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指导写作
2018-01-30王勇��
王勇��
摘要:运用对比策略,是加强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和原文对比,对不同的描写进行对比,对不同的文体、文题进行对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立意、构思等表达技巧的领悟,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对比;原文;描写;文体;文题
当下,学生作文水平的薄弱是不争的事实,错字连篇、空话套话,不知如何开头、结尾,不知如何选材、立意,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一方面是语言表达的确有难度,另一方面是否也说明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就目前的阅读课堂来看,重视内容的感悟,轻视表达的训练,或者表达的训练走过场,造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割裂。要想扭转这种现状,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习作的指导。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的策略,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文章的写作技巧。
一、 在和原文對比中领悟立意
课文在进入教材时,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编的,很多课文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原文有了一定的改变,这样做一是为了语言表达的需要,二是为了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关注到这一点,研读编者编排的用意、原文的阅读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作好比较。
比如《月光启蒙》一文,课文在选编的时候,去掉了原文的结尾。这是为什么呢?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原文的结尾出示出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思考:原文的结尾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编者去掉这个结尾出于怎样的考虑?你认为哪种结尾好?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对两种结尾各自的妙处进行了理性的思辨,原文以及课文的不同立意,就在对比中清晰起来。
再如《珍珠鸟》一文,文章结尾一句也和原文不同,原文用的是描述的语气,而编者把这段话改为了反问的语气,同时对部分词语进行了改动。作者做了哪些改动?你认为做大的变动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这样的比较对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立意,影响是深远的。
二、 在不同描写的对比中学习构思
不同的文章在对某种事物的描写上,会存在相似之处,就是同一篇文章,有时也会存在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体现作者语言表达的能力之外,还隐含着作者对于整篇文章的构思。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抓住这些相似或者不同的描写,在对比中让学生加以思考,就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课文在构思方面的巧妙,为自己的习作表达奠定基础。
比如,课文《三顾茅庐》和《少年王冕》都是叙事写人的文章,按照常理,这样的文章是不需要进行景物描写的,可是两篇文章同样加入了一段景物描写。这种表达方法,值得品味。在教学《少年王冕》时,就要和《三顾茅庐》进行比较,先出示两段描写,体会描写在语言上的特色,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写人的文章中为什么要进行景色描写?这两段描写表达的作用一样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如此比较,既是对以前课文的复习巩固,也是通过比较,让学生领悟不同的描写在作者行文构思方面的妙处,可谓一举多得。
三、 在不同文体对比中体会语言
每个文体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表达方式,让文章的叙述丰富多彩。如果没有这样的文体特点,如果写作不顺应这样的规律,文章也将不成为文章了,一切都会混沌不清。同样,阅读课文也要琢磨文体的语言表达特点,既需要进行同类的比较,也需要进行不同文体的比较。
《狼和鹿》与《放飞蜻蜓》是同一单元的两篇课文,从主题上来看,它们有相似的地方,就是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但是它们又是不同的文体。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样是表现爱护环境、保护动物这一主题,两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以及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比较就可以发现:《狼和鹿》就是以一种普通的叙述方式来表达的,在叙述的过程中以前后对比的方式,布局全文。而《放飞蜻蜓》采取的是叙事的方式,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写的。
其他一些相似的文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寓言可以和童话进行比较;诗歌可以和散文进行比较,说理文可以和记叙文进行比较等等,从而为写好不同的文体做好铺垫。
四、 在不同的课题对比中学习拟题
从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作文题目要么大而空,要么普通没有新意。我们不禁要问,学生拟题的能力怎么这么弱?原因何在?我想与我们阅读课堂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没有引导学生品析文题的好与坏?有没有教给学生拟一个好的题目的技巧?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学生拟不出好的题目,也在情理之中了。
比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在揭示课题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拟题方面的训练: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题目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认为作者用这个题目好不好?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对文题的表达效果有了很深的感悟。这时再追问:还有哪些文章的题目和这个题目是类似的?你用过这样的题目吗?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悟。
还有《爱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园子》等课文,在学完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这几篇课文的题目,你认为怎么样?如果让你拟题,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学生在横向的比较中,就会对作者拟题的妙处有所领悟,从而增强了自己拟题的能力。
还有,同样是写人的文章,有的直接用人物名字做题目,比如《詹天佑》、《钱学森》等,有的却不是,如《鞋匠的儿子》、《军神》等,这是为什么呢?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比较中,拟题的学问就会深深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有所得。
运用对比,相同的、不同的事物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语言的特点都会一览无余,学生得到的是作文能力的飞跃和提升。
作者简介:王勇,江苏省新沂市阿湖镇墩新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