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协同培养涉外人才的研究
2018-01-30曹筱敏
摘 要:国际合作办学是全球经济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持续创新的结果。国内高校积极推动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目的在于通过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涉外人才。为了不断推进合作,首先我们要以国内院校的具体状况为出发点,研究出最适合我国的国际合作办学之路;其次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再次要为本校与其他国家学校之间学历学位的相互承认创造条件;最后重视优质学科的发展,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
关键词:合作办学;竞争力;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01年中国成为WTO成员国,我国同世界的命运就愈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迅速发展,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当前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积极推动合作办学,有步骤地让教学规模不断壮大,让教学水平不断拔高。
经济和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最受欢迎的两个专业,占所有专业的50%,其次是语言类和电子信息技术。出现这种“偏科”的原因在于,这两个专业的投入较小,只需要引进教材和师资就可以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然而,医学、工业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引进伴随着上百万的设备投入,加大办学成本。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当前经济类、管理类等热门专业已趋于饱和,不应当再成为以后的发展重点。
安徽的高校中与国外合作办学做得最好的当属合肥学院,它与国外的合作办学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到现在已有近四十年的历程了,其中该院与德国高校的合作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纵观合肥学院与德国高校合作的历史,我们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时期主要以德国高校的援助为主要特征。安徽和当时西德的Niedersachsen在一九八五年缔结了合约并建成了友好省州关系,合约中的教育项目包含了开展和Niedersachsen各应用科技大学的合作,德国方面对这些予以了很高的关注。合肥学院正是那时德国重点帮扶的国内两所院校中的一所。第二个时期是九十年代后期,这一时期合肥学院逐步关注教育及科研的交流与合作,与下州的学校互派师资交流,互派留学生学习。21世纪以来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进入第三发展阶段。合肥学院与更多的德国院校签署合作协议,根据“2+3”“3+1”等形式在机电类、电脑、建设、经管、德语等类型人才的教育上展开合作。合肥学院的中德合作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适合学院自身的中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两个方面:国际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形成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教育教学国际化是这一过程的主线,在借鉴和利用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基础上,建成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人才教育模式,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把中国化作为立足点,同时把与国际接轨作为合作办学的立足点。立足于学院特色,参照世界普遍使用的标准和企业要求,同时与有关领域的外国先进行业标准接轨,从人才培养上体现出灵活变通、方式多样和自主创新的特点,这才是成功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二,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做到综合化、阶段化、个性化。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系统的学习,而且加强了合作办学模式下不同专业的融会贯通。综合化就是构建专业的职业知识体系,将两门或多门学科与相关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态度等内容相结合,创立一门新课程。阶段化是指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内完成对學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第二阶段学校积极为学生就业做准备,辅助学生确定就业方向;在第三阶段学生注重扩大知识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个性化的目的是高校不要仅仅局限在固有的教学思维体系里,让学生脱离当前受束缚的学堂,让学生感觉到汲取知识的过程充满未知的吸引力。
三,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原有教育方式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被迫地吸收教师教授的东西,中外合作办学将会彻底打破这样的教育思维,建立起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以外籍教师和海归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另外,在教学的时候,多利用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参加、老师启发和师生一起讨论的课堂形式,关注师生的互相交流和信息沟通,提倡学生独自思考研究问题。外国先进的教学方法大都提倡在实际情形下进行知识的了解和应用,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学到的知识。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必须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根据国际教育理念,以本校人才教育计划为基础,开展和完善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从而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以及社会声誉。
我院中外合作办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各方继续加强协作,积极参与,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外特色的合作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沈健.当前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J].江苏高教,2009,(2):1-4.
[2]栾凤池.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与发展[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05-108.
[3]王悦,房红.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4,(2):10-13.
[4]许圣道.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管与规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1-25.
[5]潘娜,张洁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5-8.
[6]刘果.课堂教学要营造创新的氛围[J].湖南教育,2012,2.
[7]李崇丽.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J].青海教育,2011,1.
作者简介:
曹筱敏,助教,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外国语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