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2018-01-30许高华
摘 要:未来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高效率。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语文课堂也在悄然转变,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也应当适应形势的发展,追求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更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阅读教学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为内容,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的心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读为主,以学为本,让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以此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但当下的语文课堂依然是教师“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学生是被动读书,为读而读,被逼着读,无效率可言。这抑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我反思自己近30年语文教学的经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尝试,我感觉“疑为主线,读为核心”不失为一种较为高效的阅读教学方式。
“疑为主线,读为核心”教学模式如下:
初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细读:激励自学,引导学生思疑;
精读:组织交流,指导学生释疑;
品读:点拨拓展,辅导学生创新。
下面就各环节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 初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摆正主客体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舞台让给学生,要重视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把课文读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尝试着从课题进行提问,从课文内容、语句上进行提問,从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提问,从疑惑处提问,从标点符号提问……通过读书解决一些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对《一夜的工作》一文的教学时,开课之初,学生齐读课题之后,提出了像写谁一夜的工作?做什么事儿?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真情实感之类的较为简单的问题,通过初读课文都圆满地解决了。可是多读几遍之后,他们又提出了“为什么在回来的路上要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为什么还想高声对全世界说,还要让全世界都听见他的声音?”这样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就不是初读能解决得了的。
二、 细读:激励自学,引导学生思疑
在学生主动质疑把教学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要求,有了较强的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不用老师讲解,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解决一些自己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做好这一步的关键,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帮助,让他们带着问题,潜心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勾、画、圈、点,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在书上做好批注,准备参与下一步的讨论。如我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面对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时,没有讲解,更没有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只是鼓励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潜心读书,暗示学生读相关段落,主动思索,自求答案。
三、 精读:组织交流,指导学生释疑
在学生细读思疑的基础上,对自己或别人提出的问题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此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强烈的表现欲,非常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说出来,可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要敏锐地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他们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听取汇报的同时,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展开友好争论,不留痕迹地把重点问题的解决与重点段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解决心中的疑惑,把知识学到手。如《白杨》一文的教学,爸爸的话是理解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爸爸的话,就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文16~18自然段,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精读,使学生把白杨的特点与边疆建设者的品质对应起来,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四、 品读:点拨拓展,辅导学生创新
点拨拓展,即是教师诱发、点拨和引爆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激起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其思维品质。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为了再现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训练题:看着幻灯片(课文插图上的内容)补叙“夜很深了,周围的灯光也一盏一盏地熄灭了,只有您还在灯下工作着,看着这一切,我情不自禁地想【】,我多想【】,我多想对您说【】。”这一训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有的说:我情不自禁地想我们的总理多么伟大呀,我多想为您端上一杯热茶,多想对您说一声:总理,您辛苦啦,歇歇吧。有的说:我们的总理可真是人民的好总理,难怪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呀,看着您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我多想变成您身边的工作人员,能为您披上一件衣服,送上一杯热茶,我多想对您说:谢谢您,人民的好总理!……
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对总理的崇敬与爱戴之情得到了升华。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问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它是长期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只要能动脑筋、想问题就是好学生。学生慢慢地就会知道抓住课题进行提问,可以从课文内容、语句上进行提问,从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提问,还可以从标点符号进行提问。在争先恐后的提问中,学生的大脑就真的动起来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了“让问于生”,帮助学生在“读中提问,读中自悟,读中互解,读中思,思中读”,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自然就不是难事了。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效率更高效也就不在话下了。
作者简介:
许高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舞雩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