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2018-01-30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滕 颖/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问题,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在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讲课的同时,组建了一支由农林系统各条线业务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农民“土专家”“田秀才”参加的百人农民培训讲师团。在培训模式上,根据镇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人员由镇街道组织,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分产业开班到镇村,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采取市镇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实习操作相结合,吸引更多农民参加;在培训内容上,注重与产业发展、农民操作技能的提升相结合,在时间安排上,突出春节后农闲、农民外出打工前和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前的有利时机,采取分段集中、累计计时的方法,全面组织培训,并与农业生产管理季节相同步,超前安排;在宣传引导上,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金坛农林信息网等专业媒介,传政策,推典型,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区财政每年安排60万专项资金,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行培训全程免费,并解决学员的交通费、午餐费。对参加培训且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在参与土地流转、申请贷款、接受技术指导、承担农业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录用,优先从获得证书的青年农民中选拔。
创新理念,强化科学性。从“培训”向“培育”、 从“办班”向“育人”转变。注重生产实际,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方法,达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将培训过程、产业发展与培育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考评指标,使培训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从传统培训向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相结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信息平台,拓展在线教育培训、在线技术咨询等多形式培训。
完善机制,调动主动性。实行培训、管理、扶持“三位一体”,着力提升培训成效。建立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培育制度,明确培训培育目标,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作为培训培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需求导向,开展全产业链培育和后续跟踪服务,对经过培训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条件的农民发放资格证书。完善扶持政策,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让获得职业资格的农民在财政支持、土地流转、信贷发放、税收减免、技术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实在好处。
优化模式,注重实效性。在培训模式、手段和方法上积极创新,让学员根据个人的工作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题和上课时间,增强吸引力。充分发挥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四个课堂”的作用,寓教于乐,增强培训效果。完善提升生产实践基地,逐步将基地打造成试验示范基地、“三新”技术展示基地、农民培训观摩和现场操作的实训基地。突出重点,对生产经营型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及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农民,实行分类培育培训,完善跟踪指导,建立长期联系制度。
把握形势,增强前瞻性。把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作为当前农业后继者培养重点,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培育成新一代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鼓励学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者和领头人,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