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期间的血糖控制及护理
2018-01-30潘燕
潘 燕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六安 237000)
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时,护理人员必须对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严密监控,以防患者血糖值偏高或者偏低[1]。为研究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血糖安全有效的控制,我院ICU重症患者采取复方营养混悬剂连续性泵人,并且配合使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对80例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血糖水平保持相对平稳,最终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ICU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9~72岁,平均(57±5.5)岁。原发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55例,脑血管病20例,复合性多器官损伤5例。
1.2 治疗方法
使用16#管径的胃管或胃肠管对患者进行常规插管,在患者入院48 h内即开始向重症患者进行连续性泵输注肠内营养液行肠内营养支持,滴注12~24 h,开始速度40~60 ml/h逐渐增至120 ml/h。Van denBerghe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严格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4.4~6.1 mmol/L,即80~1 lO mg/d1)内,可明显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继发性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由于严格控制血糖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增高,其他一些相关研究更多的是将血糖控制在≤8.3 mmol/L。我院ICU对危重患者空腹或随机血糖≥lOmmol/L时启动胰岛素降糖治疗,目标范围为7.8~lO mol/L,在治疗期间实时监测五点血糖指标密切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保持血糖水平相对平稳。
1.3 护理措施
1.3.1 一般护理
对患者应进行口腔护理2次/d,并且根据患者口腔内分泌物的多少,和口腔气味情况调整口腔清理、护理次数,从而避免患者口腔出现感染症状。采取舒适的卧位,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每1~2 h为患者翻身一次,避免因长时间局部皮肤受压而导致的压疮。
1.3.2 营养输注泵的护理
在进行营养液输入之前,护理人员应当根据给予的营养液量计算,并调节好营养液输入的速度,开始以每小时40~60 mL的速度进行输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泻和肠道耐受程度,在一切正常后逐渐增加营养液输入量,并且保持24 h匀速输入。密切注意输注泵的运行状态,因为所输营养液粘稠度极高,防止在调节输入速度后压力过小影响运行状态[2],并且还要防止管道阻塞,影响输注泵的功能。每天更换输注泵导管,在更换输注管的时候,应当使用温水对胃管进行冲洗,然后再将冲洗后的输注管与输注泵相连接。同时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时,必须加强碳水化合物比例控制,以防营养浓度过高而造成危重症患者血糖升高。
1.3.3 胰岛素的使用
结合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制剂类型、静脉泵胰岛素泵入速度和胰岛素起始注射量等进行控制血糖方案制定[3],定时检测末梢血糖浓度并进行详细记录,根据血糖浓度来调节输入泵的输入速度,在胰岛素输注前,先用1 U/mL常规胰岛素20 mL冲洗静脉输液管,以饱和输液管上的胰岛素吸附位点[4]。使用胰岛素时,应该严密监测输注胰岛素患者电解质,尤其是血钾。当血糖值高于或等于10 mmol/L时,将血糖值除以4,取1位有效数字,为胰岛素首剂负荷剂量及起始输注时速,例如初始血糖为20 mmol/L,则胰岛素首剂为5 U静脉推注,起始胰岛素输注速度为5 U/h,如初始血糖为12 mmol/L,起始胰岛素输注速度为3 U/h,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稳定,并将此方案作为患者当日血糖控制的基础方案。
1.3.4 血糖检测
我们用快速血糖仪进行末梢血糖检测。输注胰岛素负荷剂量后,每l小时测1次血糖,直至连续3次血糖值在目标值7.8~10.0 mmol/L范围内,才改为每2小时测1次血糖。当血糖值已稳定12~24 h,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并且营养摄入没有明显改变时,血糖可改为每4小时测定1次。但如果血糖超出目标值时需要调整胰岛素输注速率,临床情况改变,使用可能影响血糖的升压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开始或终止血液净化,开始或终止营养支持或调整其速度时,应该考虑短期恢复每小时检测1次血糖,直至血糖值再次稳定。如果血糖变化迅速(即使在理想范围)或在严重范围,如<3.5 mol/L或>20 mmol/L,则需要30 min检测一次血糖。
1.3.5 胃管的护理
在日常护理期间,应当避免发生胃管位置移动,形状扭曲变形、滑脱、导管阻塞等现象。护理人员应当将胃管进行固定并记录好胃管长度,按时进行检查,避免因患者身体活动而导致胃管滑脱。在进行营养液输注之前,应当对胃管的通常情况进行检查,首先应抽出胃内液体,确认胃管是否保留在胃部,且确认胃管的通畅。
1.3.6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肠道营养过程中有无腹胀、腹泻等并发症的出现。注意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防止患者出现出血性急性溃疡。
1.4 观察指标
因对重症患者持续肠道灌注,通常无法确定患者餐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时血糖进行对比。经过检测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后6点、8点、13点、19点和0点末梢血糖浓度,比较血糖浓度差异性。营养情况的观察指标包括人血白蛋白(ALB)、上臂中点肌肉周径(AMC)和血红蛋白(Hb)指标以及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等
2 结 果
患者连续性肠内营养泵入配合胰岛素治疗后全部患者5个时间点的血糖均有明显下降且逐渐趋于平稳,未出现营养不良情况,代谢呈正氮平衡,也未出现由血糖控制不良和营养缺乏引起的并发症等。
3 讨 论
在营养液输注的过程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营养液的输入速度,同时要注意观察输注泵的工作情况,我院ICU经过科学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全部患者5个时点的血糖浓度均有明显的下降,且逐渐趋于稳定。且患者均未出现营养不良情况,代谢呈正氮平衡,患者未出现由血糖控制不良和营养缺乏引起的并发症等现象,这和门吉芳等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也充分说明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重症患者早期使用复方营养混悬液持续肠内泵入,并且同时配合使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控制血糖浓度,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营养代谢状况, 同时又可以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赵 敏.合并糖尿病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146-148.
[2]朱维铭.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18(2):97-98.
[3]刘 杨,何 伟,周 华,等.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的血糖管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9):546-549.
[4]张淑香,孙楠楠.1CU重症病人血糖控制及其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26):2385-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