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锦:在繁华笔墨中书写人生
——访著名书法家 魏锦
2018-01-30刘晓旭
⊙文/本刊记者 刘晓旭
魏锦中国商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会员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繁忙的时代,人们每天奔波于上下班的路上;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虚假的时代,人们基本沟通在软件程序上;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虚荣的时代,人们更愿意根据价格评价事物。但在魏锦老师笔下书写出来的却是不同于这个时代大趋势下的繁华人生。
【 励志于心,残而不废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魏锦出生在湖北襄阳的一个偏远农村,在魏锦一岁多时被村里医院诊断其右手臂及左腿患有一种先天性萎缩肌无力症,医院建议父母带魏锦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医治,否则很可能终生残疾。魏锦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加上当地土地贫瘠,魏锦的哥哥姐姐还年幼,一家人的生活极度不富裕。父母支付不起巨额的医药费给魏锦医治,只能抱着他含泪回到了小村庄继续生活。
幼小的魏锦那时还不明白身体的残疾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懵懂中,魏锦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的老师教同学们用笔写字,魏锦也和同学们一样用右手握笔写字,但写出来的字却歪歪扭扭不像样子,老师认为他不认真,多次批评他,魏锦当时就想:“既然右手写不了,那就用左手写字。”于是,当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时,他就安静的坐在教室里用左手练习写字。
魏锦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时,字全都向一侧倒,左手拿笔很是不舒服,手指经常被笔磨破,但看到同学们都能写字,我很羡慕,我也想要写字。”仅凭着这一股不服输的想法,无论春夏秋冬,魏锦一直坚持着用左手练习写字直到魏锦高中毕业。
魏锦高中毕业后,因为身体残疾,没能如愿进入大学的殿堂。魏锦只能继续回到小村庄种田维持生计,但因为身体残疾,农耕对他来说更是沉重的负担,甚至收入根本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当时的生活很艰难,因为身体不便,做起农活来总是不能得心应手,村里种水稻,我速度赶不上别人,种的也没有别人好,那时候的生活很是艰难。”
也许是上帝看到了这个年轻人无限的潜力。适逢春节,家里有人上门求写春联,这给了魏锦灵感,他试着写了几幅春联到集市上叫卖,买春联的人络绎不绝,这给魏锦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光明。
“我开始尝试着在集市上摆摊卖春联,那时候总有一个姑娘来我的摊位前看我写字,一看就是一整天,她跟我说‘魏锦,你教我写字吧,我很崇拜你,收我做徒弟吧。’,她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里。”魏锦笑着回忆道。
【 以心为本,贯彻始终 】
九一年魏锦和这位集市相遇的姑娘幸福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很快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有了圆满家庭的魏锦在欣喜之余,又再一次面临了生活危机,家里人数增多开销增大,卖春联只是季节性的生意,从春到夏到秋还是要靠农耕来维持生计,魏锦为生活发愁,每当他烦躁困扰之时,练字成为了他最大的慰藉,家里摆满了他写的字。
魏锦书法作品
一天电视里播放著名书法家杨再春老师的访谈节目,一下便吸引住了他。在这之前他根本不知道书法是一门艺术,他只知道用毛笔写字叫毛笔字。几年的艰苦书写,他完全是为了养家糊口。通过杨老师的讲解,他终于明白了书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杨再春老师当时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第一次对书法有了不同的认识,我发现自己只是对书法略懂皮毛,我想学习真正的书法艺术!”
这种想法一旦在心里扎根就开始疯狂的生长,魏锦拿着自己的作品来到县城,希望可以参加县城的书法艺术展览,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教自己书法的老师,但魏锦的作品并没有获得主办方的允许在书法展上展出。
“我当时以为自己写的字已经写的很好了,当我来到县城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我才知道自己的字还差很远,我的村庄很穷消息很闭塞,甚至在县城的书法展上我才第一次看到宣纸,我想要走出大山到外边找一位老师,继续深造。”
魏锦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同样爱好书法的妻子十分支持他,母亲虽然不懂书法但了解到儿子从小残疾不适合农耕,也支持他找一个更好的出路。就这样,魏锦带着不多的路费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魏锦来到北京,辗转找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书法篆刻班,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书法让他有机会见到了杨再春老师,魏锦在听过杨再春老师的授课之后非常激动,他决定给杨再春老师写信,他内心小小的期待着杨再春老师可以收他为徒。
魏锦书法作品
“我在信里跟杨再春老师说了我的身体情况,也表达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我在信里面夹了两幅我的作品,我当时想杨再春老师每天都那么忙,可能也没有时间给我回信,但老师能够看看我的故事看看我的作品,我光这样想着都感到非常高兴。”
更令魏锦兴奋的是杨再春老师居然真的给他回信了,杨老师信中充分肯定了他的作品,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鼓励他努力学习并愿意收他为弟子。随信还夹带了两千元现金,让他用来买书法用品,支持他把书法艺术坚持到底。他捧着杨老师热情洋溢的来信,泪水不住地顺着脸颊流淌下来。这是激动的泪水,这是迷失的孩子见到亲人的感觉。此刻他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和激动中。他马上找到一个公用电话亭把这喜讯告诉了千里之外的妻子,妻子在电话那边也不停地抽泣。
2007~2009年魏锦在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杨再春老师学习书法,通过两年的进修和杨再春老师悉心的教导,魏锦的书法作品在国内的顶级赛事上频频获奖,在京城也小有名气,求字者络绎不绝。
魏锦接受采访时说:“在这两年间我不仅要感谢杨再春老师对我悉心教导,更要感谢我妻子的支持,这两年间一直是我妻子独自打工帮助我完成学业。”
【 不忘初心,鼎力相助 】
书者,心画也。品读其书,想见其人。魏锦是一位有杰出成就的书法家,翻阅魏锦的作品,书写风格一目了然,魏锦的书法作品具有很深厚的传统功力。魏锦虽然因右手残疾而用左手创作,但魏锦通过长期临帖和刻苦练习,将古代书法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展现的淋漓尽致。魏锦说:“书法最能平心静气,只要我拿起毛笔,我都会保持情绪安定,气沉丹田,排出杂念。”魏锦书写时,头正身直,左手执笔,左臂微抬,双脚稳稳站在地上,落笔时手指、手臂、肩、腰、腿全身各部位都随着笔画协调的动作,动作时而柔软时而坚韧,快慢相间,将动与静完美结合。
书法,最重要的还是习书方法,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执笔时则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次过渡到肩、肘、腕、掌,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在笔尖。好的书法习惯对于和气血平阴阳,通经络调内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书法对人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书气相通”,中医养生讲究“气”,而书法也是运用“气”进行创作的。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胸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我每天早上起床后一定会先练习两个小时的书法,早上的天很蓝,空气很清新,很容易让心平静下来,两个小时练完会觉得一天都心情舒畅。”魏锦在采访时告诉记者,“我希望可以用书法帮助到和我一样有着身体残疾的病人还有一些中老年人,书法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魏锦励志于传播书法艺术,用他的话说“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这是需要传承需要保护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书法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希望书法可以带给他们新的希望和动力。”魏锦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并没有进入任何的企业机构,他重新回到了家乡,开始教家乡的贫困儿童及孤寡老人学习书法艺术。
面对如今的成绩,魏锦并不满意,他告诉记者,“我现在虽然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但这还远远不能帮助到那些我想帮助的跟我有同样困难经历的人,我必须让自己更强大,我现在必须继续学习深造,我要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带给更多有困难的人。”
魏锦书法作品
魏锦书法作品
书法在魏锦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它陪伴着身患残疾的魏锦度过了他懵懂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魏锦在采访最后这样对记者说道,“如果说残疾是上帝给我关上的一扇门,那书法就是透过门缝照进屋里的阳光,它不仅照清了我未来的道路,它也用光和热温暖了我,我从没有彷徨不定过,因为那束光就在那里,那么明亮那么温暖,我能感受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