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龙小小说三题
2018-01-30秦德龙
秦德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自1990年开始,已在报刊发表各类文体100万字,出版文学作品集25部。被《小小说选刊》评为小小说热点人物、金牌作家,并获金麻雀奖。曾在《微型小说选刊》开设专栏,并获得该刊评选的奖项。多次获得中国微型小说学会评选的一二等奖项。中央电视台、《文艺报》等作过专题报道。
桂花树
局 里让老袁把桂花树挪走。局里的人说, 给你一百块钱吧,自己找人挪,想挪哪儿就挪哪儿。局里的人又说,本来我们是想把树砍了的,考虑到当年是你栽的树,所以,和你打个招呼。你要以局里的大局利益为重,局里要扩建,这棵树必须挪走。
老袁一言不发。一百块钱,就把树打发了?就把我打发了?一棵桂花树啊,几十年的寿命呢,说挪走就挪走吗?人挪活,树挪死,挪走了,不定能活不能活呢!老袁当然知道,局里要扩建,要盖楼。可什么事,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当年,树苗是老袁从乡下老家弄来的,栽到了局里的院里。那时,局还不叫局,叫段。可以说,桂花树的树龄比局长的年龄都大。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一棵芬芳四溢的树,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局里的人见老袁不表态,就说:“局里也不收你占地费了。几十年了,你算算,占地费该多少?几百块钱不止吧?还有水费。几十年下来,你用了多少水浇树?你自己算算吧。”
老袁终于开口说:“局里怎么不想想,这棵树如何美化了环境。每年夏天,桂花飘香,局里的人,吸了多少香气?”
局里的人笑笑说:“老袁,你怎么这么认真呢?给你一百块钱,也是象征性地补贴补贴。你也知道,咱局是个穷局,拿不出更多的钱给你。再说了,树是栽在公家的院子里,是公家的地盘。”
老袁冷冷地说:“一百块钱我不要了。”
局里的人说:“不要白不要。”
老袁默默无语。真的,他考虑的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他考虑的是树往哪儿挪。挪到自己住的家属院里?可那也是公家的地盘啊。说不定哪天,旧楼扒了,盖新楼了,又得挪树。再说了,挪到居民楼的院子,让人们免费纳凉、免费闻香气,人家还不一定承情呢!
想来想去,老袁想到了一个地方,这就是把树挪回乡下老家去。树本来就是老家的。现在,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了,挪回老家去,也算顺理成章。
说干就干,老袁找了两个民工,花了一百块钱,把树刨了出来,连夜运回了乡下老家。好在,老家不远,桂花树挪回老家,并没费多大劲。
第二天早上,局里的人都看见了空荡荡的树坑。嘴快的人说:“老袁把树运回老家了。” 人们一听都笑了。有人撇撇嘴说:“桂花树在城里长了几十年,不会水土不服吧?”
老袁几天没来上班,说是请假回老家了。局里的人当然知道他去干什么了,谁都没多问。
这一页,就算翻过去了。等老袁回来,塞给他一百块钱就是了。
几天后,老袁回来了。他没去办公室,却站到了树坑前发愣。谁喊他,他都不应。后来,有人将一百块钱送了过来。
老袁不要,说什么都不要。
送钱的人说:“你不是花了一百块钱雇民工吗?”
老袁叹口气说:“树死了。”
老袁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自言自语地说:“桂花树怎么就死了呢?从小,我把它带到城里来,喝城里的水,吃城里的空气,晒城里的太阳……谁知道,挪回老家去,它竟会死掉!它虽说是城里的树了,可老祖宗却在乡下啊。”
送钱的人说:“死就死了吧,不就是一棵树嘛。你就是不挪走,局里还要刨掉它呢。”
老袁似乎没听见,仍嘟哝说:“树怎么会死掉呢?”
送钱的人说:“你不要悲伤,否则,你会走火入魔的。”
老袁不理睬送钱的人,一个人站在树坑前,久久地发愣。
过了几天,树坑的位置,被圈起来了,成了工地。工地搞“三通一平”,必須把树坑圈进去。
老袁仍时常站在圈外发愣。
没人打扰老袁。
又过了些日子,老袁递交了提前退休的报告。报告一批下来,他就带着老伴回老家去了。
红门楼
槐 忠要给老四儿子盖房子。他已经想好 了,就盖个红门楼。老四有出息,又是老疙瘩,盖房子一定要大气。可是,村主任却不批宅基地。不批自有不批的理由。
那就打官司,告村主任。
打不赢。
村主任奚落他:“槐忠啊,告我的人,还没生出来呢。”又说,“你家老四,学习成绩好,将来非考上大学不中。毕业了,去北京、去上海了,你在乡下给他盖房子,有什么用?”
槐忠盯着村主任说:“我的儿子,用不着你操心。我就是要赢你,非给我批块宅基地不中。”
村主任提高声音说:“有本事,你继续告!如果不经我批准,你敢先盖,我非罚你!还——还红门楼呢!”
槐忠把四个儿子召集起来说:“我是告定了,非弄块宅基地不中,给老四盖房子!”
四个儿子都不吭气。老大、老二、老三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都不想随便发言表态。
槐忠又说:“老四准能考上大学。越是能考上大学,我越是要给他盖房子。盖个高高大大的红门楼。这叫光宗耀祖!”
老四说:“爹,您还是别告了。盖不盖红门楼,我都要考上大学!”
槐忠说:“这事儿,你别管。你的任务,就是考大学。”又对老大、老二、老三说,“你们要看护好老四,别让人把他害了。我总担心,有人要对老四下毒手!”
老大说:“爹,您放心,谁敢动老四一根指头,我就给他放血!”
老二跟着说:“爹,我敲断他的脊梁骨!”
老三也随着说:“我放狼狗咬他,吃他的肉!”
槐忠满意地对儿子们说:“各忙各的去吧。”又叮嘱老四说,“好好学习啊,考上大学,爹给你盖红门楼!”
官司还得打。endprint
无论槐忠怎么使劲,都告不赢。官司只停留在乡里,县里都上不去。
老四没辜負爹的厚望,真的考上了大学。虽然没考到北京、上海,考到省城也不错。
四年后,老四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当了记者。
槐忠的脸上很有光,还在继续打官司。
槐忠想,不给老四盖个红门楼,誓不罢休。
老四发了一句话,官司上到了县里。
谁都不知道老四在忙些什么。一年四季,很少回来,回来就是喝酒,呼朋引类,说是朋友聚会。有时,也从省城带几个人来,到乡下采风。
槐忠知道老四心里在想什么。这孩子,心重。知子莫若父。老四一定在弄大事哩,弄成了,绝对是可观的风景。
没用两年,老四就进了省政府,当了秘书,每天跟着省领导到处跑。当然,主要是给省领导写材料。
槐忠为老四骄傲。槐忠常在村口拉呱,叫乡亲们看老四给他买的衣裳,还有老年款的手机。槐忠显摆着说:“我想和老四说句话,用手机一拨就通了。”
人们都知道了,槐忠通着省政府。
槐忠还在打官司。槐忠说:“县法院已经正式受理了,要不了多久,他就胜利了。”
没过多久,县法院开庭了,做出了判决:“村主任给槐忠批块宅基地,槐忠给村里8000块钱。”
赢就赢了,怎么还要拿8000块钱呢?
结果虽有距离,槐忠也只能认了。
槐忠还是放了鞭炮,一万响的,噼里啪啦,响声震天。
红门楼很快就矗起来了。十里八乡,都知道槐忠给儿子盖了个红门楼。
槐忠特意把老四叫了回来,像城里人那样,像模像样地剪了彩,然后,给乡亲们摆酒。乡里的几个领导也来了,拉着老四的手,又摇又晃,亲热得不得了。
酒席过后,槐忠望着红门楼,不住地感叹:“花了多少钱啊。早知道花这么多钱,官司就不打了。”
老四笑道:“爹,不打官司,您能盖起来红门楼吗?”
槐忠嘿嘿地笑了。
老四已经在城里娶妻生子,买了房子。
红门楼只有槐忠自己住了。
记忆力
不 知从什么时候起,老刘的记忆力变差 了。要办的事,必须先写到纸上,才能确保不被遗忘。如果不这么做,便会把要办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即便偶尔想起来,也是稍纵即逝。
不过,儿子的婚事,他却不能忘记,虽然没写到纸上,却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对,5月1日,就这一天。大家都放假,都可以请来喝喜酒。
四月份一到,老刘就开始了倒计时,婚礼的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按步骤进行。千头万绪,邀请一些老同学和老同事,是必须的。老刘早早地就把名单列了出来,谁和谁坐一桌,调整了好几遍。老刘拿着笔和纸,时不时地给司仪打电话,问还有什么事情要办。司仪说:“有些朋友,必须提前邀请。因为是‘五一,有的人要到外面去旅游。你提前发出邀请,人家会更改出行计划。至少,你心中有数,哪些人不能参加。”
在司仪的提醒下,四月中旬,老刘就开始打电话联络亲友,邀请对方来喝喜酒。找到人,老刘会说一句:“我就不给您发请帖了啊。”对方热烈地祝贺老刘,表示一定来喝喜酒。
“五一”这天,一切都很顺利。接新娘子顺利,举行仪式顺利,举办婚宴也顺利。贺喜的人很多,婚宴大厅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不得不增开了几桌。
可是,老刘的心里却有几分不爽。因为,自己邀请的人,有十个人未到。这十个人,全是老刘的老同学和老同事 。他们说好了要来的,可是连个招呼都没打,不来了。相比之下,老婆、儿子、儿媳邀请的客人,全都到了,而且还超员。老刘是个脸儿朝外的人,这就让他的脸儿挂不住了。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来?那就等以后见面吧,老刘要当面问问,咋的,请不动你们?是想扇我的脸吗?
每天,老刘在街上行走,就是想抓住那十个漏网分子问问。他不给人家打电话。有的事情,人家容易在电话里搪塞过去。人怕见面,树怕剥皮,当面问问,听对方怎么说。
很快,老刘就在街上见到了孟同学。孟同学正带着老婆逛大街呢。老刘看看孟同学的老婆,和孟同学打了声招呼,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总不能让孟同学下不来台吧?混着都不容易,得给人家面子。
后来,又见到了张同学。张同学带着孩子逛公园呢。老刘想问的话,也没说出口,咽回了肚里。
又见到了马同事。也如此。
又见到了吕同事。也如此。
……
十个人都见到了,都是这样,都没问出口。
郁闷,真是郁闷。那就把他们列入黑名单吧,不再和他们发生任何联系,包括将来不参加他们孩子的婚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渐渐地,这件事就在老刘的心里淡了。只是偶尔想起来,有些小不痛快。毕竟,事过境迁了,大不了井水不犯河水呗。有时候,老刘也在脑子里过过电影,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有没有对不住人家。
十个人中,却不定哪一个,偶尔会给老刘打电话,问个事儿,或者请他帮个忙。老刘嗯嗯哈哈地答应着,并不往纸上记。这表明,他根本就没把对方说的话放在心上。实际上,老刘在心里早就把对方销号了。
突然有一天,十个人中的某个人找到了老刘,说是要用钱,要老刘无论如何帮他一把。
老刘冷冷地说,我没钱借给你,我给儿子办婚事,钱都用光了。老刘心说:“我就是有钱,也不借给你!”
对方盯着老刘问:“你儿子结婚了?”
老刘话里有话地说:“是啊,当时,我通知你喝喜酒,你怎么没来呢?”老刘故意不说“邀请”,故意说“通知”,故意不提高对方的档次。
对方拍着脑袋大叫:“呀,有这个事?是你没通知我,还是我忘了?”
老刘平静地说:“我肯定是通知你了,但你忘了。”
对方脸一红说:“你怎么不给我写个请帖呢?有了请帖,我就不会忘了。”
老刘问:“说一句‘忘了,这事儿就完了?”
对方争辩说:“那怎么办?我给你补上礼金吧。给你封个红包?”
老刘一愣,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说。
对方嘀咕道:“我来管你借钱,还要给你封个红包!”
老刘说:“谁要你的红包?”又说,“你走吧,我没钱借给你!”
对方迈着螃蟹步,很不高兴地走了。
望着对方的背影,老刘有些报复后的快意。不过,心里又有几分懊悔。这是怎么了,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