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2018-01-30张静
张 静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州 434000)
急性心肌梗塞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征,患者除了承受心律失常、血压低等症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煎熬。表现出紧张、恐惧等心理,这些负性心理能够刺激交感神经,提升血液内的儿茶酚胺,进而引发心肌异位兴奋灶,增加心脏负担[1]。所以,探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关键。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女12例,男19例,平均年龄(49.63±2.15)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女11例,男20例,平均年龄(50.24±2.0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同时定时为患者测量血糖、血压、心率等,依情况做好用药指导,使得患者的疼痛症状尽快得到缓解。
1.2.2 观察组
心脏康复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方面,护理人员及时疏导好患者的心理,避免突发疾病,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可耐心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等,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总之,要使得患者心情愉悦,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工作。2)康复护理,早期活动具体分为5个等级,A级:发病1至2天,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好用药指导,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血糖等,确保用药方案的准确性。B级:发病后3~4天,将床头摇高30°~45°。C级:发病5~6天,将床头摇高60°左右,指导患者自行进餐。D级:发病7~8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指导床边大小便[2]。E级:发病9~10天,协助患者开始进行缓慢步行,10 min/次。之后依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实施针对性康复锻炼计划,注意,务必要控制好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如果患者活动期间出现胸闷、胸痛等现象,要立即停止活动,及时予以相应的处理[3]。3)其他方面: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用药,同时为其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案。建议患者少量多餐,适量喝温开水,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此外,当疾病趋于平稳状态后方可进行户外运动,保持睡眠充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综合指标
观察组的心理功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78.63±2.03)分、(81.57±1.84)分、(74.51±1.62)分,对照组的心理功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2.43±2.15)分、(58.58±1.56)分、(52.14±1.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中,非常满意者17例,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1例,总满意度为96.77%,观察组中,非常满意者10例,满意者14例,不满意者7例,总满意度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危重的特征,为了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活动和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实施五级法早期活动,其目的是扩张患者冠状动脉,增肌心理供血量、减缓心率,降低其他严重并发症[4]。实验对观察组患者配合心脏康复护理,护理人员疏导好患者心理的基础上,依病情引导运动、同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尽快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降低疾病死亡率。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功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以96.77%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临床将心理康复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护理效果比较理想,故值得推广。
[1]孙利平.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22(3):105-106.
[2]马晓燕.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63-64.
[3]陶香君,张 艳,吴 瑛.心内科护士主动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康复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5,17(22):35-39.
[4]张晓英.早期康复训练与延迟活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能力恢复中的差异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