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
2018-01-30扶婷婷杨凯歌
扶婷婷 杨凯歌
早期先兆流产为妊娠周期12周的孕妇发生阴道出血的情况,同时伴随着不规则的腰部胀痛、腹部疼痛等症状,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孕妇如果未能展开及时的治疗,极易发生流产。加之孕妇对先兆流产缺乏认识,心理方面存在显著的焦虑、不安等情绪,不利于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导致病情加重,对胎儿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本文就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妇产科接收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76例,所有孕妇的临床表现均符合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38例、护理组38例。参照组中孕妇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9.5±1.21)岁;妊娠为6~12周,平均(9.00±1.09)周,妊娠史有:人工流产2例、初次妊娠20例、二次及以上妊娠16例;护理组中孕妇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8.5±1.19)岁;妊娠为6~11周,平均(8.50±1.05)周,妊娠史有:人工流产5例、初次妊娠25例、二次及以上妊娠8例。对比一般资料中各观察指标,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孕妇均接受保胎、止血、抑制宫缩等症状治疗,参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工作开展内容为:叮嘱孕妇卧床静养,避免从事过重的剧烈性活动,禁止性生活。叮嘱患者密切留意腹痛及阴道的出血症状。指导患者饮食、药物方面活动的开展,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并制定随访复诊的时间[1]。护理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工作进展为下:(1)开展孕妇心理问题的分析,孕妇入院后对其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评估,较多的孕妇因担心胎儿不保的问题存在显著的焦虑心理,在较为严重的焦虑心理下,对患者机体各指标带来不利的影响,非常不利于保胎工作的开展。需要护理人员针对孕妇存在的心理状况开展疏导和排解,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减压、预后处理等方法,日常生活中开展心理应激调节:如听音乐、与亲朋好友的沟通等。并借助成功治疗成功的案例对患者展开介绍,提高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2]。(2)病房环境护理,不同妊娠史的患者在发生早期先兆性流产时,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变动,由专人负责病房环境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清洁、安静的病房环境,限制病房陪同人员数量,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3]。(3)健康宣教,对早期先兆流产发生的原因、治疗及护理方法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讲解,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沉着、冷静的进行处理,避免耽误病情的治疗。同时有利于患者可以获取家属,尤其是丈夫的鼓励、安慰及支持,创建轻松愉悦化的家庭氛围,转移患者在消极情绪中的注意力,以愉悦化的心情开展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4]。(4)生活行为指导干预,早期先兆流产具有可控性,能够在对症治疗及护理中逐渐改善妊娠状态。根据孕妇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行为制定合理的方案,并辅之以适当的运动训练。指导孕妇对腹部进行按摩,能够帮助胃肠蠕动;下肢合理性的锻炼,能够实现血液的良好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加强出院后生活行为的系统性指导,并告知患者定期来院复查[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及保胎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心理状态情况及保胎成功率),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情况
护理组患者中出现焦虑1例、情绪低落1例、抑郁1例,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9%,参照组患者中出现焦虑5例、情绪低落2例、抑郁4例,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3 7,P=0.017 9)。
2.2 比较两组的保胎成功率
护理组患者正常分娩37例、终止妊娠1例,保胎成功率为97.4%;护理组患者正常分娩30例、终止妊娠8例,保胎成功率为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 8,P=0.013 0)。
3 讨论
早期先兆流产对患者带来较大影响,流产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不利,也会增加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影响其家庭和睦及稳定。由此临床治疗中除了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对症保胎治疗外,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而实现保胎成功率的提升[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9%,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8.9%(P<0.05);护理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为97.4%,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8.9%(P<0.05)。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方法成效显著的原因有:护理干预方法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优先考虑到孕妇的心理状态及情绪方面对治疗的不利影响,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其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实现了对患者情绪的稳定,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娩异常现象的发生率。护理工作的开展还注重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并以患者家属为切入点,共同为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氛围。此外辅之以相关注意事项、生活行为习惯的方面的干预,保持了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7-9]。
综上,护理干预措施在早期先兆流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影响。
[1] 方少湘. 护理干预措施对早期先兆流产血清孕酮与β-HCG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94-196.
[2] 陈齐苗. 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7):105-106.
[3] 邓全瑜. 分析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19-320.
[4] 闫立杰. 心理护理干预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3):136-138.
[5] 曾丕兰.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90-92.
[6] 黄梅青,梁苑芬,李琳. 护理干预配合温肾养血安胎汤及敷脐疗法对早期先兆流产的作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2):117.
[7] 刘燕芬. 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效果、负性情绪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4):1961-1963.
[8] 边金芳. 集束化护理对先兆流产产妇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169-170.
[9] 杨苑嫦. 护理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