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实施要点探寻

2018-01-30张洁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24期
关键词:螟虫菌核稻飞虱

张洁

随着水稻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实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过程之中,需要明确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点,并且针对常见的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以此满足水稻的种植与使用需求。

1 我镇常见的水稻虫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1.1 因降雨的影响,黄山区也面临着病虫害威胁,主要以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为主,还有水稻螟虫,针对虫害,应该注重虫害管理的阶段性,注重水稻全程用药时间,第一次关键用药是移栽前的五天左右,利用稻腾以及艾美乐等药剂,在合理配比的基础之上进行药物喷洒,能在半月之内对于水稻螟虫、二化螟等进行有效的抑制。第二次用药是为了提升水稻水分与养分的传导能力,可以利用稻腾、吉瑞与拿敌稳,综合实现水稻病虫害控制,第二次用药与第一次用药成分有所差异,是因为要避免害虫产生药物抗体,转化药剂使用来阻碍病毒入侵;第三次用药则是在破口前的一周时间内,不仅仅能够将虫害控制时间延长到收割环节,同时也能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稻纵卷叶螟也具有同样的阶段性防治特征,因为稻纵卷叶螟是以幼虫形态进行危害,初孵幼虫会吐丝取食叶片,致使水稻叶片枯白,所以往往在幼虫盛孵期喷洒杀虫药剂(杀虫双、杀虫单等)进行防治,能够获得较大的施药效果。

1.2 针对水稻虫害个别类型,可采取针对性的处理与防治手段,以稻飞虱为例,稻飞虱作为黄山区近几年连续爆发的水稻害虫,在防治方法的应用上应该以降低害虫数量,控制繁殖这一策略为主;穗前进行治虫保苗,同时尽可能压低虫口的基础,防止后期稻飞虱数量暴涨。可以利用生态防治的手段,合理调整稻田块周围的生态环境,为害虫的田地提供合适的生态环境,种植杂草,促进生态控制;同时也可以采取稻鸭共育的手段,来提升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利用鸭子的取食行为与日常活动,来降低虫害影响能力,实现良好的控害作用。在化学防治的过程之中,也用锐劲特悬浮剂进行稻谷拌种来提升水稻的抗虫性能,预防稻飞虱的发生。

1.3 水稻螟虫的防治,需关注螟虫的生长动态与生长规律,也要把握好螟虫的化蛹期,利用拖拉机进行耕翻和灌水,来降低并且消灭越冬的虫源;延长一周的水稻种植时间,从而避免与产卵盛期相撞,不给螟虫更多的繁殖空间与生长环境,同时利用杀虫灯、性诱导剂等物理防治手段,对于成虫及雄性成虫进行诱杀,降低成虫基数,破坏其水稻螟虫的防治体系。

2 常见的水稻病害类型及防治手段

2.1 常见的水稻病害类型也相对较多,如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以及条纹叶枯病。通常水稻的病害具有一定的时期特点,例如水稻纹枯病在苗期与穗期都能够发病,恶苗病的发病期则是集中在苗期到抽穗之间。所以在水稻病害的防治过程之中,需要掌握好水稻的时期性,从而综合利用防治手段,进行病害的防治。水稻稻瘟病就有三个易染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要从这三个时期进行着手,避免长期灌深水、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较多施用等行为,来降低其稻瘟病的发生几率;在防治方法上可选用的是药液浸种、药液浸秧,在种子处理时可选择用百分之一的石灰水进行浸泡,或者百分之二十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浸泡催芽;稻秧也是利用一比五百比例的百分之二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进行浸泡,保证浸泡时间控制在半分钟之内,然后及时进行栽植,避免浪费药效;而后期水稻病发可以选择百分之七十五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2.2 水稻病害患病分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以及病毒性病害等类型,在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下,菌核在也敲钟生成菌丝体,通过气孔传播,或者直接侵入水稻内部进行转播,健康植株在病菌入侵之后通过雨水灌溉等会出现再浸染,导致病害循环。在水稻病害的防治过程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稻的抗病品种选择(在恶苗病的预防上就主要依靠品种选择与种子的处理,利用药液进行拌种能够全方面防治水稻苗期的病害),在处理菌核的基础之上,加强水肥管理,从而实现病害的传播与控制。

2.3 以纹枯病的防治为例,纹枯病的病菌对于寄主的寻找上相对较为广泛,并且其腐生性较强,需要选择抗病性能较强的水稻品种,例如特青、窄叶青八号等,种植于纹枯病多发地带。菌核作为最主要的初次浸染源,防治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稻田的翻耕与菌核的处理,每个季度耙田之后,都要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进行打捞,远离种植地进行深埋。注重插秧后的水肥管理,纹枯病前期表现的症状就是叶面上存在斑点,所以需要结合发病初期的防治工作,采取相应的配方施肥技术,提升土壤的肥力,增强水稻自身的抗病性能;灌水时需要注重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基本原则,施肥需要选取磷肥与钾肥,晒田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肥田需重晒,瘦田需轻晒;在防治过程中,要结合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防治手段通常应用在孕穗及始穗期会有较好的效果,可使用田园稻枯停400倍液、穗冠2500倍液、正邦妙靓1500倍液等结合一定的配比进行使用,遇高温高热天气,则需要延长施用时间,加大施用的力度,连续防治两次到三次,即可满足防治标准。

细菌性病害也是高发病害,比如白叶枯病就是有黄单胞杆菌浸染所导致的,在防治上需要早发现早防治,针对发病中心与病株给予处理与封锁工作去代替病害治理;拔秧前三到五天进行用药,然后秧田期秧苗三叶期与移栽的前五天时再进行用药,即能够满足防治标准。

(作者单位:245714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农技站)endprint

猜你喜欢

螟虫菌核稻飞虱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水稻螟虫防治与思考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