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思考 促进问题解决
2018-01-30詹海英
摘 要:文章阐述数学课堂如何基于数学思考,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思考,以及数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思考;表象;数量关系;融通
数学思考贯穿着整个数学活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运用数学探究方式思考数学现象,分析数学信息,总结和概括数学概念,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建构完善的数学知识模型,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就是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探究数学新知,运用理性的数学思维去思考,能够独立自主和参与合作学习去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一、 深入数学表象,激发参与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数学化的活动过程,它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探究,在具体、形象化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模型,训练和发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现象中捕捉各种数学信息,对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交流与分享,有效地深入数学表象之中,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活动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寻找相关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直观地了解事物的特征,掌握数学知识点的特点和认知要求,这将有利于夯实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有效地激活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根据例8的题目要求,在多媒体电子白板屏幕上出示情境图:王鹏在运动场赛跑,观众们对他的种种评价。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中寻找有关的数学信息。学生在直观的数学表象中积极参与观察,生1:“这是一场400米赛跑。”生2:“王鹏在400米赛跑中获得第一名,速度真快呀!”生3:“王鹏在400米赛跑中只用75秒。”屏幕上列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讨论与分析后,提出:“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教师列举出这个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通过列出算式:400÷75=( )米,并进行竖式的实际计算之后,发现这道算式无论怎样除,除到小数点后多少位,除数75都无法把被除数400除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道除法竖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各自的思考和观察的结果,学生都发现到这道算式商的小数部分一直重复出现3,而每个余数都是25。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商为什么总是不断出现3?继续除是否可以除尽?经过一番思考探究与交流分享,学生总结:余数总是出现25,继续除所得的商依旧是3,这道算式永远也无法除尽。
二、 梳理数量关系,引发有序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数学表象,在独立思考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以及对数学信息进行分析、讨论与抽取的过程中,做到层层深入,清晰地梳理了数量关系,引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碰撞,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探究,形成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教學“数学广角——数字编码”时,教学例1之前,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采用点名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运用编码的方法,区分班级里学生的姓名,让学生进行编码活动,给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编个号码,根据学生的编码,不用叫出学生的姓名,就可以区分是哪个学生,这样的编码活动使学生逐步初步了解数的作用,懂得了数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也可以运用于编码。教师还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一些由数字组成的号码,思考一下,这些由数字组成的号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课前的准备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数学信息,通过思考探究活动,使接下来的例1学习活动变得直观而有趣。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例1一组连续的示意图,学生从图中寻找一系列数学信息,并加以思考、分析与探讨,了解到邮局机器和邮递员是根据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和传递,最后根据地址投递到收信人的手中。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产生了认知困惑:邮政编码上的数字是怎样编排的?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信封,让学生对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进行观察与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讨邮政编码上的六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通过思考与分析,以及交流分享活动,学生了解到六个数字中的前两个数字代表省、区、直辖市,第三个数字是邮区代号,第四个数字是县、市代号,最后两个数字是邮政局、所的代号。学生通过积极自主的数学思考和有序探究活动,体会和掌握了邮政编码的作用。
三、 追求自我融通,增进思考深度
学生学习数学新知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激活学生的认知困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从多个角度地强化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与熟悉的生活现象相互结合,引发学生的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交融,不同的知识体系相互贯通,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迎接挑战,通过深度地思考探究与合作交流,以及运用“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策略,使数学知识的学习实现有机而深刻地进行,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困惑,自我融通了思维各个点的关联,触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渐走向深度,实现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深化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屏幕出示教材情境图:如何计算红领巾的面积?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与生活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思考、探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启示学生是否可以模仿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三角形红领巾的面积进行计算。此时,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从多维度地进行思考:可以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不同形状的已学过的图形,或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或菱形等。也可以采用折叠或割补的方法,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接着,教师让学生准备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两个,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运用两个同样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拼出的图形是什么新的图形?这个新的图形的面积是否能够计算?这个新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是什么关系?学生带着思考题在小组中操作、思考并交流,分别采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两个钝角三角形拼一拼,两个锐角三角形拼一拼,再推举代表在全班里汇报拼出的图形,并叙述如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作者简介:詹海英,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