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序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框式介词习得偏误研究
——以“在……上”为例

2018-01-30高顺全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遗漏语序偏误

高顺全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国上海200433)

一、引 言

以往的二语习得语法偏误研究主要是两个路子:不分国别(语别)的研究和分国别(语别)的研究。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普遍语法,后者的理论基础则是语言迁移(母语负迁移)和对比分析。前者认为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某种目的语时所表现出来的偏误具有共性,后者则认为母语不同,由负迁移造成的偏误也因此具有个性。

语言类型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二语习得方面,语言迁移的作用是存在的,但同一类型的不同语言在母语迁移方面可能存在共性。可以把语言类型学作为基础理论,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在我们看来,语序类型学可以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语言学方面的支撑理论,这应该是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特别是偏误分析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二语学习者在偏误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既与具体的母语语言迁移有关,也应该与其母语的语言类型有关。偏误表现既有母语个性,也应该有类型共性。语言类型的标记性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预测学习者的难点和偏误,开展语序类型导向的习得研究将会取得一些更富有价值的结论。

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在语序类型方面相较于世界其他语言来说很有特点。以往的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习得研究主要表现为不分国别的研究如赵葵欣(2000)和黄理秋、施春宏(2010)以及刘梅(2011)和分国别的研究如林齐倩(2011)、杨正梅(2012)。个别研究介于分国别和不分国别之间(如崔希亮,2005),不过并没有明确地把语言类型作为研究的视角。本文选取“在……上”(以下称为“在X上”)为对象,采用“假设—验证”的研究方法,尝试进行一次语序类型学理论导向下的汉语二语语法偏误研究。

二、语序类型学与汉语框式介词偏误假设

(一)介词与语序类型

跨语言的研究表明,介词与名词的组合可以有三种可能:

甲:Pre.+N 乙:N+Pos. 丙:Pre.+N+Pos.

第一种组合中的介词叫前置词,第二种组合中的介词叫后置词。在第三种组合中,名词前后各有一个介词,形成一个框架,叫框式介词(刘丹青,2002)。

根据语序类型学的研究,有些语言只有前置词,如英语。此类语言为VO语言,也可以称为前置词型语言,其介词短语和动词的语序为VPP;有些语言只有后置词,如日语。此类语言为OV语言,也可以称为后置词型语言,其介词短语和动词的语序为PPV。

汉语的介词大部分是前置词,近年来有学者(刘丹青,2002、2003)把传统所说的名词后附的方位词称为后置词。这样就可以把“在……上/中/下”之类的语言形式看作框式介词(刘丹青,2002),也有学者称之为“介词框架”(陈昌来,2002)。如此一来,汉语既有前置词,也有后置词,同时还有框式介词。与此同时,汉语兼有VO语言和OV语言的语序特点:既有PPV语序,也有VPP语序。

在世界语言中,有框式介词或介词框架的语言并不多。因此它可以看作是汉语相较于其他语言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关于汉语的框式介词或介词框架,刘丹青(2002、2003)、陈昌来(2002、2014)和王群(2015)等都有过详细的论述,本文不赘。

(二)基于语序类型学的汉语框式介词习得偏误共性假设

本文以典型的框式介词“在X上”为例进行研究。思路为“假设—验证”:基于某一语言或认知理论假设学习者在习得该语言项目时可能会有的偏误倾向,然后通过对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实际语料的客观统计、描写和分析进行验证。

如果根据普遍语法,那么无论母语为何种语言的学习者,其中介语特点包括偏误表现都是大体一致的,表现出一种普遍共性,或者无明显的分国别规律。如果根据母语迁移理论,那么不同母语的学习者的偏误表现应该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母语单一个性。

如果根据语言类型学,那么母语为同一语言类型的学习者,受到的语言迁移影响是相同的,由此产生的偏误表现应该会表现出一种共性而不是“一种语言,一个特点”,这种共性不同于其他语言类型学习者的偏误表现,我们称之为类型共性。基于语序类型学理论,我们可以对二语学习者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的偏误共性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母语为VO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容易发生遗漏后置词的偏误,不会或很少发生遗漏前置词的偏误;而母语为OV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容易发生遗漏前置词的偏误,不会或很少发生遗漏后置词的偏误。

假设2:母语为VO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容易发生误加前置词的偏误,不会或很少发生误加后置词的偏误;而母语为OV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容易发生误加后置词的偏误,不会或很少发生误加前置词的偏误。

假设3:汉语既有PPV语序,也有VPP语序。因此,VO和OV两种母语语言类型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都可能产生语序偏误。由于汉语介词短语和动词之间的语序是PPV占优势,因此在汉语中介语中,更多的语序偏误表现应为VPP,且母语为VO语言的学习者的这种偏误倾向要比母语为OV语言的学习者更加明显。

除了语言迁移之外,大脑认知加工方面的特点也会影响到语言项目的习得,因为二语习得在本质上是一个认知过程。学习者会把一些大于词的语言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即语块(chunk)来记忆、理解、加工和使用,而汉语的框式介词都可以视为一种半固定语块。由于汉语框式介词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学习者在认知(意义把握)不全面的情况下,容易从形式入手。因此,基于这种认知上的共性,假设2可以修正为:

假设4:所有的二语学习者在认知上都可能有把汉语框式介词语块化的倾向。也就是说,母语为VO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也会有误加后置词的表现,母语为OV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也会有误加前置词的表现。

下面就根据对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实际习得情况描写来验证这些假设。

三、框式介词“在X上”的偏误表现

(一)中介语语料说明

本文使用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该语料库仍在建设阶段,目前已有200万字左右。我们根据研究的需要,从语料库中调出母语分别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以及日语和韩语的学习者的语料进行描写统计。在上述语言中,日语和韩语为OV(后置词型)语言,其余语言为VO(前置词型)语言。由于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语料较少,且考虑到它们有较为密切的亲属关系,所以把它们合为一组(为了行文方便,以下简称“法西意”)。这样,本文考察的语料及分组情况就是:

VO语言组:英语母语者(14万字),法西意母语者(11万字)

OV语言组:日语母语者(32万字),韩语母语者(38万字)

本文有效语料的检索方法为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即首先检索出全部形式上“在X上”输出用例(不考虑其是否符合汉语语法);然后通过人工干预,找出中介语语料中根据汉语语法应该使用但学习者却没有使用的“在X上”。两者均视为有效研究对象。

我们按照上述标准,对两个语言类型组约95万字的汉语中介语语料进行了穷尽式检索和人工干预,共发现594个“在X上”输出用例。我们对全部594个“在X上”用例进行了结合上下文语境的人工综合分析判断,共发现182个用例存在偏误,偏误率为30.6%(182/594)。下面分析其具体的偏误表现。

(二)框式介词“在X上”的偏误表现

跟框式介词“在X上”有关的偏误主要有遗漏、误加、错序和误代四种类型。遗漏包括前置词“在”和后置词“上”的遗漏,误加同样包括前置词“在”和后置词“上”的误加。错序指的是框式介词“在X上”和动词之间的前后语序错误。误代指的则是该用别的介词但学习者却错误的使用了“在”或“上”。例如:

(1)a人们仍然马路上扔掉垃圾,而且在公共场所也没有排队。(遗漏“在”)

b学生在桥 站着。(遗漏“上”)

(2)a在汽车上没有空的坐位。(误加“在”)

b身体不健康也会在外貌方面上有巨大的影响。(误加“上”)

(3)a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发现一个新的足球在沙发上。(“在X上”错序)

b人在身上穿的衣服也都很现代的。(同上)

(4)a在舞台上看下去,老师们的脸上带着微笑。(“在”和“从”的误代)

b在电梯上碰到了邻居,可是没有打招呼。(“上”和“里”的误代)

在上面四种偏误中,遗漏、误加和错序这三种偏误产生的原因跟学习者母语负迁移有密切的关系。误代偏误主要是由于目的语(汉语)规则掌握不全面造成的,与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关系不大。因此下面主要分析跟学习者母语负迁移有关的三种偏误。

汉语的框式介词“在X上”主要有四种句法分布:动词前、动词后、主语/话题位置和定语位置。我们在语料分析中发现,这四个位置上的“在X上”都可能存在偏误。

1.英语母语学习者的偏误表现

在英语母语者的全部124个输出用例中,共发现37个偏误用例。其中遗漏偏误19例,占全部偏误的51.4%(19/37),误加偏误6例,占全部偏误的16.2%(6/37),错序偏误8例,占全部偏误的21.6%(8/37),另有4例为误代偏误。

在19例遗漏偏误中,18个用例都是遗漏后置词“上”,占全部偏误的48.6%。例如:

(5)a因本人不慎,今天早上在公共汽车丢失红色的诺基亚手机一部。

b这四点意味着我们在网络花前所未有的时间。

c第一个星期,在我的中文课我觉得很笨,因为我有很多聪明间学们。

d在婚礼,牧师会问你,“你是否愿意嫁给他吗?”

(6)海风吹的时候,我喜欢躺下沙上,听风吹的声音。

关于例(6),本族人的说法是“我喜欢躺在沙上”,其中蕴含了“下”这一动作趋向。学习者在动词“躺”后面同时用了趋向补语“下”和处所词语“沙上”,结果导致偏误产生。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习者可能具有汉语不能说“躺下在沙上”这样的语法意识。因此,这个“在”的“遗漏”可能是学习者有意为之的。

在6例误加偏误中,前置词“在”的误加有3例,全部发生在主语/话题位置;后置词“上”的误加有3例,均表现为“在X方面上”。例如:

(7)a从那里会看,在海上有很多帆船,它们的帆布五颜六色。

只有1例可以理解为遗漏前置词“在”,用例如下:

b在杂志上,广告上,经常有他们的照片。

(8)a中国不必模仿西方,但是在有些教育方面上需要有所改变。

b不单是在科学方面上,也是跟我们自己的心里有关系的。

全部8例错序偏误均表现为PPV-VPP偏误,即本应用PPV语序,但学习者用了VPP语序。例如:

(9)a找的时候,我睡着在英国朋友的软席上。

b因为我们什么可以做在网上。

2.法西意母语学习者的偏误表现

在母语为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学习者的全部101个输出用例中,共发现34个用例存在偏误。其中遗漏偏误20例,占全部偏误的58.8%(20/34),误加偏误6例,占全部偏误的17.6%(6/34),错序偏误4例,占全部偏误的11.8%(4/34),另有4例为误代偏误。

20例遗漏偏误中的19例均为遗漏后置词“上”,占全部偏误的55.9%。例如:

(10)a同学们东张西望的一个声音也不发,老师就反了身拿起粉笔在黑板写了一些字。

b在山的时候我们看到猴子,有一个猴偷我的朋友的帽子。

c晚上我喜欢在电视看踢足球比赛。

d比如说,很多年轻人不看书,只跟朋友在网络玩。

只有1个用例可以理解为遗漏前置词“在”。用例如下:

(11)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男孩儿躺着地上呼叫,被很多人围着,仔细地一看认出了那熟

悉的面孔。

这个用例和例(6)有相似之处,动词“躺”后面有持续体标记“着”,学习者不知道应该说“在地上躺着”或“躺在地上”(蕴含“躺着”),但可能具有汉语不能说“躺着在地上”这样的语法意识或知识,也就是说,上例可能也不是无意识的遗漏“在”。

在6例误加偏误中,有5例为误加前置词“在”。例如:

(12)a第二天我们都非常累,连在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因为我们都在家里看电视。

b在世界上所有的父母爱他们的孩子。

c天气八成冷,怪不得在马路上没有人。

1例为误加后置词“上”。用例如下:

(13)在西班牙上,人们的母语是西班牙语。

4例错序偏误有3例表现为PPV-VPP偏误。另外1例的情况正好相反,为VPP-PPV偏误,即本应用VPP语序,结果学习者使用了PPV语序。如:

(14)a我先在我的包里仔细地找,然后看在地上是否把手机丢下来。(PPV-VPP)

b人在身上穿的衣服也都很现代的。(VPP-PPV)

3.日语母语学习者的偏误表现

在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的全部228个输出用例中,共发现64个输出用例。其中遗漏偏误24例,占全部偏误的37.5%(24/64);误加偏误22例,占全部偏误的34.4%(22/64);错序偏误9例,占全部偏误的14.1%(9/64)。另有9例为其他类型偏误。

在日语母语者的24例遗漏偏误中,有17例表现为遗漏“在”,占全部偏误的26.6%。例如:

(15)a我们坐电车去机场,电车上很兴奋地看着旅行指南,心中充满期待。

b我不去商店买东西,网上买。

c我梦想世界杯的决赛上日本队和中国队比赛。

另有7例表现为遗漏“上”,主要表现在动词前位置上。例如:

(16)a我和爸爸在沙滩喝啤酒,互相分享秘密,像朋友一样。

b我在街常常跟服务员说话。

c我们常在Face Book联系吧!

d很多朋友给我开晚会,所以从五月到八月我的周末大部分花在那些晚会。

在22个误加用例中,有15例表现为误加“在”,占全部偏误的23.4%。例如:

(17)a但是在马路上有冰。

b在桥上站着一个学生。

c在世界上吸烟的人越来越少,不过在中国,我看来现在也很多人吸烟。

另外7例表现为误加“上”。如:

(18)a在日本上买的真版是五千多日元。

b在日本古代上,美的观念跟现在的有一些差异。

日语母语学习者“在X上”的错序偏误数量不少,但规律不太明显。例如:

(19)a学生站着在桥上。

b三人又回到了电动车上,开在回家的路上。

c当我乘在前往沈阳的火车上,看到了太阳落入地平线下时,感动得无法言语。

d他带电工工具在腰上跟女朋友谈了。

(19a)是典型的PPV-VPP偏误(同类偏误还有1例);(19b)表面看起来是PPV-VPP偏误,但汉语本族人并没有“在回家的路上开”这种说法(同类偏误还有2例);(19c)也是如此,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动词问题——汉语的“乘”没有这种用法(同类偏误还有1例);(19d)不能只做PPV-VPP偏误理解,因为“带在X上”本身是可以的。

4.韩语母语学习者的偏误表现

在母语为韩国语的学习者的全部141个输出用例中,共发现47个输出用例。其中遗漏偏误18例,占全部偏误的38.3%;误加偏误15例,占全部偏误的31.9%;错序偏误7例。另有7例为其他类型偏误。

在18个遗漏偏误中,有10例为前置词“在”的遗漏。例如:

(20)a人们仍然马路上仍掉垃圾,而且在公共场所也没有排队。

b我不太去家里外面去玩,网上做游戏。

c我觉得很软的基础上,即忽视法律,建房子,即经济发展,有什么用?

另有8例为后置词“上”的遗漏。例如:

(21)a前几天留学生办公室的老师在公费生欢迎会说:“这个星期六我们大学打算为你们安排

一个旅行。”

b我们三个想一想在火车怎么好玩儿,不过谁也想不出来了。

c回家以后我在facebook做短信,那天的什么事。

d另外有些公司发现,他们花很多资金和精力在培训女性工作员,而如果她们离开工作,

公司会有经济和人力资源的损失。

在15个误加偏误中,误加“在”的有9例。如:

(22)a在汽车上没有空的坐位

b我想,在地球上人类出现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爬山了。

c在山上有一个庙,庙里有三个和尚。

误加“上”有6例,其中5例为“在X方面上”。例如:

(23)a在公共汽车里上,我教他们我们系的主题歌和系口号。

b在法律方面上,每个国家也有规矩。

c他在这个方面上跟不上我。

在7例错序偏误中,有4例为PPV-VPP偏误;另外3例则正好相反,为VPP-PPV偏误。例如:

(24)a考试以后要是你不能看到我在课上,就是我骑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了。

b现在许俊在故乡的医疗室,他的旁边只有一个病人卧着在床上。

c许多吸烟者扔掉吸完的香烟的时候常常在马路上丢弃。

d汽车出发以后就我发现了,我的钱包在汽车上留下了。

四、“在X上”的偏误倾向与预期假设

为了更直观地发现不同母语学习者“在X上”的偏误倾向,我们把上节中的偏误类型数据整理成下表:

表1 “在X上”的主要偏误表现

可以看出,在不同母语学习者输出的中介语中,跟母语负迁移有关的三种偏误都是“在X上”的主要偏误,所占比例都在85%~90%之间。四个语言组的偏误倾向既表现出一些类型共性,也存在一些普遍共性。下面进行具体讨论。

(一)“在X上”的偏误共性及讨论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框式介词“在X上”的偏误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1.VO语言组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遗漏后置词“上”的偏误倾向,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偏误(都占到50%左右);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误加前置词“在”的倾向;基本上没有遗漏前置词“在”的偏误倾向(两个语言组均只有1例,可视为偶发性错误)。

2.OV语言组:前置词“在”的遗漏偏误都是各自最突出的偏误,两者在各自的偏误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接近,都在20%以上;前置词“在”的误加倾向也都比较严重,都是各自位居第二的偏误;后置词“上”既存在误加倾向,也存在遗漏倾向,且两者比较接近。

3.VO语言组和OV语言组都存在一定比例的错序偏误。且以PPV-VPP偏误为主。

4.VO语言组的偏误明显表现出后置词遗漏“独大”的倾向,OV语言组的偏误则突出表现为前置词“在”的遗漏和误加“双多”。

把上述特点与本文之前提出的假设做一对照,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框式介词“在X上”的偏误表现方面,基于语序类型学划分出的语言组之间存在类型共性。本文在假设1曾经预测:母语为VO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容易发生遗漏后置词的偏误,不会或很少发生遗漏前置词的偏误;而母语为OV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容易发生遗漏前置词的偏误,不会或很少发生遗漏后置词的偏误。

上述特点1和特点2表明,假设1基本上是成立的。只是我们本来预测OV语言组的学习者“不会或很少发生遗漏后置词的偏误”,但实际情况却是,日语组与韩语组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后置词遗漏偏误。不过我们发现,这是可以解释的,具体见下节。

特点3能够说明,本文的假设3也是成立的:母语为两种语言类型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都可能产生语序偏误。由于汉语介词短语和动词之间的语序是PPV占优势,因此在汉语中介语语料中,更多的语序偏误表现为VPP,且母语为VO语言的学习者的这种偏误倾向要比母语为OV语言的学习者更加明显。框式介词的这种语序错误是普遍共性,但同时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类型共性:上一节的分析表明,VO语言组的语序偏误全部都是PPV-VPP偏误,非常整齐;而OV语言组的语序偏误虽然也以此种偏误为多,但并非整齐划一。

本文的假设2(母语为VO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容易发生误加前置词的偏误,不会或很少发生误加后置词的偏误;而母语为OV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容易发生误加后置词的偏误,不会或很少发生误加前置词的偏误)不完全成立,因为中介语语料事实表明,OV语言组的学习者误加前置词的偏误倾向甚至超过了误加后置词。但由假设2修正而来的假设4(所有的二语学习者在认知上都有把汉语框式介词语块化的倾向。母语为VO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也会有误加后置词的表现,母语为OV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也会有误加前置词的表现)则是成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语块化这种认知共性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此产生的偏误表现为一种普遍共性。

总的来说,对中介语语料的实际分析表明,VO语言组遗漏后置词“上”的偏误在全部偏误中所占的比例远高于OV语言组此类偏误在全部偏误中所占的比例,这与我们的预期假设一致。OV语言组遗漏前置词的比例明显高于英、法西意,这一点也符合预期。即使是特点4也能够说明,VO语言组和OV语言组的偏误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类型共性。但OV组的偏误倾向不够突出,特别是其“双多”现象,是我们所没有预测到的。对此我们将在3.3节做出解释。

(二)“在X上”偏误的母语个性

从上表中我们也发现了框式介词“在X上”偏误的一些个性。具体表现为:第一,英语组后置词的误加偏误全部表现为“在X方面上”;而法西意组没有这种现象(其唯一的用例为“在西班牙上”,可视为偶发性错误)。前者表明,英语母语学习者未能很好地掌握虚化后表示“某一方面”的“上”的用法。第二,日语母语学习者前置词的偏误情况比后置词的偏误严重得多,韩语母语学习者则并非如此。相对来说,韩语组后置词的偏误倾向比日语组更加明显。第三,在错序方面,日语组的规律不明显,主要与动词相关;韩语组则是比较典型的语序偏误,且两种偏误(PPV-VPP和VPP-PPV)数量接近。

(三)前置词“在”误加倾向的解释

本文对中介语语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前置词“在”的误加是普遍现象,不仅是母语为VO语言的学习者,母语为OV语言的学习者也会出现这种偏误。特别是在主语/话题位置和定语位置。为什么会如此?我们认为,除了学习者会把“在……上”作为一个语块来整体记忆、使用这一认知共性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语主语/话题和定语这两个句法位置往往会要求前置词“隐”,而学习者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中规律。

很多语法学者如陈信春(2001)、刘丹青(2002)、储泽祥(2004)、陈昌来(2014)和王群(2016)等都讨论过汉语介词的隐现问题。刘丹青(2002)认为,“在X上”之类的是双重赋元框式介词,其前后两个标记都有“赋予题元的作用,造成语义冗余,其中至少一端在一定句法条件下可以省略成为单纯的PreP或PosP”。

我们认为,汉语的前置词和后置词在“赋予题元”方面是有分工的。介词引进的名词在语义上是动词的论元。动词的性质有强弱之分,汉语的介词在性质上也有强弱之分。“上”这样的由名词语法化而来的后置词是“弱介词”,其功能是为弱动词即存在动词包括“在”、“有”和“是”等介引处所,这种动词是属于名词自身的动词:表示存在和领有。例如:

(25)a书在桌子上 b树在山上

(26)a桌子上有书 b山上有树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在”和“有”都是弱动词,这时后置词“上”是唯一赋予题元(处所)的介词。存在动词的处所和名词之间可以构成领属关系,如“桌子上的书”和“山上的树”,这时处所论元就变成了定语,弱动词“在”不能在句法结构表层出现,因此汉语定语位置上含有存在和领有关系的处所词只需要后置词,不能使用“在”,如不能说“在桌子上的书”和“在山上的树”。但学习者没有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则,因此不论是VO语言还是OV语言的学习者,在定语位置上都可能出现误加前置词的倾向。例如:

(27)a*在世界上重要的问题,汽油大大的。

b*因为在地球上的大部分人会说汉语。

而“在”这样由动词语法化而来的前置词是“强介词”,其功能是为强动词主要是动作动词介引处所论元。如果句子中的动词是这样的强动词,那么前置词“在”的存在就是必要的。例如:

(28)a他在操场上打球。 b他在操场打球。 c*他操场上打球。

如果动词不是这样的强动词,而是表示存在、领有这样的弱动词,其参与构成的往往是存现句,这时主语/话题位置的“在”必须隐去。学习者不明白目的语这一语法规则,自然会说出下面的句子,其偏误表现就是前置词“在”的误加。例如:

(29)a*在街上有很多的人卖纪念品。 b*在沙发上躺着一个人。

如果我们关于汉语前置词的介词性强于后置词的介词性这一观点成立,那么学习者就可能有这样的语法意识:汉语的“在”更像是一个介词。既然如此,OV语言组“在”的“双多”现象就不难理解了:遗漏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误加则是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全面的结果。OV语言组则不存在遗漏现象,只可能误加。

基于这种分析,我们甚至可以在此提出一个偏误蕴含假设:

VO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会误加前置词,但很少误加后置词;OV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框式介词时,既会误加后置词,也会误加前置词。

五、结 语

二语习得偏误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语言迁移和认知机制是最重要的两个内在因素。以往对语言迁移的认识局限于母语迁移,并习惯把中介语偏误成因归咎于母语负迁移,且很容易得出学习者偏误具有单一母语个性的推理或结论,这是大量分国别(语别)偏误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语序类型学,认为母语为同一类型的二语学习者在习得某一语言项目时产生的偏误可能具有类型共性。我们采用“假设—验证”的研究方法,以具有汉语特色的框式介词为研究对象,以“在X上”为个案,通过对分语言类型组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描写统计和分析讨论证明,偏误的类型共性是存在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比普遍共性和母语个性更为明显。我们相信,本文的研究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框式介词的偏误研究。

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陈昌来:《汉语“框式介词”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

陈信春:《介词运用的隐现问题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储泽祥:《汉语“在+方位短语”里方位词的隐现机制》,《中国语文》,2004年第2期。

崔希亮:《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5第3期。

黄理秋、施春宏:《汉语中介语介词性框式结构的偏误分析》,《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

林齐倩:《韩国学生“在NL”句式的习得研究》,《汉语学习》,2011年第3期。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当代语言学》,2002第4期。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刘 梅:《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统计的表抽象意义的“在X上/下”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王世群:《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杨正梅:《泰国留学生习得“在”字框式介词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赵葵欣:《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介词的调查》,《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遗漏语序偏误
遗漏的光阴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遗漏焦虑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你会收集数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