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

2018-01-30杨世朝

考试周刊 2017年65期

摘要: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又常见的语法现象。从语法形式上看,动词重叠大致可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小类。本文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参考各位大家们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动词重叠;语法形式;语法意义

汉语作为一门孤立语,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但不意味着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只是相对于俄语等屈折语来说,其形

态变化要少一些。其中,动词重叠即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一种形态变化。动词重叠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各位大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很多见解,但仍然在很多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在各位大家研究的基础上,在此对动词重叠的几种语法形式,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动词重叠可以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基本形式是AA式。此外,我认为“A—A”式、“A了A”式、“A了—A”式是基本式“AA”式的扩展形式,是它的变式。这几种形式在语法意义上基本相同,只是在具体的语用上有细微的差别。对于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我将其分为两类:典型式——“ABAB”式、非典型式——“AAB”式。动词重叠除了这两大类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即“AABB式”,我将会在下篇文章里重点单独讨论。朱德熙先生曾说:“语言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动词重叠来说,各种不同的重叠形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语法意义,但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表示动作“量”的变化。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这几种不同的重叠形式。

一、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

(一) 基本式:AA式

(1) 她勉强地点点头,心中在想用啥办法劝劝他。

(2) 吃多了家禽家畜,难免想尝尝野味。

(3) 男孩们争先恐后涌上去,“让我试试,教教我。”

(4) 天到正午,他俩为了让马歇歇,下了马,步行前进。

(5) 您想想,当酒酣耳热之际,谁不想听听唱唱?

要研究单音节动词的重叠,首先要明确哪些单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上面的例子中提到了这些单音节动词及其重叠式:劝——劝劝;尝——尝尝;试——试试;教——教教;歇——歇歇;想——想想;听——听听;唱——唱唱。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词,劝、尝、试、教、歇、听、唱,这些单音节动词都是动作动词,此外,打、走、说、看、问、敲、闻、吃等动作动词都可以重叠。而“想”是个心理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动作动词和极少数心理动词都可以以“AA”式重叠。刘月华先生认为,可以重叠的动作动词必须是可持续或可反复的,主观上必须是可控的。“可持续”指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够在时间维向上延伸。“可反复”指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能是一次性的,必须可以反复多次进行。而“可控”则是指这一动作行为可以由动作行为发出者自己的意志去支配控制。劝、嘗、试、教、歇、听、唱,这些词都是可持续且是可控的,因此,它们都可以重叠。

关于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范芳莲先生认为,单音节动词重叠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学者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现代汉语中的AA式是由‘A一A式省略‘一得来的”。从历时的角度看,发生这一演变有两个条件:一是数词“一”的虚化,二是词汇发展的双音节化。在最开始的时候,数词“一”表示实际的数量,随着应用频率的增加,其表数量意义逐渐消失,意义逐渐虚化。再由于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趋势,虚化的“一”被省略,于是变成了现在的“AA”式。所以,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单音节动词重叠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但在我看来,如果从共时层面来研究,“AA”式重叠仅仅是一种语法上的重叠构形变化。后一个A在语音上弱化为轻音,依附于前一个A而不独立存在。通过这样的重叠产生了附加的语法意义,满足了表达的要求,但并没有产生新词。

对于AA式的语法意义,因它与双音节动词重叠的基本形式ABAB式基本相同,所以我们把它放到下文来讨论。

(二) 变式:“A一A”式、“A了A”式、“A了一A”式

(1) 往往好事说说容易做做难。

(2) 你得跟那些年轻人说一说,也开导开导他们。

(3) 李自成先向大家扼要地说了说破洛阳以后八天来的情况。

(4) 二妞同他说了一说,并把铁锁同冷元他们十来个人参加八路军的消息也告诉他了。

(5) 我很想再看看中国的其他城市,看看上海的步伐,看看杭州的西湖水是否还那么清澈。

(6) 每当遇困难我总要看一看这张照片,眼前便仿佛矗立起挺拔的大树,郁郁葱葱。

(7) 罗斯福看了看没有摆弄妥当的集邮簿,叹了口气,把它放在一旁。

(8) 司令员端着蜡烛,看了一看墙上的地图,又一口一口地吸着烟,显得心情很激动。

前文已经说过,AA式基本上是由“A一A式”变来的,而且几乎所有的AA式都可以自由转换成“A一A”式,意思不会发生改变。如果我们把上文例句中所有的“AA”式都转换成“A一A”式,如:劝劝——劝一劝;尝尝——尝一尝;试试——试一试;教教——教一教;歇歇——歇一歇;想想——想一想。再带回到句子中去,会发现句子意思没有改变。“A一A”式是一个动量组合,后一个A式是用重复动词构成的动量词。“A了一A”式和“A了A”式的语法性质和“A一A”式相同,都是动量组合。李人鉴先生认为,“A了一A”式是“A一A”的完成式,“A了A”式是“A了一A”式的省略式。由于中间插入了一个时态助词“了”,所以三者在表达的时态上有所差别。我们看一下上面的例句。例(2)中的“说了一说”在文中是将来时,“说”这个动作还没有发生。而例(3)中的“说了说”和例(4)中的“说了一说”则是完成时,“说”这个动作已经结束了。例(6)中的“看一看”是一般时,强调“看”这一动作的惯常性。而例(7)中的“看了看”和例(8)中的“看了一看”则是完成,强调“看”这一动作已经结束。总之,“AA”式、“A一A”式、“A了A”式、“A了一A”式,四者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具体的语用上有细微的差别。endprint

二、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

(一) 典型式:“ABAB”式

(1) 那时候,我们的脑子是不会转弯的,也不知道什么是研究研究、考虑考虑,谁要是只说不做,那他不是黄牛,就是怕死鬼。

(2) 何况他自己本来是决心要锻炼锻炼,学习学习武装斗争,要是光找个地方藏着,可算什么呢?

(3) “劳动了一天回来,也不晓得躺在床上休息休息,生就贱骨头坯子,在书房里做啥?”

(4) 他摇晃摇晃脑袋,颤着嘴唇牵动得面皮抽搐,一时心酸,说不出话来。

(5) 至少也应该先调查调查,了解了解,觉得有把握了,然后再行动。

(6) 与世隔绝了几个月之后,我真想提高提高自己的兴致.

ABAB式重叠是双音节动词最常见的重叠形式,所有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提到了这种重叠形式。同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AA式一样,重叠式“AABB”式的原式动词也大都是动作动词,如上面例句中的“研究”“锻炼”“学习”“休息”“摇晃”“调查”等,此外,一小部分心理动词也可以按“ABAB”式重叠,如例句中的“考虑”“了解”。而且动作动词是可持续或可反复的,且在主观上是可控的。从构词法来看,研究、考虑、锻炼、学习、休息、摇晃、调查等等这些词都是联合式的合成词。“提高”是一个述补式的合成词,类似的还有“推广”“改正”等,但总体来说数量不多。因此,我们可以说,“ABAB”式重叠词的原式动词基本上都是用联合的方式构成的合成词。

关于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胡裕树先生在《现代汉语》教材中说,“动词的重叠形式表示尝试态,尝试态有时引申出时间短暂的意味,有的书也叫它短时态。”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称其为“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朱德熙先生认为“重叠式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在此,我认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动作延续的时间长短来看,表示时间短;二是从动作反复的次数多少来看,表示反复、持续;三是从动作量的多少来看,表示轻微、少量;四是从动作的情态表达上来看,表示的是一种随意、悠闲、尝试的情态。当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这四种意义并不是独立的,它们可能是几种意义糅合在一起。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看一下。在“AA”式的例(6)中有两个“伸舌头”,前一个用了重叠式,给人的感觉是他伸了伸舌头就缩回去了,和后一个没用重叠式的在持续时间时间上显得短。例(4)中“摇晃摇晃脑袋”与“摇晃脑袋”在动作次数上给人的感觉要少。AA式中例(1)中“劝劝”,例(5)中的“调查调查”都具有尝试的意味。例(1)中的“研究研究、考虑考虑”在听觉上给人一种随意、悠闲的感觉。

(二) 非典型式:“AAB”式

(1) 我们六个人关一屋,互相说说话,一点也不闷。批斗的话,大家都一样也无所谓。

(2) 刘船长敲开吴队长的门,开门见山地说:“请老队友帮帮忙。开阀给我的渔船加几吨柴油。”

(3) 他听到一个人用很响的声音说:“春天来了,应该散散步。”他想这人是说给他听的。这人的话与刚才父亲的邀请一样虚伪。

(4) 店主摇摇头说:“您头一件事是剃剃头、打打辫、洗洗澡、兴兴脸,然后借也好,赁也好,换一件洁净行头。”

虽然我们称“AAB式”是双音节动词重叠的非典型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常见、不常用。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AAB”式都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上面的例子中提到了如下这些词:说话——说说话;帮忙——帮帮忙;散步——散散步;剃头——剃剃头;打辫——打打辫;洗澡——洗洗澡。这样的双音节动词还有很多,比如,解闷——解解闷;点头——点点头;跑步——跑跑步;游泳——游游泳。从构词法的角度仔细观察这些词,会发现它们都是由“动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构成的动宾式双音节动词。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这些双音节动词拆开,在中间插入一些其他成分。比如:上网——上了一晚上的网;帮忙——帮了一个大忙;洗澡——洗了个舒服澡;散步——散了一个小时的步;理发——理了个发;说话——说了一会儿话。这时,我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离合词。离合词是指“一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可以拆开,在中间插进别的成分,变成短语,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插入别的成分时是短语”。离合词主要有两种结构类型,即动宾结构式和补充结构式,其中最主要就是动宾结构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是能用AAB式重叠的双音节动词都是动宾式的离合词。

我们已经清楚了哪些動词可以用“AAB”式重叠,下面还需要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即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性质,是词?词组?还是仅仅是双音节动词的重叠用法?从来源上看,“AAB”式都可以扩展成“A一AB” 的形式,例如,说话——说一说话;洗澡——洗一洗澡;挥手——挥一挥手;上网——上一上网。学者们通过历时的研究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重叠式“AAB”是由“A一AB”式省略“一”得来的。数词“一”在意义上逐渐虚化,最后省略变成了“AAB”式。因此,所有的“AAB”式其实都可以还原成“A一AB”式。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AAB”式的原式“AB”都是动宾式的离合词,而离合词的内部成分结合得不是很紧密,可以在中间插入一些成分变成词组。按照离合词的原理,我们将AAB式看成一个述宾词组比较合理,述语是单音节动词A的重叠式“AA”,宾语是B。

以上主要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关于动词重叠研究的著作有很多,各位大家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且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我只是在大家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罢了。

参考文献:

[1] 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3]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 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 张静.汉语语法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7] 张桂英.AAB:双音节动词的另类重叠形式.语文学刊,2010,8.

[8] 周永惠.关于动词AABB重叠式.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5.

作者简介:杨世朝,北京龙举云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