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镇措森的战争遗迹

2018-01-30林立群

兵器 2018年1期
关键词:迈巴赫苏军德军

林立群

今天提到措森(Zossen)這个地名,许多人都会不甚了了,可它在20世纪的德国军事史里,却有着很重的分量——二战德军的闪电战部队是在这里起步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和陆军司令部也曾在此落户,战后的驻德苏军司令部同样也选择了这里。对于军迷们来说,有着如此厚重的历史的地方,自然值得一去。

路 线

措森位于柏林以南30千米,属于勃兰登堡州。措森市下辖的几个居民点里,包括有措森、瓦尔德施塔特(森林城)和温斯多夫。从路线上来看,火车先后停靠措森和温斯多夫这两站,而德军指挥部的建筑遗迹群处在两者之间的瓦尔德施塔特。由于两边距离差不多,不少人会纠结,到底是在措森站下车还是温斯多夫站下车。

笔者最后还是相信了德国铁路APP的指引,在温斯多夫下车。之后坐开往措森的公交车来到瓦尔德施塔特,最后再从措森火车站回柏林,这样不用走回头路。凭借一张柏林-勃兰登堡州天票,就可以很方便地换乘,从柏林市中心的亚历山大广场出发仅需90分钟。

除了措森和瓦尔德施塔特,温斯多夫这个名字也和德军装甲部队有着深厚的渊源。古德里安一开始带的实验部队就驻扎在这里。德军在1935年10月15日成立第一批3个装甲师。其中第1装甲师驻地魏玛,第2装甲师(师长为古德里安)驻地维尔茨堡,第3装甲师驻地就是在柏林(及勃兰登堡州),所以后者的师徽自然继承了柏林熊。第3装甲师下辖有第5装甲团和第6装甲团,分别驻扎在柏林以南的温斯多夫和西北方向的新鲁平。后者实际上是由第5装甲团拆出连队作为基干组建的。不过笔者没指望能看到第3装甲师的遗迹,只能带着小小的期待继续前往瓦尔德施塔德。

博物馆

瓦尔德施塔特号称地堡书城。依托鼎鼎大名的德军指挥部遗址,当地形成了军事二手书店这个产业,倒是和遗迹游览相辅相成!这里还会定期举办二战类的研讨会,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可惜举办时间都是晚上,要在那里过夜只能找民宿了。

从公交车站走出不到500米,就能看到一个设置在营房里的博物馆。笔者在11点钟到的时候,还没有任何游客,兼职守门的年轻人卖完票后赶紧把展厅的灯光打开。博物馆分为德军展馆和苏军展馆两座,门票都是3欧一张。加上下午2点开始的地堡导游(12欧),通票是16欧。笔者在门口居然看到了一块刻着德军第5装甲团字样的大石块,想不到可以这样和他们遭遇。

德军馆布置得比较用心。馆主收罗了不少老物件,通过一个个主题布置,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措森的历史。这座小镇可谓与德国军事发展的兴衰直接相关。

19世纪末这里就是练兵场了,驻扎有骑兵部队。一战时成立了战俘营,还为穆斯林战俘兴建了全德国的第一个伊斯兰清真寺。大战后的混乱时期里,吕佐夫自由军盘踞在这里。从解说词里可以看到对自由军的惺惺相惜,原因是他们阻止了左派夺权。而我们历史课上学到过的著名的德共女党员罗森堡牺牲后,也被埋在这里。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措森由于建有训练场和射击场的地利,变成了德军闪击战的发源地。陆军机动学校于1933年11月在这里成。

说到这个学校,必须要提一下德国与苏联在喀山附近成立的卡马学校。该学校从1929年开学到1933年因为希特勒上台而撤离。时间虽然不长,却给德军闪电战撒下种子。其人员于9月撤回德国后,就组建了这所陆军机动学校,并抽调了德军各个摩托化营的优秀军官来加强建设。校长也由卡马的原校长哈佩少校继续担任。他们组建的机动部队也是后来第5装甲团的前身。

由于第5装甲团曾经驻扎在这里,博物馆自然对该部队的介绍很有热情。由于脱胎于温斯多夫机动部队,他们实际上也是德军历史最长的装甲单位,所以本该获得第1装甲团番号的。但阴差阳错,这支部队只分到了第5装甲团的番号。该部在1935年正式成立,并于同年搬入新军营,在营房前的雕塑中既有一战时德军装备的A7V坦克,也有德军在两次大战之间研制的“重型拖拉机”。

该团隶属于第3装甲师转战波兰和法国,后来因为准备支援北非而换装热带装备。虽然墨索里尼一度反对而未能成行,但随着意大利在昔兰尼加(今利比亚)的惨败,德军决定以第5装甲团为基干(将第6装甲团的热带装备加强进来)组建第5轻装师进入北非战场,后改编为第21装甲师。然而这支部队的结局是由于突尼斯的投降而全军覆没(后来参与诺曼底战役的第21装甲师是重新组建的)。陈列的展品除了报导当年战事的报纸、勋章和军服之外,还有不少该部队成员在战后留下的纪念品,包括门口那块纪念阵亡军人的石刻。

博物馆中陈列的军用电话。措森的齐柏林通信站是其他地方难见的景点。

措森最重要的历史,还是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和陆军司令部的阶段。这里提供了不少当时的图像和文字说明。苏军馆陈列的大多是当年苏军部队的一些军服,辅以品质一般的武器拼装模型和照片介绍,没有太多的价值。

餐馆和书店

从博物馆出来不远,步行过去10分钟,有一个希腊饭馆和一个中餐馆,这也是这个小地方仅有的两家饭馆。笔者当然要支持中餐馆的生意了,没想到开饭店的是好心又热情的浙江青田同胞——要是各位去到那里,也务必去捧场哦。这一家人在这里白手起家,在这个冷清的小镇上建起了一栋漂亮的小洋楼,而且生意不错,午餐时间坐满了银发苍苍的当地老人。

下午先逛了三家书店。书店不大里面的书可是异常丰富,全是关于军事题材的二手德语书,品相非常好。和老板攀谈了一番,原来这些宝贝大部分是他们向离世的军人家属收购的。后来名气大了,很多人都把书卖给他们。书标价一般都是4欧,很少有超过10欧的。买了几本相中的崭新的旧书,也是笔者小镇游的一个收获。

迈巴赫建筑群

下午的重头戏是参观德军指挥设施的遗址。整个地区已经被温斯多夫旅游公司管理起来,需要有导游带领,周二到周五的每天下午2点都有一场90分钟的遗址游,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参加路程更远的定制项目(2-3小时)。讲解用的是德语,需要英语的要提前预约。同行的德国游客很多是携家带口来的。指挥设施分为三个部分:陆军司令部的迈巴赫I和最高统帅部的迈巴赫Ⅱ,以及负责通信的齐柏林站。现场能参观的是迈巴赫Ⅰ的A1-A6栋外景,(一共12栋,环形布置)和构筑在地下的齐柏林站(代号“500局”)。指挥部的代号就是以那个著名的迈巴赫发动机的名字命名的。有趣的是,一战时的齐柏林飞艇用的是迈巴赫发动机。在一战结束后,又有一种使用迈巴赫发动机的汽车被称作齐柏林,这两个品牌总是形影不离。

在出发前,工作人员就提醒稍后到地下去会很冷。5月的德国在太阳下穿T恤是很舒服的,但地堡里面会冷得让人哆嗦(10摄氏度以下)。好在网上的游览须知里确实提到要带夹克。地堡之前在运作时,除了有取暖设施,也因为“人气”够旺,温度还是比较适宜的。

随着德国退出国联,开始扩军,1935年成立的德国陆军司令部发现需要更大的办公场所,因此于1936年9月14日下令,在措森建设指挥部。1937年这座司令部设施正式开始施工,1939年5月,作为通讯枢纽的齐柏林通信站首先投入运行。12月1日拥有12栋建筑的迈巴赫Ⅰ建成,陆军司令部于此前的8月25日就开始搬家工作。不过陆军司令部下辖的总参谋部一直跟着希特勒的大本营移动,主要设置在东线拉斯腾堡附近的莫尔瓦尔德指挥部,直到1945年1月才正式搬回这里。

1940年,拥有11栋建筑的迈巴赫Ⅱ建设完成。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1938年成立)进驻。其本来是三军协调机构,但在希特勒削弱陆军军官团、分而治之的手段里,最高统帅部逐渐变成了西线指挥部(负责西欧、北非和意大利战场)。而陆军司令部缩小为东线指挥部(负责对苏战场)。当然,由于希特勒在1941年12月19日取代布劳希奇,自己担任陆军总司令,加之德军主力均在东线,陆军司令部的势力仍旧不可小觑。疯狂的希特勒直至1945年4月28日才正式将陆军司令部划归最高统帅部管辖。

二战期间,为了迷惑对手,德军在地堡上构筑了三层楼的民房作为伪装,还煞有介事地安排人员进出,把戏份做足。然而苏军在1944年年底便搞清楚了这里的真实用途,要求美国陆航对此实施大规模轰炸。

1945年3月15日,美国第8航空队出动了580架轰炸机对此进行了轰炸,,虽然造成百十人的死伤,但并未对指挥设施造成实质性损害,现在看到的建筑支离破碎的惨状均为苏军占领后而摧毁的。

游览迈巴赫Ⅰ的一路上,导游介绍:A3是保卢斯曾工作过的地方。A4是“7·20”刺杀希特勒密谋据点(最重要的证据都是在迈巴赫II的保险柜里起获的,包括国防军反谍局局长卡纳里斯的日记,以及国防军的政变行动文件)。A5曾被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使用过,此君在莫斯科战役失败后被解职。A6是陆军参谋长蔡茨勒计划库尔斯克战役时使用的。

1945年临近战争结束的时候,德军装甲部队司令部也搬迁到措森,进驻到迈巴赫Ⅱ。纳粹名将古德里安在3月28日被解职后,从柏林回到措森收拾行李,和妻子离开这里,彻底结束了军旅生涯。

在地面参观了迈巴赫I的废墟之后,则是进入到齐柏林通信站的内部。这个通信站是由当时的帝国邮政部负责运行的,不仅服务于军队,同时负责柏林数个政府部门的通信联接,因此设施在当年是最为先进的。由于战后盟军协定要非军事化所有德军设施,苏军于1946年将所迈巴赫指挥所尽数爆破,但对齐柏林通信站则是在把设备转移后才纵火焚烧,对结构没有造成严重的破坏。1947年的时候,无人维护的齐柏林站底层已经被地下水浸泡。

由于冷战爆发,苏军决定重新利用这个设施。它命名为拉内特,并加强了防原子战和生化武器的能力。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齐柏林通信站,里面已经是苏式风格了。

由于这个设施太大,旅游公司也只是对游览路线安装了简单照明。迷宫般的地下建筑里充斥着看不到头的走廊和一个个黑洞洞的房门,犹如电脑游戏《生化危机》里的画面一般。导游开玩笑说,一路上是不会清点人数的,如果你掉队了,后果自负。在每层楼上都贴着距离地面的深度,最深游览到地下18米。我们从其主入口进入,从北门离开。

科涅夫下辖的蘇军第3坦克近卫集团军于1945年4月20日占领这里。德军最高统帅部和陆军司令部当时已匆匆撤离,苏军碰到的4名守军里有3名是醉倒的。据说德军还在齐柏林站里留言请占领者保护好这些价值昂贵的设备。

回 归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冷战大背景下,苏军重新发现了措森的价值。为了对抗战略对手,苏联人将其建设成其驻德部队的司令部。最多时这里驻扎有 75000名苏军及其家属。而本地居民只有2700人,因此这片地区也有了“小莫斯科”的称号,甚至从温斯多夫火车站每天都有发往莫斯科的火车。冷战结束后,随着苏军最后于1994年全部撤离,这个因军事而一时兴盛的小镇,又重归百年前的宁静。

当笔者结束参观,回到措森火车站准备搭车返回柏林时,看到门口电线杆上有民众张贴的海报,呼吁大家签名申请小镇能够保留警察局。小镇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对于笔者来说,是既无必要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了。

猜你喜欢

迈巴赫苏军德军
迈巴赫GLS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迈巴赫GLS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胜利日阅兵(历史老照片)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湖北省第一台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登陆迈巴赫湖北唯一授权经销商武汉星威奔驰!
迈巴赫将继续推出多款车型
漫画轻兵器之十三
乌兹别克拆苏军纪念碑引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