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进行家庭教育的几点策略
2018-01-30刘芳芳六安市金安区望城岗小学
文/刘芳芳 六安市金安区望城岗小学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深刻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品德,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身心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育孩子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程,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家长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升家教水平,家庭教育应从原来的个别随意化转变为系统科学化。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孩子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决不能拔苗助长。家长应该鼓励、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感到自信、自豪。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单独睡觉等,家长开始可以教会孩子做事的步骤方法,然后放手鼓励孩子做。孩子独自做家务时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责任心和自信心。在孩子入睡前,一起读睡前故事,然后到睡眠时间,督促孩子入睡。渐渐地让孩子自己看书,自己入眠。
有的放矢,以身作则
每个孩子的性格、身体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客观看待,因材施教,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不要拿孩子的短处与别家孩子的长处作比较,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还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期望值高,管得太死。孩子头脑知识多了,灵性少了,反而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不利于其身心发展;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正如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家长看电视、逛商店、打牌,却叫小孩读书、写习题,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好。更严重的是,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又没有自觉性,耽于玩乐,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如果家长教育孩子要做守法好公民,但自己却不遵守交通规则,也难以让孩子信服。所以,家长一定要“身教重于言教”,严于律已,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谈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沟通,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最知心的朋友,多陪伴多游戏,在玩的过程当中寻找教育机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霍华健·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认可,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应尽早给孩子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孩子往往就是在这一阶段发现自己最感兴趣和最强领域的。家长要多创设条件,让孩子进行各种体验。例如:父母为孩子提供乐器培训、听音乐会、唱歌,来发展孩子的音乐智能;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玩各种体育游戏、做手工,来发展孩子的运动智能;鼓励孩子参加团体活动、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来发展人际关系智能;通过拼图游戏、走迷宫,发展孩子的空间智能;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发展数学逻辑智能等等。
配合学校,家校合力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与老师积极沟通,配合学校教学,形成和谐统一的力量去影响孩子。老师提出的要求,家长要认真配合,如学校的活动,应积极鼓励孩子参与,若需家长参与的活动绝对不推辞,这样既能给孩子做榜样,又支持了老师的工作。感觉教育理念匮乏的家长可以参加专业人士的家庭教育讲座,浏览家教网站,寻求教育孩子发展的先进理念,并将理念化为行动,成为学校老师和孩子的“桥梁”,成为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好助手,与学校、老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好孩子的责任。
创造有爱的家庭氛围
孩子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中长大,大多是积极、阳光、快乐的,但是在缺爱的家庭里面,他们就会自卑、焦虑、敏感,容易产生寂寞、孤独、胆小和不自信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