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需求 注重实效
2018-01-30
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势头,“国际化”成为许多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朝秦暮楚合作倾向不明、规模萎缩办学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国际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的新枝,要在需求角度与实效价值上做文章。
一、从实际出发,考量是否需要“国际化办学”
“国际化办学”对职业院校发展而言虽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要走国际化道路。因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是为满足地方企业的用人需求。地方政府与学校应理性思考,明确办学目的和方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考量是否需要“国际化办学”,并进一步确定国际化的办学规模、专业范围等。
二、从制度出发,为“国际化办学”保驾护航
面对当前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中出现的引进外籍教师的医疗保障衔接、子女入学,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学生管理制度、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和规范等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因地制宜,组织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三方参与,在学校建设目标、师资输入与输出、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化教学标准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就业指导、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形成文件,为“国际化办学”保驾护航。
三、从理性出发,采取适合的办学方式
国际化办学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引进来”和“走出去”。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均应做充分的调研和合理化分析,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
首先,具体采取何种办学方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二是取长补短。政府部门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广泛联系各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对设置新专业、调整已有专业、招生规模等进行调研和论证,围绕专业发展规划、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实施方案、意见和建议。
其次,国际化办学应注重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和实效性跟踪。有些学校曾尝试引进不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但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只顾一味照搬而忽视了具体国情、校情。因此在办学过程中要根据院校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制定相应的国际化发展目标、规划要点、基本原则等。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对各阶段实施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不断修正,积累经验和教训,注重实效。
再次,国际化办学应重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如学校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国际化,需要放下身段,取长补短,在输出自身优势项目的同时虚心吸收沿线国家职教的成功经验和较高水平的技能技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