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时期景德镇瓷业衰落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2018-01-30李东方张茂林

中国陶瓷工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瓷业景德镇瓷器

李东方,张茂林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0 引 言

我国陶瓷早在唐朝末期就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景德镇陶瓷出口始于宋朝,后来成为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1]。据史书记载,宋神宗时日本人成寻就前往我国寻找中国的茶碗和香药,景德镇陶瓷自此开始大量销往日本,主要用于官府、寺院[2]。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龙泉瓷成为明代前期在亚非地区畅销的名品,景德镇陶瓷成为驰名商标。1571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我国瓷器开始销往欧洲[3]。景德镇瓷器进入欧洲市场后,青花瓷和白瓷成为海外市场的主导产品。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从17世纪初起,荷兰、法国、英国相继开始从中国进口瓷器。17世纪中叶后,远销欧洲的瓷器除青花瓷外,又增加了五彩为主的彩绘瓷,景德镇瓷器成为清代我国瓷器出口的大宗商品[4]。到18世纪末期,欧洲市场上随处可见景德镇青花瓷、五彩和广彩的作品,还陆续出现了适应欧洲生活习惯的定制产品。美洲、澳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的商人也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购买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城、施及外洋”[5],这种盛况空前的场景一直延续至19世纪中叶。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后,景德镇瓷业发展受到了重创,对外贸易开始逐渐衰落。

晚清景德镇瓷器对外贸易的衰落,有着其外在和内在的原因。本文将以景德镇贸易发展变化及特点为线索,探究近代景德镇陶瓷从古代的兴盛走向衰落、失去在世界陶瓷市场上优势地位的主导因素,对其衰落的原因进行探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对当今景德镇瓷业发挥优势、实现创新、完成转型、释放潜能提出参考性建议。

1 景德镇陶瓷走向衰落的原因分析

1.1 洋货倾销冲击

18世纪中后期,世界陶瓷市场形成东亚、欧洲与景德镇陶瓷同场竞技的局面。工业革命后,欧洲发明和推广了花纸贴花工艺和“金水”[6];19世纪末模具、注浆成型法和制瓷机器的应用,也为欧洲陶瓷批量生产、品质提升(薄厚均匀、规格一致、造型美观)创造了条件,对景德镇瓷器外销构成了巨大威胁。而同期的景德镇陶瓷却存在资金不足 、信息不畅、木箱长途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的弊端,这无疑都对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在丢失传统欧洲市场的同时,欧洲瓷器、日本瓷器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1895-1914年近20年间中国进口瓷器价值增加了25倍[7],不仅在中国开厂还强行侵占中国的瓷厂,利用机器制造和优质的资源(廉价劳动力、优质的原料、极低税收只需缴纳5%关税和2.5%的子口税)抢夺国内市场甚至运送产品回国内销售,还输出技术至周边的朝鲜、泰国、越南等制瓷业落后的国家[8]。

1.2 政局动荡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资本输出地。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中国的民族工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严重破坏,景德镇瓷业也不能幸免。景德镇瓷业在这一时期的对外出口贸易量急剧下降,出口地区也由运往南洋欧美、遍及世界五大洲,缩小至较为落后的临近国家。

南宋时期,随着海洋贸易的发展,瓷、茶、丝成为三大大宗贸易商品,形成了中国海外贸易体系,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景德镇陶瓷多是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运往世界各地。景德镇有着“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区位优势,有着江河水道与长江、闽江、珠江对接的交通便利条件;从景德镇通往东南沿海六条出海商路,与东南沿海各个港口城市对接,成为海上陶瓷之路不变的起点。但晚晴时期,由于战事频繁,交通阻滞,反动政权腐朽,出口关卡捐税盘剥,严重影响国内社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景德镇虽地处内陆,但同样饱受战争之苦。尤其是作为太平天国运动主战场的江西,长达10年多的交战使景德镇瓷业遭受严重破坏,瓷窑从300、400家锐减至100、200家。晚晴时期的景德镇瓷业除屡受战火破坏外,政权腐朽也致使瓷业为苛捐杂税所奴役。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运动后设立了一系列征税机关,控制民间手工业生产。景德镇陶瓷外运需先在景德镇内缴纳统税,运出省境时需再次缴纳出口税,且在缴税时只论件数,所以其税率是相当可怕的。名目繁多的捐税及苛重的赋税使得景德镇瓷业销售成本大幅上升,景德镇瓷业的市场竞争力大为减弱,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德镇瓷业发展沉重的打击。

1.3 制瓷成本大幅增加

在国际贸易中,景德镇瓷器成为了中国国字号的代表,让景德镇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手工业生产地。景德镇及周边拥有丰富、优质的瓷土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得到了官方认同,成就了景德镇千年瓷器的辉煌和繁荣,并对国人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9]。自古以来,景德镇瓷器一直沿用木柴烧制瓷器的方法,木柴烧瓷费用极高,每次烧窑,小窑需花费一百至两百担窑柴,大窑则需要四百多担窑柴。由于长期的砍伐,景德镇可用于烧窑的木柴已经变得非常少了,因此需花重金从乐平、婺源,甚至安徽的徽州等地运柴至景德镇[10]。清末时期虽有尝试烧煤窑,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因此景德镇瓷业一直采用全木柴烧窑。仅此一项烧瓷和生产成本就比国外用煤制瓷成本高出3倍,相比国外的低成本批量生产显然毫无优势可言。

与制瓷燃料类似的还有制瓷所需的原料,众所周知,对于制瓷产业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谚语在这里也很适当。陶瓷产业对于原料的依赖性强,其不同种类的陶瓷制品需要采用不同材质的原料进行烧制,景德镇大量的陶瓷制品的烧制就需要从周边或者更远的地区获取制瓷所需的原料。就景德镇而言,虽然在其周边存在这丰富的瓷土资源,并且这些瓷土资源的土质也非常优质,但是针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繁多的瓷器品种以及大量的瓷器供应需求,景德镇周边的瓷土资源并不能满足景德镇陶瓷产业的需求,其为了不同种类瓷器的生产,就需要从祁门运送来的瓷石以及从星子运送来的高岭土等等。再加上清代的运输条件的限制,尽管景德镇周边的水流资源起着便利运输的作用,但是景德镇的陶瓷产业仍然需要在运输上投入大量的资本。而针对晚清时期的西方国家,其历经工业革命的改革,运输方式已经从原始的依靠人工或者牲畜变为机械运输,效率大大提高,运输成本大大减少,再加上西方国家瓷器的生产也是采用机器生产,所以其生产出的瓷器成本就非常低。与西方国家的瓷器生产相比,我国瓷器生产的原料优势也荡然无存了。

1.4 产品创新能力降低

外销产品不断的技术创新,成就了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陶瓷绵延数百年的繁荣兴盛,正是源于景德镇陶瓷的不断推陈出新,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景德镇陶瓷对外贸易的新高度,也奠定了景德镇陶瓷的无可悍动的历史地位。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宫廷采取了一系列开明措施,使景德镇陶瓷也进入炉火纯青的鼎盛时期,形成了著名的青花瓷、雕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四大产品系列[11]。景德镇外销瓷器,不仅带动了景德镇制瓷工艺和技术进步,而且瓷器外销也不经意地发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欧洲消费理念也推动了瓷器和茶业技术革新与发展。从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景德镇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青花瓷,再到明清两代景德镇全盛时期工艺不断突破、装饰日新月异,出现了斗彩、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青花玲珑等全新工艺[12],同时,在烧造技术、窑炉、窑具设计等方面,也达到了高水准。

以往用于进贡的瓷器用瓷的样式、装饰都经由工部(明代)、绣理部(清代)设计、最后由皇帝审定后烧制,制成后经过严格的挑选才向朝廷进贡,可以说每件都是精品佳作[13]。皇家用瓷器既有婚庆大礼用、装饰用,还有赏赐大臣、馈赠外来使者的用瓷,不仅规格高、做工细,还具有民族风韵、适应国外市场需求[14]。鸦片战争后,景德镇御用制瓷厂逐渐衰落,民窑也一蹶不振,至咸丰5年御器厂停烧,使御器厂产品创新失去了往日的优势,严重影响了外销,出口锐减。而御器厂的衰落、优秀工匠大量流失,不仅投入中断、技艺失传,对景德镇瓷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景德镇陶瓷也失去了产品创新能力、景德镇陶瓷的吸引力也大为下降。加之制坯和彩绘工艺落后,19世纪末已在欧洲和日本普及的花纸贴花工艺,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在景德镇普及,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瓷业竞争力下降。

1.5 国内瓷业竞争激烈

近代,景德镇瓷业不仅丧失了独占的国际市场,而且国内瓷业竞争激烈也致使其在国内的市场也得到大幅的挤压。

明末清初,我国很多地区的瓷业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及发展,浙江、福建德化、河北等地复兴的老瓷器产区,及近代在江西萍乡、湖南醴陵、江苏宜兴、四川荣昌、隆昌等地兴起的制瓷厂对景德镇陶瓷都形成了巨大冲击[15]。如:江苏宜兴的陶冶公司两家在乡间设窑40处,拥有超过5500名工人,年产值在超过60万元,不仅销往赣、浙、皖、鲁等省,还远销南洋和日本。广东潮州土瓷产地主要在枫溪和高坡,年产值约150万元,所产瓷器不仅能满足本地的需求,还远销新加坡、安南等地。虽然为针对景德镇瓷业生产缓慢的情况,以康特璋、杜重远(1928年投资48万元在奉新筹建肇新瓷厂、从日本进口全套设备、引进先进管理方法)为代表[15],对景德镇瓷业的改良对推进近代景德镇瓷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两次改良的失败,也使景德镇失去了发展的最后良机。

1.6 陶瓷业陈规陋习的影响

陶瓷行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行规习俗。对外贸易组织严密景德镇陶瓷帮会是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兴起于南宋、活跃于明中期、鼎盛于清乾隆年间的帮会组织[16],由瓷行和瓷商组成,按地域分“帮”按职业分“行”[17],与政权融合、与国法对应,具备控制、约束、劝解功能[18]。闭关自守时期,因市场广阔,这些陈规对景德镇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对于促进瓷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但当中国国门被打开后,景德镇陶瓷的市场受到挤压之时,这些陈规的负面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如:窑禁、宾主制、制坯旧章、销售行帮、世代家传等[20],这显然严重阻碍了信息交流、市场拓展和瓷业创新。

2 实现景德镇瓷业振兴的对策及建议

2.1 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和资金的支持

景德镇是千年文明古国铸就的国际品牌,景德镇陶瓷产业有着传统的优势,在1620年到1657年期间景德镇就有300万件瓷器出口欧洲[21]。国内国际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景德镇陶瓷出口市场(西欧、中东、港澳)已出现回升趋势。传统形成的包产包销的思维定势,必须向以销定产转化。要健全市场机制,把握市场脉络,拓展营销渠道,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市场支撑。一是要加强现代营销理念和品牌建设,在陶瓷业的营销组合、营销管理和营销战略上要不断创新;可积极拓展代理、经纪人、连锁经营、展销等多元化的销售形式。二是要从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开发具有特定使用价值和特定材质的新型陶瓷产品入手,通过集群内供应商、客户及同行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积极培育技术创新优势,降低技术开发成本和风险。三是政府可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贴息贷款、资本金投入、拨款资助等方式,扶持引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还可向金融部门和民间团体融资,因为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强大保障。

2.2 加强对陶瓷企业出口创汇的鼓励政策和措施,提高出口创汇额

出口创汇产品中要提高高档产品的份额,提高出口换汇单价。除了艺术陶瓷外,对于生活陶瓷和建筑用瓷巨大的市场也要投入精力,才能把产值做大做强。要从加强对消费者需求和国内外市场的分析入手,配合差异化战略实施,不断扩大营销渠道合作,增强营销能力建设。

2.3 挖掘和传承传统技艺,继续开发享誉国内外、颇具特色的陶瓷制品

在景德镇陶瓷人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中,累积了许多精湛的传统技艺,如: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薄胎等制作工艺和产品[22]。需要克服工艺装备落后的弱项,发挥在工艺陈设瓷等方面的设计能力、身怀绝技匠人、堪称世界一流的传统技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景德镇民间陶瓷大师过分散情况,政府要采取措施,尽快改变无法上规模、竞争力不强的现状。

2.4 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是企业的生命力。缺少了自主创新意识和产品的持续创新力,产品在市场上就缺乏生存根基。景德镇虽说是千年品牌,但是创新力滞后、生产模式、销售模式一直没形成突破,也是导致市场影响力下降,进入发展瓶颈期的一个重要因素。景德镇要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着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陶瓷产业格局,景德镇企业要充分利用景德镇无形资产,推动品牌塑造,提升品牌内涵,提升市场地位。

2.5 提高陶瓷工业产品质量、注重产品成本控制、精准定位产业优势

一是提高景德镇出口陶瓷产品的合格率,德国平均水平达85%、日本达90%以上,而我国较为先进的企业可达70%左右。国外高档陶瓷“五无一小三光滑”(即:无斑点、无落渣、无釉面损伤、无色脏、无针孔;变形小;釉面光滑、花面光滑、底口光滑),对釉上彩食具铅(镉)溶出量不超过7 PPM、高档要求小于4 PPM。而我国陶瓷一方面要达标,提高一级品(100%)和二级品(90%)率,不因超标而遭受索赔和没收的厄运;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艺术性。

二是注重产品成本控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要产品要按照经济寿命周期及时进行更新换代,注意把握好产品质量与消费者需求程度间的关系,日用瓷要严格把握吸水率、热稳定性、铅(镉)溶出等质量指标。

三是要找准产业定位,发挥陶瓷产业集群的优势,加强陶瓷名坊园建设和科技投入,初步形成高档艺术陶瓷、高档日用陶瓷、传统手工制瓷等产为集群。

2.6 把陶瓷文化引入陶瓷产业发展,提升景德镇瓷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因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而传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3],要依托景德镇千年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丰富的陶瓷人才和产业基础,景德镇才能获得更好发展。一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陶瓷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架起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二是弘扬继承景德镇陶瓷文化,制定陶瓷非遗传承人认定保护方案,使非遗景德镇文化(面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得到保护、传承和传播。三是以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为依托,带动景德镇旅游餐饮、制造运输、教科文化传播等多种行业同步发展。

3 结 语

晚清时期景德镇的衰落盖因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就客观原因而言,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西方国家的入侵,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再加上洋货倾销对陶瓷产业的冲击以及国内陶瓷行业的激烈竞争,致使陶瓷产业逐渐衰退;就主观因素而言,景德镇的陶瓷产业自身产品创新能力降低,制瓷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对行业内陈规陋习视若无睹,直接导致陶瓷行业的衰落。

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复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景德镇瓷器产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完善资金引入渠道。其次,必须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创汇额度,加强对陶瓷企业出口创汇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再次,创新陶瓷生产方式,挖掘和传承传统技艺;同时,也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创新意识。最后,提高陶瓷工业产品质量、注重产品成本控制、精准定位产业优势;同时,把陶瓷文化引入陶瓷产业发展,提升景德镇瓷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瓷业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近代景德镇瓷业改良路径与实践困境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