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不能一刀切
2018-01-30本刊评论员
○ 文/本刊评论员
讲环保,追求碧水蓝天不意味着不要发展,而是要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在未真正了解企业具体情况下就一律关停或限产,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懒政行为。
6月22日,OPEC维也纳会议最终决定从今年7月开始将目前的原油日产量增加100万桶。这一增幅不仅远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80万桶,且分析认为部分OPEC国家可能无法达到增产要求,因此实际增产数量可能仅仅为60万桶左右。
这个不痛不痒的日增产量虽然让市场大跌眼镜,但也在情理之中。谁都清楚,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低油价,谁也经不起大风浪。油价的跌宕起伏,已把市场各方对原油需求的盲目乐观转为对石油市场稳定的渴望。不管是卖家还是买家都希望油价适度,从而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不同经济体都能平稳发展经济。
过犹不及,适度不仅仅是对国际油价而言,对于目前的环保风暴同样适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成绩是喜人的,但问题也是存在的。
面对环保督查,有些地方政府因为压力大,心里没底,对政策、规定过度解读。如习总书记提出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些地方政府就此提出长江1km内危化企业要限制发展、搬出。再如目前各省市区正在划定的生态红线。有些地方政府不管自己所处的是江南小镇还是戈壁大漠,机械地下达一个百分之四十几的比例。种种以机械的空间概念一刀切地实施环境保护,势必给合法合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讲环保追求碧水蓝天不意味着不要发展,而是要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在未真正了解所辖企业具体情况之前就一律关停或限产,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懒政行为。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碧水蓝天,也要金山银山。为此,地方政府应该支持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支持企业消除隐患,同时严厉监控企业的安全环保合法经营。在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时,要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环境容量、区域地理实际,细化对产业和企业发展引导政策,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