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探究

2018-01-30钟蕊忆黄燕萍银龙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医嘱穿孔心肌梗死

钟蕊忆,黄燕萍,银龙梅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2)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日趋成熟,冠状动脉介入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是当前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通过快速疏通冠状动脉栓塞而恢复心肌供血,以减轻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与再灌注损伤[1]。然而由于该疾病病情特殊,再之易受操作方法、介入器材及介入医疗器械等多因素影响,在介入治疗过该类患者极易并发心律失常、再灌注损伤及血压急骤下降等等相关并发症;此时需要进行急救,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生命安全[2、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与急救护理方法,旨在为往后该类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提供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4]:①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②患者有冠心病史,发病时胸口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0 min,且在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后胸痛仍不能明显缓解或加重;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ST≥2个导联抬高;④经诊断符合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33~69岁,平均(46.2±4.8)岁,冠心病史1~6年,平均(3.5±1.7)年,梗死部位:下壁心肌59例,前壁心肌33例,侧壁心肌19例,后间壁心肌15例及广泛性梗死6例。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在我院接收介入治疗13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研究,分析全部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后行之有效的急救护理方法,同时统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急救效果。

2 结 果

经统计显示,132例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共出现严重并发症23例,约占17.42%;其中心室颤动10例(7.58%)、迷走神经反射亢进5例(3.79%)、急性冠状动脉闭塞7例(5.3%)、冠状动脉穿孔1例(0.76%)。所有患者经及时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与急救护理后130例均已康复出院,2例在治疗过程中伴严重并发症(1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引发心源性休克、1例冠状动脉穿孔)经抢救无效死亡,急救成功率为98.48%。

3 讨 论

3.1 严重并发症分析

经分析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的并发症发现,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心室颤动、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及冠状动脉穿孔。严重并发症诱因分析:①心室颤动;该并发症的出现主要与介入治疗时导管植入或导丝操作过程中对冠状动脉内壁产生了机械性刺激而诱导了心肌细胞异常兴奋,同时造影剂滞留、血液复流后发生再灌注均可引发心室颤动[5]。②迷走神经反射亢进;该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患者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术中患者过度紧张、患者对疼痛耐受能力差及拔鞘管时力度不当等因素有关。③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此并发症的出现与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尤其高龄患者更为多发,此外还可能与导管植入、导丝操作引发动脉痉挛或支架扩展不完全等因素相关[6]。④冠状动脉穿孔(破裂);该并发症是介入治疗过程中最为危险、后果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当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栓塞后,局部动脉血管内压增高或支架过度扩张,造成血管内膜撕裂,进而出现冠状动脉穿孔,尤其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性硬化患者是该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3.2 急救护理

患者在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后,由医生进行急救,护理人员遵医嘱及时展开有效的针对性急救护理操作,如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准备急救器械、遵医嘱注射药物等等,具体方法如下:①心室颤动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意识丧失、血压急骤下降、双目凝视、抽搐及心电监测仪显示心室颤动时,应当即告知手术医生及时展开急救,遵医嘱静脉推注肾上腺素进行复律,并准备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除颤仪(检查除颤仪各项功能完好、电源充足,各种导线接触良好等)进行除颤,除颤前充分暴露胸壁,除去胸前饰物,停止接触患者准备除颤;除颤后严密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等指标,对意识清楚患者指导其进行咳嗽,以促进造影剂迅速从冠脉中排出。②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急救护理;经观察发现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视力模糊、连续或间断性打哈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反射亢进表现时,及时立即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多巴胺、阿托品经静脉快速推注,进行血压复常,并加快静脉输液速度,以平复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此外,护理人员还应重视术前护理,如禁食时间的控制、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应对紧急急救器械、药品的准备工作等等。③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急救护理;该并发症可发生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也可在术后24 h内的任意时间窗口,且该并发症可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因此要给予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如发现患者出现剧烈持续性胸痛、血压急骤下降、心律失常、心电监测仪显示ST段表达异常等临床表现时,立马告知医生进行急救,并遵医嘱给予欣维宁10 ug/kg冠脉内推注,推注时间3 min,同时经静脉给予推注升压药与正性肌力药物,推注完成后严密观察患者缓解情况,必要时遵医嘱准备再次介入术治疗,并准备相关的器械及药品。④冠状动脉穿孔急救护理;冠状动脉穿孔是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术中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多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胸闷、胸痛、多汗、面色苍白、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减慢或加快、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会意识丧失[7-8]。因此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当患者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苍白、焦虑不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时,当即告知医生,经诊断后明确为冠状动脉穿孔或已引发心脏填塞时,护理人员立即准备封闭冠状动脉穿孔点所需要的器械与心包穿刺术相应的手术器械及药品,并协助医生在X线造影剂指导下,尽快抽出积血以解除压迫症状,并留置心包引流管,如引流量大且持续引流出血性液体,遵医嘱应及时做好输血及外科开胸器械的准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32例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共出现严重并发症23例,约占17.42%;且所有患者经及时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与急救护理后急救成功率为98.48%。因而,展开及时、有效的急救方法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得以生存的前提条件,而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则是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更多宝贵时间,对于心肌梗塞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积极展开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预后尤为重要。

[1]祖 丽,马 萍,陆克琴,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9):1791-1793.

[2]李 蓉,官 昕,王 曼,等.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5):576-577.

[3]李玉兰.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的急救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81-2382.

[4]袁晋青,马元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54-956.

[5]向世兰,石爱军,石 虹,等.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0):3-5.

[6]王霄芳,金 梅,郑 可,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处理[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3(3):341-343,352.

[7]杨 梅.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240例体会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161-161,162.

[8]张 静.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86.

猜你喜欢

医嘱穿孔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