风采牌不但亮出班级大文化,也美化了班级和校园。
③“班级文化建设”创最好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班级文化是班风与学风的综合体现,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起来的班级精神与个性特质,是班级的灵魂与整体风貌。学生是班主任的同行者,班主任应该是学生成长的陪同者、促进者和班级文化的引领者。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教室整洁卫生、桌椅整齐有序、墙面书香浓郁、板报图文并茂、班牌富有创意、装饰简洁温馨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建立一个坚强有力能干自治的班委会,制定一套严谨规范可行的班级制度,开好扎实有效的主题班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营造文明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氛围等。构建良好班级文化一要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要着眼总体与长远,又要落在实处与细处;二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既要传统经验与方法,又要时代特点与创意;三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要教师主导而不包办,又要学生自主而不放任;四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既要尊共识合规律,又要扬个性创特色。
三、 “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的反思
“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对于建设良好班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充分调动师生及家长的积极性,中心突出,反复诱导,全面深入地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反复,反复抓,循序渐进,优化各种教育资源,立德树人,追求教育的整体综合效益。在實践过程中,本人也发现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一要处理好主题班会与主题活动之间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知行合一,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主题班会是演讲是诱导是展示,主题活动是行动是实践是养成;主题班会重在解决思想问题,主题活动重在解决行动问题;主题班会在班会课进行,主题活动在课余进行。总之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偏废,在设计教育主题时应让双方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做到寓教育于疏导,知行统一,发挥教育的合力。一次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无论组织得怎样好,都不能将一个问题全部解决,更不能认为一个德育主题的结束,就是某个方面教育的终结,要注意教育的连续性、反复性、渐进性。在主题活动月内,要注意主题班会与主题教育活动地相互渗透,包括与学科教学地相互渗透,比如让学生写相关主题的周记和随笔,比如利用QQ群、微信群给学生、家长推荐德育素材,比如邀请家长、科任老师参加主题班会并做即兴发言,比如组织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比如召开QQ会议和进行网上在线辅导等。主题班会与教育活动地相互渗透要注意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热情,比如在“规范·目标”主题教育月,我们让学生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个人奋斗目标,然后制作成精美的目标条,在课室后面的张贴栏和自己的课桌上各张贴一份,励志效果明显。
二要做到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班主任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通过榜样示范和舆论引导等途径,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要善于通过主题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及时教育指导;要通过摆事实,讲道德,以理服人;要善于培养典型,树立榜样;要使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品德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班主任要坚持热爱、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在积极引导、疏导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成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聊天的方式多与学生交流。班主任还要尊重学生差异,差异意味着丰富,差异导致对话,差异引发评判和反思,所以我们要尊重、了解、顺应学生的差异并谨慎地正确引导,使之成为推动学生个体发展和构建丰富多彩班级文化的动力。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利用“闪光点”强化学生的行为,做好转化、强化工作,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三要增强主题教育的计划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比如“习惯·自律”这一主题,可以侧重讲“习惯”问题,也可侧重讲“自律”问题,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每个月都有3~5次班会,每次侧重什么主题,重点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需要精心设计,否则要么相互重复,或者游离主题之外,甚至迷失教育的方向,妨害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通过查看档案、研读书面材料及直接、间接观察了解(如家访)等途径,尽快摸清学生情况,进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品德表现、家庭情况以及学业成绩等情况,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学生打好基础。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发现,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领,学生大多能服从班级制度的管理,甚至还“外显有规”,但有时学生对规则的遵守仅仅是出于对控制或惩戒手段的服从,而不是对规范内隐的道德精神的认同,所以应努力让学生规范的行为来自于内在的精神或心灵滋养(群体内的舆论、风气、氛围等),而这是“内涵有德”境界德育实效性的最好体现。
总之,每个班级都应有自己的发展目标,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应为达成这个目标服务。“我爱我家”主题教育活动符合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操作性强,对创建“外显有规与内涵有德”的优秀班集体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借鉴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