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与成效

2018-01-30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10期
关键词:管护水土保持流域

叶 健

(江苏省水利厅,江苏 南京210029)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自十八大以来,江苏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编制规划、制定办法,坚持因地制宜、典型引路等途径,走出了一条适合江苏特点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发展之路。

1 发展现状

江苏地处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土地总面积10.72万km2,现设13个设区市共96个县(市、区)。2017年全省常住总人口8 039万人,城镇人口5 521万人。江苏地势平坦,平原辽阔,湖泊众多,水网密布。全省平原面积占68.8%,丘陵山地占14.3%,河湖水域占16.9%。省域自北向南分属淮河、长江两大流域,沂沭泗河、淮河、长江、太湖四大水系,长江横穿东西433 km,京杭运河纵贯南北690 km。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量321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过境水量较多,每年达9 492亿m3,其中长江干流占95%以上。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和蓄水条件限制,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小,开发利用程度超过50%。全省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棕壤土、褐土、潮土、滨海盐土、砂姜黑土、沼泽土、水稻土等,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省水土流失面积5 437.96 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其中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面积3 176.96 km2、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面积2 261 km2。全省共有1 100余条小流域,其中丘陵山区878条。目前,全省各地已建成9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计划到2020年建成105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2 主要做法

2.1 科学编制规划

为进一步指导和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落实省政府批复的《江苏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要求,2016年省水利厅组织开展了《江苏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广泛征求地方水利水保部门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需求分析、现状调查等方式,并经专家论证和反复讨论,最终形成了《江苏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2016—2020)》,全面总结了江苏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经验,针对不同水土保持区划面临的生态环境需求,提出了2016—2020年江苏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明确了建设规模、总体布局和实施进度,并对山丘区、平原圩区按照5种类型分别提出了建设模式。

(1)水源保护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在河流源头、重要水源地保护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干扰,以涵养水源、防治面源污染、保护水质为目标,建设水源保护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2)绿色产业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以“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推动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或大户承包,发展特色林果、有机作物种植等,创建品牌效应、培育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3)生态休闲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具有山水、民俗旅游资源优势的区域,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保护原生态和水环境为重点,打造山水景观,挖掘民俗文化,提升山水环境品质,建设生态休闲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4)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以现有水美乡村或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以沟道整治为基础,以解决面源污染与乡村环境美化为核心,兼顾发展绿色产业,以经济富裕、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区域安全为目标,建设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5)防灾减灾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山洪等灾害严重的地区,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合理布设控制性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防灾减灾型生态清洁小流域。

2.2 及时出台办法

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江苏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江苏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2016—2020)》及有关规定,省水利厅于2017年4月制定了《江苏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范围与目标,提出了分类和评定标准,制定了申报与评估程序,规范了奖补资金使用管理。

2.3 加强组织领导

省水利厅作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主管部门,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全社会资源整合,并将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列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动员全省各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各市、县(市、区)在政府统一协调下,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会办机制,定期调度协调,每年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效益及资金管理等进行督导检查,加强年度考核验收和全面跟踪问效,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4 加大资金投入

从2016年开始,省水利厅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利用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对上一年度新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行财政奖补,鼓励各地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2017年,全省投入近900万元,用于17条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奖补。2018年,计划投入1 300万元,用于15条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奖补,奖补标准与投资规模逐年提高。

2.5 规范建设管理

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施工承包合同制。在项目法人组建上,省水利厅要求以县级层面成立项目法人;在工程招投标方面,要求各地必须在市级平台进行公开招投标;在工程监理方面,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控制,建立由建设单位负责、质监部门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验收方面,所有项目工程竣工后,必须通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才能由市级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2.6 健全管护机制

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各地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切实保障治理成效。南京市在全市范围结合村庄道路、绿化、垃圾、水面“四位一体”保洁,构建村级水管员组织网络,全市共落实村庄保洁员5 000余名;结合省市康居示范村创建,制定村规民约,实现家家户户普遍参与和分块分区网格化管理;结合各项工程实施,建设管护设施,落实管护制度。积极引入市场化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建立健全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

通过村级经济筹集资金和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相结合保障管护经费投入。徐州市铜山区19个乡镇均成立了管理养护处,统一负责管理辖区内各项水利工程、水保工程及水环境的管理养护,由镇长任项目法人,镇水利、财政部门主要领导为主要成员,建立健全有关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宣传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多地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水管员负责村内各项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定期巡查沟(河)道,检查污水处理及相关配套设施,监督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

2.7 注重示范推广

水土保持的目标是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伴随民众对生态需求的不断提高,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提高公众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对财政扶持的综合治理小流域立碑公示,扩大影响,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试点示范,争取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充分认同和大力支持,使“要我治””变为“我要治”,提高了治理成效。

多年前,南京市江宁区石塘小流域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环境脏乱,山多地少,以山林、土地耕作为生的石塘百姓是“出门靠脚走,种田望天收”,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意识也较为薄弱,多数人认为开展小流域治理与自身没有太大关系。自2006年开始,由区政府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集中投入,全面改造了石塘小流域的人居环境、交通设施和生产条件,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群众经济收入,从而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形成了浓厚的保护生态的文明氛围。

3 实施成效

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标准较高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起到了典型引领作用。2012年,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南京市江宁区石塘村前石塘、后石塘小流域,溧水区石湫镇环山河小流域和高淳桠溪“慢城”现场。2015年,通过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南京市江宁石塘、溧水环山河、高淳桠溪“国际慢城”成功创建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1)生态效益明显提升。土壤侵蚀量明显下降,平均土壤侵蚀量控制在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生态功能明显提高,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流域内全面实行封禁,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江宁石塘小流域宜林宜草地的林草保存率达98.6%,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96.3%,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2)水环境明显改善。小流域内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治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小流域出口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溧水环山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村庄生活垃圾全部通过“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进行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区域内村庄还以自然村为单位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旅游业,经济收益持续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江宁石塘小流域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因地势较高较陡而灌溉困难的30 hm2岗田,通过等高调垦,优化产业结构,为发展特色农业创造了条件,将其改造成了经济林(茶园、苗木等)种植基地。在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利用流域内水质清澈、气候适宜、环境优良的特点,保留种植了56.7 hm2无公害优质水稻,发展优质果园、生态茶园、大棚蔬菜、苗木基地等233.3 hm2。为打造农村休闲旅游业,当地群众还积极兴办“农家乐”、青年旅社等,收入大幅增长,人均年收入由2011年的9 600多元增长到2017年的38 000多元。

(4)社会效益持续彰显。小流域及周边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水乡文化得到传承,乡风文明显著提升,初步实现了“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目标。有的地方将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写入村规民约,开展了管护人员监督、当地群众互相监督的“仟圆考核”活动,使地方群众的水保和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浓厚的生态文明氛围。

猜你喜欢

管护水土保持流域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