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角度谈高中生考后心理干预

2018-01-30郑婉瑜

考试周刊 2017年65期
关键词:高中生

摘要:高中生心理状况受考试成绩的影响较大。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分析考后心理变化,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指引高中生面对考试走出考后心理困境。

关键词: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中生;考后心理干预

一、 问题提出

高中是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有面临高考的压力。相对于小学中学,高中生具有丰富的但不都有效的考试经验,对考试的重视度高,易受考试成绩的影响。目前对考试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前考中的心理调试上,对考后的心理干预研究较少。平时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归因。不同的归因都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多年的学校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学习问题的咨询集中在平时期中期末考结束后。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会促进学生走出考后心理困境,为下一阶段考试做准备,再次面临大型考试更加从容。以下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分析学生考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来探寻如何进行有效的考后心理干预。

二、 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分析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学习方面的体现,指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坚持性、努力程度、自我监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使用,从而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学习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之一。学习自我效能感包含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

(一) 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分析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能力评估,是学生对于学习能力的一个自我界定。在平时咨询中发现,来访学生依旧采用以过往成绩的平均状态来衡量现阶段的学业水平。这种做法导致在初中是班级佼佼者的学生,升入重点中学以后面对暂时的考试失利,极易处于入学适应困难的状态。

高估学习能力的学生,在面对考试失利的时候,容易被不甘心的思想影响。这会让考生面对下一阶段的学习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在面对考试成功的时候,不会用心去分析考试成功的原因,以理所当然的态度接受成绩。

低估学习能力的学生,在面对考试失利的时候,极易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中,影响下一阶段的复习,进而影响下一阶段的考试表现。循环往复考试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就会表现出来。在面对考试成功的时候,却反而将成绩归因于运气,默许了下一次考试失利的发生,来自我验证学习能力不足的理念,即使初衷是想要考好。

(二) 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分析

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高中阶段的学习行为可以分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课外辅导等可见的学习行为和思考、专注、归纳等不可见的学习行为。可见的学习行为可进行量化比较,不可见的学习行为没有办法衡量。对于可见的学习行为做时间长短和数量多少的统计,是高中生在考后对一阶段学习反思中一个明显的误区。时间投入的长短与做习题数量的多少并不直接显化在考试成绩的增减上。

对于一阶段的学习行为能否考出预期的考试成绩,来咨询的学生反馈仅凭感觉。对于学习行为的界定,归为平时做的作业量和学业上所用的时间。至于听课的效率、作业的质量没有深入的探究。在咨询中,有学生会强调这阶段减少了更多课外的时间来参加了额外的辅导班。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成绩依旧没有进展。这样的归因忽略學习行为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只做机械性的学习,学习状态与效果不再继续上升而保持在一定水平,有时甚至稍有下降,处于出现了学习的“高原期”。

三、 考后心理干预

在课题前期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学业进展的评价仅用成绩或年段名次的数字增长,对学习有信心的学生比例不到总数的45%。在高二年级下半学期做高考意象练习,即将高考拟人化,高考会以你身边的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出现。75%意象是恐惧严肃掌控者或挑衅者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意象容易让自己处于紧张恐惧中。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学习状态,考试的时候容易经验这些感觉。对学习能力缺乏客观地评估,对学习行为缺乏细致的量化,导致学生对考试成绩没有掌控感。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容易在考前考中出现负面情绪。例如有学生仅简单地将期中和期末的年段名次进行比较,来界定进步与否。有学生直接将多次考试的成绩简要的画成曲线,来预测下一次考试的成绩。询问如何在课堂上完全不走神?可以在短时间内比别人做更多习题等无效问题。

进行考后心理干预,首先缓和学生的情绪。当情绪稳定下来,再对其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引导:

(一) 探讨对考试的认识

考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已学的知识的再认和各个知识点的提取运算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成绩简单的增减。强调考试的时间性,着重于平时做题的时间感的训练。强调考试的辅助功能,每一次考试都在辅助学生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对能力高低的评判。

(二) 探讨对学习能力的评估

通过思维导图,分析在各个科目学习掌握度预期并详细分析做出预期背后的理论支持,同时参考各科教师的评价、家长与同学的评价,以动态螺旋式增长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每一个科目的学习,而非直接将学习能力与成绩名次变化进行挂钩。

(三) 探讨学习行为对考试的评估

分析每天不同时间段、不同科目的学习状态,筛选有效的学习时间段和学习行为。用有效的学习时间段,有目的的学习行为来弥补学科偏好和精神状态不佳导致的听课效率的不足。明确学习行为的目的,对不可见学习行为加以重视,量化学习行为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建侠.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7,(1).

[2] 张东升,杨文鹏等.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J].世纪桥,2011,(13).

[3] 殷三收.高中生自主学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教育建议[D].河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郑婉瑜,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生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例谈高中生野外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被子植物双受精”一节为例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议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