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东昆仑地区铜矿成矿地质的基本特征及靶区优选探讨

2018-01-30范增林马鸿颖董启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3期
关键词:斑岩昆仑铜矿

范增林,马鸿颖,董启伟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格尔木 816099)

青海省东昆仑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边交界于青新两省,南边处于柴达木盆地,东边直至哇洪山-温泉断裂带,东、西之间的总长度达800km。在该区域内,地势普遍高耸,大部分地区海拔均达到了4000以上,相对高度差区间为500m~1600m。本文针对此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情况,对其特点以及具体的靶区优选策略作一探讨[1]。

1 大地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

青海省东昆仑地区处于秦-祁-昆边缘构造活动带,有着比较典型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大地构造特点。从元古代柴达木古地块的南缘开始出现边缘裂缝一来,东昆仑地区总共经历了2次规模较大的拉伸与闭合。其一,中-晚元古代。柴达木古地块南缘出现有呈现东、西方向的边缘裂陷,于金水口群的基底上方,沉积丘吉东沟组与狼牙山组的石英绢云母片岩、石英岩,另外,在长石石英岩当中还夹杂有较规则性的沉积变质岩,比如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硅质白云质大理岩等,在其局部,还有碳酸盐岩、玄武岩等,因而形成了本区第一盖层[2]。其二,于大陆体制下,因此区基底从之前的东西方向断裂,转向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因而出现了断块升降及局部拉伸状况,这便形成了陆相碎屑沉积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也就是盆山构造。大地构造演化规律反映出了柴南缘东昆仑边缘裂陷带所存在的多期活动,有着向南不断推移且原位处有重复叠加的基本特征。

所以,祁漫塔格晚元古-早古生代叠加裂陷带,为铁铜铅锌金属矿源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后来在印支期造山岩浆的不断侵入作用下,早期矿源便会不断活化、富集及改造,最终叠加成矿。

2 青海省东昆仑地区铜矿成矿地质的基本特征

2.1 卡尔却卡铜钼矿

针对此矿而言,其有着丰富多样的矿化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铜钼矿化、印支晚期花岗闪长岩等,许多矿体根据走向不同,呈现为明显的波状弯曲,或缩小或膨大,呈现出S形,并且断续分布于矽卡岩带中,形成了长度达3000m的矿带,厚度均值为10.6m,整体向北倾斜,倾角几乎呈直立状,铜的平均品位达到了0.59%,最大品味值也达到了6.21%,乃是当前一种比较典型的勘查类型;整个矿体呈现为明显的透镜状;针对矿化蚀变带而言,其长度>400m~800m,宽度为20m~175m,呈现为透镜状,展布于东西向,金最低与最高品味分别为1.03g/t、32.79g/t,平均3.60g/t。

2.2 乌兰乌珠尔铜矿

在乌兰乌珠尔斜长花岗岩体当中,呈现为比较典型的多个反向的断裂发育,构建起了诸多破碎带。其中,针对位于西北方向的Ⅰ号而言,其地质内含有长度达6km的矿蚀变破碎带,宽度最大值为125km~155km,从中还能见到锡矿体2条,铜矿体3条;而针对位于北东方向的Ⅱ号来讲,其含有长度为5.5km的矿蚀变破碎带,宽度区间为25m~150m,其中含有锡矿体6条,铜矿体8条。矿体大多呈现为层状,呈现为明显的东西向展布,长度区间200m~625m。主要矿石矿物为黝锡矿、白铁矿、黄铁矿及锡石等,Cu品位0.25%~0.61%。含矿岩性即糜棱岩化斜长花岗岩以及花岗斑岩。

2.3 督冷沟铜钴矿

针对出露地层来讲,其主要是万宝沟群火山沉积岩,对于其局部而言,还有加里东期辉绿岩等。对于万宝沟群火山沉积岩来考量,其乃是典型的且突出的层间断裂发育,岩层在早期受过强烈揉皱。

对于铜矿体,则储存在绿泥绢云母千枚岩当中,呈现为层状,部分还呈扁豆状,长度。宽度区间分别为500m~1000m、1m~21.34m。Cu最高品味达32.6%,平均为0.27%~1.12%。

Co与Au的平均品味分别为1.12%、0.26g/t。矿石矿物主要是斑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及黄铁矿等。矿石呈现为典型的条带状、浸染状构造。

3 靶区优选及找矿前景

3.1 雪山峰斑岩型铜矿靶区

此靶区地处布伦台西南方向,总面积为47km2,整体交通比较方便。在此区已经发现了两处铜矿点,分别是高雪西285与高雪西282。

在金属矿物方面,比较常见的是磁黄铁矿、少量斑铜矿及黄铜矿等,脉石矿物多为方解石及石英等。针对围岩蚀变来讲,多为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等。

矿化带的基本走向为东西向,断续宽度>600m,而长度为2km,矿化范围为1.3km2。经取样并系统化分析得知,Zn、Cu、Co、Ag品味分别为1.23%、0.03%、0.01%、11g/t。针对铜矿类型来讲,主要是早元古代含硫化物海相火山岩,通过长时间海西期岩浆的不断侵入,再经过不断的叠加改造,最终所形成的斑岩型铜矿。在此区,进行斑岩型铜矿的寻找,前景很大。

3.2 乌腊德斑岩型铜矿靶区

针对此靶区而言,其地处于布伦台的南西方向,在其西侧,与雪山峰靶区紧密相连,乃是整个雪山峰西部方向处的沟脑,总面积为79km2。针对此靶区的出露地层来讲,多为片理化火山角砾岩,另外,还有较大部分是万保沟群变火山岩-蚀变玄武岩。

斑岩型铜矿靶区呈现为多个方向的次级断裂发育,岩体则呈明显的中细粒结构,在其中心位置,构造呈斑状,整个岩体的面积为3.1km2。

此区岩体围岩乃是该区最为古老的矿源层,长时间受到造山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有利于成矿,具有良好的斑岩型铜矿找矿前景。

4 结语

综上,青海省东昆仑地区地处柴达木陆块南缘的边缘,即处于深大断裂活动带上,有着典型的开合演化、多期活动等特征,通过对此区多个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层剖析与考究,有利于此区域靶区的优选,可以为后续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依据与行动基础。

[1]张紫程,张绪教,胡道功,等.Hyperion高光谱遥感在青海东昆仑东大滩地区找矿中的应用[J].现代地质,2011,25(4):759-767.

[2]童海奎,常鑫,王权锋,等.青海省曲麻莱县龙木地区金矿成矿特征及靶区优选[J].有色金属工程,2014,4(5):56-60.

猜你喜欢

斑岩昆仑铜矿
我在南昌 你在哪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昆仑润滑油
柴北缘联合沟铜矿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前景
跨越昆仑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