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英联珠分类集成》的编写理念

2018-01-30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法教材

岳 岚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中国北京100089)

一、引 言

19世纪中后期欧洲掀起教育改革运动,语言教学的重心从阅读古典文献转移到实际语言交际能力上。在语言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因此受到种种局限。在这种背景下,19世纪后半叶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rançois Gouin)根据对儿童语言行为的观察,提出了“古安系列教学法”(The Gouin Series)。古安系列教学法以经历的序列结构(sequential structure)为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使用母语,主张采用实物展示、动作演示等方法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古安主张要像儿童一样自然习得语言,因此在初级阶段不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而应该重视语音和口语教学,同时语言学习中也要注重文化知识的灌输。在古安自己编写的教材中,他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分解成许多意义上有联系同时按顺序排列的小片段,这些片段又组成一个个的系列,然后再根据这些系列组织语言材料。在依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过程中,特别突出动词的使用,把动词作为语言的中心。古安1880年在巴黎初版了他的系列教学法著作,该著作被霍华德·斯旺(Howard Swan)和法国人维克多(Victor Betis)合作翻译成英文The Art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语言教学艺术》),并于1892年在伦敦出版。古安系列教学法在1902年被英译者之一霍华德·斯旺引入东吴大学进行英语教学。文焕章(J.Endicott)在看到英译版的《语言教学艺术》时被深深吸引,并且相信古安系列教学法对汉语口语的学习一定大有裨益。于是,1908年文焕章以古安系列教学法为指导编写了一本汉语口语教材《华英联珠分类集成》(A Course of Lessons in Spoken Mandarin),这是古安系列教学法最早用于汉语教材编写的尝试,在汉语教材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二、《华英联珠分类集成》的结构安排

《华英联珠分类集成》全书共100课,内容分12个方面展开,包括开门(第1课)、早晨(第2课)、上油(第3-5课)、搭火(第6-9课)、早饭(第10-19课)、起旱(第20-25课)、换钱(第26-28课)、讼事(第29-36课)、宣讲格言(第37-54课)、讲评书(第55-79课)、著名妇女(第80-93课)、西蜀故事(第94-100课)。除了“开门”和“早晨”两个部分只有1课组成以外,其他各个部分由数量不等的“课”组成,同一个部分下的各课之间形成一个主题,内容上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起旱”部分,由“先生讲夫价”、“收拾行李预备上路”、“先生坐轿子起身上路”、“轿子才抬上路”、“轿子抬在路上”、“晚上拢了栈房”六课组成,讲述了从订轿夫、收拾行李、上路、住宿的全过程。全书中每课由十几到二十几个句子组成,均占两页篇幅,左页为英文,右页为中文,呈英汉对照形式。在这些句子下面,即每页最下端是和本课内容相关的俗谚语,同样为英汉对照形式。此外,没有语音、词汇、语法、练习等其他内容。

三、《华英联珠分类集成》的编写理念

作者文焕章非常认同古安的教学方法,认为古安的方法建立在被人忽视的教育学原则上。他主动尝试将古安系列教学法应用于汉语口语的教学,他编写的这本口语教材,充分体现了古安系列教学法的原则。

(一)“句本位”的原则

古安主张自然习得语言,把句子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这样有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句义。文焕章编写的这本口语教材,全部由句子构成,没有词汇教学。作者认为学习并且说出完整的句子非常重要。因此,他推荐学生应该先通读英文译文,对每课的大义进行整体把握和理解,然后阅读前面的几句,并记住它们。这时再将课本交给中文老师,让老师缓慢而清晰地读出第一句,如果能听明白,就跟着老师重复一遍,如果听不明白,就要让老师再重复一遍,直到能够完全听明白为止。然后,学生要不断地重复练习,直到能清楚地复述句子为止。如果一开始某些字的发音有困难,或者记不住语调,不要大惊小怪,因为第一步关键的问题是学会辨听。当能够自如地重复第一个句子的时候,就继续练习下一个句子。建议不要常去看书,一开始可能学几个句子就会感到吃力,但只要坚持练习,不出几个月就能掌握全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辨听老师的语音,然后再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和直接法的观念相契合。因为在他们看来,通过感知去模仿,是外语学习的基础,这样会使语言学习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和古安的做法一样,作者文焕章把每课中的若干句子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形成一个系列。如第二课《早晨》,第一题《早晨起来》,共有16个句子组成,具体如下:

1.先生将才睡醒了。

2.吒开口打呵嗐。

3.把眼睛揉一下。

4.把身子翻过来。

5.把头抬起。

6.看钟走到六点了。

7.先生把身子坐起来。

9.把罩门拿着。

10.把罩门分开。

11.把罩门挂在罩钩上。

12.把双足伸下来。

13.把双足放下地。

14.把鞋穿起。

15.把身子立起。

16.伸懒腰。

这16个句子把先生睁开眼睛到下床穿好鞋后伸懒腰的整个过程详细地描述出来,是由“睡(醒)、开(口)、打(呵嗐)、揉、翻、抬、看、走、坐、、拿、分、挂、伸、放、穿、立、伸”等动词形成的一个动作系列,体现了“突出动词使用”的特点,其中“把”字句有11个句子,占了很大的比重。

后面的课程,有的是讲述一件事情或述说一个故事。虽然从内容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从形式而言,这些课程不是段落的形式,而是由一个个语义上连贯的单句组成。不过作者会把同属一个段落的句子放在一起,和构成下一个段落的句子之间空一行,以示句群上的区分。如第九十六课西蜀故事之第三题《李冰兴水利》,共有20个句子组成,具体如下:

1.汉朝有一李冰

2.他为蜀中的太守

3.因见民间水利未兴

4.才用善法引导水来

5.他先亲到灌县

6.查看成都的水源

7.见水源处有一离堆

8.把水的来源阻挡

9.他就用些善法

10.把这离堆凿开

11.水利从此大兴

12.民田都得灌溉

13.成都一海子在今大慈寺内

14.没到子午二时水就上潮

15.他才铸一铜佛有数丈高

16.把这处的海子压住

17.他临死时又见灌县水怪未除

18.就叫次子用法把怪除灭

19.今时灌县尚建有二郎庙

20.这二郎即是李冰的次子

这一课用20个句子讲述了李冰父子兴修水利的故事,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作者没有采取段落的形式,而是安排成句子格式,并且每四句一组,形成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句群。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采用句子形式进行教学,体现句本位的教学理念。

(二)初级阶段忽视语法和汉字教学

古安系列教学法主张以自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习得语言,教学中完全不使用或尽可能少地使用母语。在初级阶段,不主张进行语法讲解,不展示成语,不解释复杂的句式结构等。因此,全书没有任何语法内容。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以自然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掌握汉语。

另外,古安系列教学法运用于汉语教学时,还需要考虑到汉字问题。作者强调在初级阶段,用耳朵分辨听到的句子,而后能够去模仿听到的内容就很不容易了,并不需要额外增加负担去认识汉字,因为课程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讲话。晚清时期,在西方人编写的汉语教材中,因为西方人对汉字比较陌生,在书中大多都有关于汉字的介绍和说明,或叙述汉字的起源,或介绍汉字演变的历史,或展示汉字的结构,或说明汉字的检索方法等等。而在这本《华英联珠分类集成》中,无论正文部分还是序言当中都没有任何关于汉字的内容,这和作者的主张是分不开的。

(三)学习俗谚语等地道的语言

很多中国人,特别是中文老师对谚语都如数家珍,文焕章希望学习者尽早养成学习汉语谚语和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的习惯,学生要鼓励老师多讲这方面的内容。作者认为,不必解释这些谚语和俗语的大意,因为没有什么大的用处,还很折磨人,这就像不能给莎士比亚名著的段落或第二十三节诗篇总结大意一样,汉语谚语也无需过多解释。正因为对汉语谚语和约定俗成的固定表达方式的重视,作者在每课的句子后面都列有和课程主题相关的谚语或其他固定表达方式。如“讼事”主题部分:

第廿九课讼事 第一题讲人情才赊账 看穿世界须缄口,识破人情只点头第三十课讼事 第二题因要账就成讼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第三十一课讼事 第三题批准出票 公事一张纸第三十二课讼事 第四题差人执票叫人 官好见狗难见第三十三棵讼事 第五题开单送案 衙门深似海,弊病大如天第三十四课讼事 第六题挂牌听审 饿死莫做贼,气死莫告状第三十五课讼事 第七题问明押追 活阎王不嫌鬼瘦,鸡脚杆刮得出油第三十六课讼事 第八题具结完案 赢了官司输了钱

“讼事”这个话题由八课组成,描述了诉讼原因、发起诉讼、诉讼过程、诉讼结果的全过程,俗谚语部分也和整个诉讼过程相契合,“看穿世界须缄口,识破人情只点头”——提起诉讼的缘由;“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决定诉讼;“公事一张纸”——发传票;“官好见狗难见”、“衙门深似海,弊病大如天”——讲述打官司过程中的官场黑暗与艰辛;“饿死莫做贼,气死莫告状”——展现一场艰辛的诉讼下来后的心境;“活阎王不嫌鬼瘦,鸡脚杆刮得出油”——揭露衙门对诉讼双方经济上的搜刮;“赢了官司输了钱”——告知官司的结果。

另外,为了学习地道汉语,并能学以致用,这本书前面的课中使用的是中国人说的“土话”,口语化程度非常强,对课程的主题而言也是非常合适的。随着学习内容和汉字的增多,后面的课选用书面材料,以官话写就。这也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选取中国历史、文化等语料

《华英联珠分类集成》中安排了大量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内容,目的在于补充语料,通过这些语料展示汉语的语法、句式、成语等。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的输入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汉语。包含中国历史文化语料的内容有“宣讲格言”、“著名妇女”和“西蜀故事”三个部分。

教材的“宣讲格言”部分共包括十八课,首先说明设坛宣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明道理晓善恶,然后通过大舜行孝、孔融让梨、岳飞尽忠、赵氏孤儿、陕西商人师徒的故事、林放问礼、伯夷叔齐不食周朝米、田横守义、杨震清白传家、句践发奋10个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从正面告诉人们要讲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又用5个反面典型故事告诫人们不纵欲、不嫖娼、不赌博、不浪费、不奢华、不吸烟。

第八十课至第九十三课组成了“著名妇女”这一板块,展现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涌现出的杰出女性,她们是道德的楷模,深受中国百姓的爱戴。这些故事既包括教子成名的良母,也有善谏劝夫的贤妻;既有才华横溢的才女,也有舍命护君的后妃、舍命全忠义的英雄母亲。除了正面形象的妇女以外,还记述了红颜祸水褒姒和杨贵妃的故事。这一部分选用了孟母三迁、欧母画荻、褒姒一笑失天下、杨贵妃红颜误国等广为流传的故事。

因为该书是为了西部学生学习汉语编写的教材,学生还应该了解所在地的有关知识、文化和历史,因此作者选取了“西蜀故事”作为语料进行学习。通过这个部分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到这里的历史,亲见留存的相关遗迹:汉朝时期成都太守文党后推行教育,人们建庙纪念他;唐朝剑南节度使李德裕建筹边楼,恩威并施使夷人归服保边境平安,如今筹边楼地基尚存;汉朝李冰父子兴修水利灌溉农田,人们建二郎庙纪念李冰父子;后汉时期赵云立下赫赫战功,现在的骆公祠内还有他当年的洗马池,后人为他在洗马池旁设立了遗像。宋朝苏洵父子三人文名冠世,现今眉州城内的三苏祠还常有人来敬拜;明朝末年何公何母为尽忠全节自缢,后人建庙追思,留下何公巷;张献忠大杀成都城内官民,有七杀碑和斯文塚为证。这些紧密结合学习者所在地历史和遗迹的材料非常生动,学习者还可以亲自去参观,学习效果也会大为不同。

作者选取这些语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汉语知识,而且还会对中国思想、理想、历史和人物等重要内容有所了解,因为语言、文学、机构、法律、社会以及人们的信念是不能被预先设计的,是发自内心自然天成的种族自传,通过语言的学习可以进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通过中国人的视角观察周遭的世界。本书旨在成为对现有汉语学习教科书的有益补充。另外,这样的选材还可以让学生保持兴趣地进行口语交流。《华英联珠分类集成》一书中这类教学内容共有64课,占据了全书的一半以上。

四、《华英联珠分类集成》的借鉴意义

文焕章最早将古安系列教学法引入汉语教学之中,《华英联珠分类集成》一书是他在古安系列教学法指导下进行汉语教材编写的初次尝试,为我们的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首先,注重吸收最新教学理论。作者将当时最新的古安系列教学法用于汉语教材编写,打破了以前的语法翻译法指导下的教材编写模式。其“句本位”的教学理念,倡导的是“语块教学”,虽然作者并没有指出这一概念,但无论其课文的构成还是对俗谚语的重视,都体现了这一观念。“语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习者语言信息产出的效率,也有助于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和流利性。时至100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教学理念仍不过时。

其次,注重文化教学。语言的教学与学习离不开文化因素,文焕章注重结合学习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加入相关的文化内容。该教材为西部地区的传教士学习汉语所用,他在文章选材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和当地相关的历史文化,专门设置了“西蜀故事”这一部分,结合当地的遗迹讲述蜀地历史上的名人轶事。

再次,关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作为汉语教材,作者的关注点并不限于语言本身,甚至对如何构词成句以及汉字结构和书写等不做讲解,而是大量选取了和中国人的思想、精神领域相关的语料,如“宣讲格言”中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思想的展现以及从反面事例说明淫、嫖、赌、奢等行为的态度,“著名妇女”中对传统美德女性的褒扬和对红颜祸水的批判。作者注重深层次的语言学习,希望学习者能够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领悟汉语的真谛。

最后,强调学习地道的语言。该教材选用了很多方言土语,以适用于在四川生活的学习者的需要。同时语料非常口语化,贴近现实情境,方便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这类的语料特别体现在前28课中。

除了教材内容上的安排以外,形式的设计也不容忽视。作者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便利,每课只占两页篇幅,英汉对照,免去了来回翻书的烦恼。

当然,作为首部“古安系列教学法”指导下的汉语教材,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是毋庸置疑的。在“句本位”的观念指导下,全书全部由句子构成,并且不设语法和生词等内容。作者通过动作序列组织句子,所以动词出现频率非常高,特别是前38课中。由于同样的原因,“把字句”的数量也非常之多,共511句,占全书2132个句子的大约24%,在前28课中,“把字句”的占比更是高达62.2%,这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上的单调。而在教材的后半部分,为了保持“句子”形式,作者将成段文字,一句一句地断开展示,在形式上体现了“句本位”,但在内容上却有损于完整性和连贯性。并且这样被人为断开的句子很多不是完整的,容易造成对学生的误导。另外,作者对新理论的应用有些生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太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法,作者在采用古安系列教学法的同时,应该兼顾和结合其他不同的教学法。

作者编写这本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口语教学,因此作者完全忽视初级阶段的语法、汉字教学等等,古安系列教学法将儿童母语学习的方法用于第二语言教学,有其可取之处,但儿童母语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又不完全相同。作者对古安系列教学法积极贯彻,也将二者混同起来,显然也是不恰当的。作者一直强调要让学习者以自然的状态循序渐进地学习语言,但是在教材中,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一系列的动作,这种做法对学习者的习得顺序关注不够,习得的难易程度不能掌控。

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作者更注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书中体现中华精神世界和历史文化的内容,占据了全书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这些内容以叙述体的形式呈现,更适合阅读教材,远不及对话体更适合口语教学。

何 稀:《文焕章〈华英联珠分类集成〉分析》,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J.Endicott:ACourse of Lessons in Spoken Mandarin,Chentu:Canadian Methodist Mission Press,1908.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法教材
学汉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