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宫廷饮食安全监管及借鉴研究

2018-01-30廖文玉张正岩王志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11期
关键词:御膳食品质量膳食

廖文玉,张正岩,王志刚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然而食品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不法商家利欲熏心将假冒伪劣食品销入市场,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人民“饮食难安”。因此,社会对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呼声也越发高涨。其实,有史以来“舌尖上的安全”重于泰山。特别是,古代宫廷食品安全不仅与统治者性命攸关,还关乎江山社稷,一直受到历届皇家的格外关注。本文通过对古代宫廷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和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管理理念

在古代,皇宫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鲜明的管理理念[1]。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食品主要来源于田间采摘、家庭饲养和鱼塘捕捞,其风险主要来自生产环节,而非加工环节。尽管古代社会技术落后,交通不便,会造成很多食物污染及损耗,而皇家膳食必须保证绝对的质量与安全。因此,从文字纪年开始起,各朝各代都秉持“简米择菜”的安全理念[2],即从食材选用到制作都要精挑细选,严格把控膳食卫生,防止食物不佳不洁导致对身体的危害。如果所进奉的食物中,有不干净的东西,或是简择不精,要遭到严惩。据《唐律疏议》“造御膳有误”条:“若秽恶之物在食饮中,徒二年;简择不精,减二等”。

1.1 严格要求食材质量与新鲜程度

食材可靠是皇帝膳食安全的源头保障,否则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周易》第21卦“噬嗑”中63条称,“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其意为吃腊肉中毒,身体小有不适但无大的生命危险。所以,为消除食物中毒的隐患,周代使用一套“不可食”的选用标准来拣选上好肉质。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牛夜鸣,则庮;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鸟皫色而沙鸣,狸;豕盲眡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3]其意为夜里鸣叫的牛,毛发稀疏散乱的羊,后腿无毛且乱跑的狗,羽毛色泽干枯且叫声沙哑的鸟等不可供奉皇帝及嫔妃食用。因宫廷肉食是皇帝膳食的主要食材,其选材必须严格,只有最佳肉质才能供给皇帝食用。这些牲畜肉质低劣,即使做菜也没有鲜嫩至滑的口感,反而有臭、膻、臊、腥等异味,甚至还会严重影响健康,因而即使屠宰也不能食用。

1.2 膳食烹饪和进奉需要严格卫生把控

在夏季,食物极易出现腐化和变质问题,未曾使用冰箱的古人通常将膳食放入地下冰窖保管,早在周朝时期就在饮食安全机构设置了掌管冰事的职位。如《周礼·天官冢宰·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郑玄注:“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4]。这些冰块在御膳烹饪的保鲜防腐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确保了皇宫膳食的新鲜健康与稚嫩口感。此外,御膳在进奉皇帝时也有特殊讲究。在御膳房必须要将饭菜盒面盖好,以防有不洁杂物落入或侵入。同时,传膳的太监双手将膳食举过头顶,纵向排列依次进入皇帝寝殿。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章节中有说:“进御膳,御厨以绣龙袱盖合上进御前珍馐,内侍进前供上食,双双奉托,直过头”[5]。

1.3 皇帝进食过程格外讲究清洁卫生

如宋代赵构,对膳食卫生颇为检点。《西湖余志》载:“高宗在德寿,每进膳,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其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曰:‘吾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6]。文中的“箸”即“筷子”。因唾液可以携带细菌,所以皇帝格外注意餐具的单独使用。古代皇帝经常与妃嫔一起用膳,或将剩余饭菜赏赐给下人食用,因而赵构在进膳时,先用“公筷”或“公匙”将食物放入自己的金银碗器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私筷食用。

1.4 宴请大臣注重卫生检验

皇宫宴请的菜品数量很大,通常御膳厨师“预先造下”,即皇帝御膳提前烹饪好,等皇帝传膳时再进奉。但因时间间隔过长,会存在膳食落上脏物导致不卫生的现象。大中祥符三年九月,宋真宗下诏:“自今委内侍省,每节先差使臣就厨点检,如无损恶,即付客省宣赐”[7]。可以看出,御膳即使赏赐臣僚也有严格要求,均有内侍省官员负责检查食物的安全卫生是否符合标准,确保无误后才能赏赐。

2 监管措施

皇家高度重视膳食卫生及质量安全问题。为保证皇家膳食卫生及避免出现食物中毒事件,古代宫廷制定了一套囊括人员、器物、机构及法律于一体的安全监管措施。

2.1 确定专职人员

以唐宋两朝为例,有“供御之膳馐及品尝事”[7]的规定,即御膳房做好的菜肴,必须由尚食局官员亲自品尝检验。在预防饮食变质或是不卫生的同时,主要为有效防止人为投毒。皇帝用膳有非常严格的监管,在盘子边缘要标记清楚此菜菜名、掌勺厨师等。既保证饭菜的质量,又可以显示厨师的手艺。倘若饭菜存在安全问题,比如有毒等,方便追究始作俑者的责任。

2.2 使用银器餐具

皇家使用餐具均以银器为主。若说金质碗、碟、盘等器皿主要为彰显皇家气派而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大量使用银器为了验毒更是值得一提。如乾隆《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表明,乾隆所用日常餐具中以银器为主,只有些许金器和玉器[8]。御膳通常放入食盒,盒外均挂有小银牌,在打开食盒盖罩后,把银牌放入汤菜里试验,皇帝亲眼目睹食物无毒后方可安心食用。若是饭菜有毒,银牌随即变为黑色。古代常用毒药较为简单,提纯技术也不够发达,如砒霜在提取时不免含有硫化物,而银碰到硫化物会起化学反应,所以古代用银器测毒非常灵验[9-10]。

2.3 设置专门机构

从秦朝的太官令和太官丞,至北齐开始延续至清代的光禄寺均为皇帝膳食设置专门的管控机构[11]。隋唐又设立有尚食局,归属殿中省,清代则设立内务府,皆主管膳食[12]。其实,历朝历代有两个膳食机构,光禄寺负责祭祀用的食品以及宫廷宴请的膳食,尚食局或内务府则专门负责皇帝日常膳食的营养与安全。

2.4 制定配套法规

皇帝特供御膳及尝膳还不足以保证宫廷的食品安全,需要严刑峻法加以治理,使得御膳房厨师不得马虎大意,太监宫女不敢私下动作[13]。《唐律疏议》记载:“进御不时,徒一年;秽恶之物在食饮中,徒二年;不品尝者,杖一百;误犯食禁,绞”。其大意为,倘若传膳的小太监耽误了用膳时间,以至于御膳不新鲜,或是让皇帝饿肚子,则小太监会被处罚一年的劳役;若有烹饪的御厨马虎大意,使御膳里出现污秽不洁之物,则判处该御厨两年劳役;太监必须品尝全部御膳,如果偷懒不尝或者少尝,太监会被惩罚一百大板;倘若御厨做菜不得其法,口味不佳或者营养不调,使皇帝吃出了身体疾病,则御厨随即被判处死刑[14]。

3 借鉴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历朝历代宫廷都会采取严格的食品安全管控措施。古代饮食安全虽相距久远,但对当今食品安全监管仍然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

3.1 坚持食品安全监管的“简米择菜”理念

从食材选用到烹调都要精挑细选,保证食物的来源正当与品质健康。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而采用质量不好、价格低廉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因而,生产加工的食品具有较大安全隐患。为此,应建立健全以预防性为主的“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纵向安全监测体系。把生产、流通、加工、包装、消费这一系列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纳入安全监管的范围,各餐饮企业对饮食进行严格的管控,如在菜盘边缘标记厨师号码,力争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使食物“来路有明”。

3.2 健全法律法规并进行重典严治

古人云“法不明则不治,令不严则不行”。目前,食品安全相应的犯罪成本很低,这种“法不足畏”的状况使很多食品企业逐利而往,知法犯法者趋之若鹜。正如马克思所言,当利润达到100%时,人们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经济处罚与利益之间的巨大反差极有可能诱导犯罪。因此,在借鉴古代宫廷典法重治的基础上,必须不断地健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守安全红线,使之成为惩处违法犯罪的利剑。只有严字当头,才能提高犯罪成本,充分发挥法律法令的震慑作用。与此同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重拳狠治,不让任何违法企业逍遥法外。

3.3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古代宫廷通过设立专职人员对膳食进行品尝与试毒,由此确保食物卫生与安全,这应是现代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的雏形。受其启发,当下社会可由专家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进行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估,界定和测度食品中不同物质对身体的危害风险及其发生概率。有关部门也应不断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认真落实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可靠依据[15]。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专项整治活动,筛除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与稳定供应。

3.4 健全食品行业安全信用体系

各类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市场笼罩了恐惧的阴霾,致使消费者对食品品牌信任程度严重下降。目前,工信部已出台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体系,互联网也已开通诚信公共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政府应继续强化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监管,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使企业经营行为能接受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失信企业能被予以问责。

3.5 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普及力度

弥补消费者食品安全常识的缺失刻不容缓,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通过社会组织、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等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维护食品质量安全的聚合力。具体来说,可尝试举办 “食品安全知识竞答”活动,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法规。同时,消费主体应注重改善淡薄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对安全食品的判断和甄别,自觉抵制变质食品,并且能够及时举报无照经营等不安全生产的企业。这样,消费者在维护自己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也净化了食品市场的环境。◇

猜你喜欢

御膳食品质量膳食
太后喜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太后喜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及在大米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白费功夫的“御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