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融合职业中专学校智能制造专业与现代学徒制
2018-01-30周飞轮
周飞轮
(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湖南 长沙 410100)
当前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中,现代学徒制是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半工、半读,同学们既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又提高了专业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或留在工厂直接走向岗位打下了基础。学徒制已经深入我国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职专学生。
1 新时代学徒制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传统的学徒制是指在工厂里有经验的工人师傅通过收学员的方式,手把手的教学员操作技能,言传身教,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新员工,这种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在我国大小工厂里面非常普遍。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虽然传统的师傅收学员的方式还继续存在,但已经产生了创新与变化,学徒制在传统的经验传承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素质教学,即在职业学校或者职业专科院校,在校期间同学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通过书本上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再通过工厂的委培、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知识的掌握及经验技能的积累,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使学生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成为企业及市场迫切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当今时代的学徒制可以说是一种结合了学校素质教学的职业委培,是专业院校与企业公司相互融合、相互联合的一种创新模式,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是企业的需要,是市场的需求,更是学校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
2 新时代学徒制与职业学校教学融合的形式
2.1 公司、职业学校、学生三方合建学校与企业互助平台
新时代的学徒制的突出特点是将传统的师傅与学徒进行重新组合与重新定制的新模式,师傅变成了企业与学校,徒弟变成了学生,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其一,企业单位招聘员工也同时相当于学校招生,学生未来就是公司的员工。其二,职业中专与企业单位一同承担造就人才的任务,职业学校与企业单位共同策划造就人才的策略,一同策划对学生的培育,企业单位与职业中专,各自承担自己的角色,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共同实现对学生(员工)的培育。职业中专与企业单位分别代表不一样的学习资源,两者相互融合,协同促进学员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学体制上的创新,促进两者共同进步。
2.2 全面升级课程体系以适应校企联合
职业学校与企业单位的联合,促进了职业中专课程体系的全面升级,重新构架学生所学的课程,使课程体系更贴近市场,更接近实用。在当代的学徒制度下,职业中专引进校外老师进行技能培训也是经常发生的事,这也是学徒制度的要求,但这也给校方提出了难题,这不属于体制以内,需要校方额外加以考虑。另外在当前的学徒制的模式下,职业学校安排的课程也要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甚至有些课程由企业定制,这就需要学校重新构建授课体系,贴近市场,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贴近实用性的同时,学校也要平衡职业技能与知识的专业性,达到二者的平衡,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也不能过分强调专业知识,要从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为起点,充分考虑学习知识的专业性,也要注重专业的技能技巧。
2.3 开展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
当前的学徒制,要求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工厂实习,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到工厂学习,最后再回过头来学习理论,毕业后再分配到工厂,学习的模式方法有多种组合,涉及到的组合也有多种,但这些组合模式由于涉及到校外学习,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也给学校对学生们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以学校为主,双方建立一个共同的管理平台,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共同的合作管理。
2.4 教学团队也要具备专业技能
当前的职业学校实行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团队也有了新的要求。老师不再像以往一样主要专注于专业的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这也是增强学生技能水平的一个途径,即老师也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同学们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造就出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基础。
2.5 校企合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代的学徒制,由于学生不再是单一的通过职业中专课堂教学去学习知识,而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与造就学生,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对学生评价与考核的任务。在共同的考核过程中,首先要按实际操作与专业课程两个方面制定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其次,要注重同学们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成果,例如在专利、发明、论文的发表上,要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思考,多创新。最后,对于学生的评价与考核,也要考虑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的发展,由于校企联合对学生考核,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成长,因此成长性也是对学生考核的重要指标。
3 新时代学徒制在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3.1 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的创新模式
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的创新模式是当前多数学校普遍采取的学徒制培养方式,在机械专业的教学中尤其被广泛采用。职专机械专业的教学课程中,很多课程都偏向实际应用,例如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电子与电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控制、车工与钳工等专业。在这些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采取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工厂实践的课程安排,达到学习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专业技能的提高。
3.2 学徒制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与创新
机械制图是职业中专机械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其它机械课程的基础。在机械制图的理论课程外,学校增添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学校1年的学习期间,学习机械制图理论与CAD技术实践应用,注重通过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旋转、平移、放大、缩小、标注、三视图等实际操作,并且引入了LISP语言对CAD进行二次开发,注重对学生在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及专业拓展的培养,在机械制图学习完毕后,通过第三方考核,同学们拿到了CAD设计的专业操作证书。在企业的实习期间,同学们学习的CAD技术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高度评价,实习期间,学生们通过CAD二次开发技术,为企业开发了许多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得到了企业的奖励,并且开发软件的几名同学在实习期满与企业达成了协议,在职业学校学习完毕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成为设计工作岗位的一员。
3.3 学徒制在车床与数控机床的应用
机械专业离不开车床与数控机床技术,当代的车床技术已经迈入数字控制的时代,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机床进行零件的车削。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重点将车工技术、数控机床、PLC自动控制系统3门课程串联起来,通过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与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软件编写技术,在理论课程学习完毕后,进入实习阶段,这个阶段学校利用自己现有的校办工厂,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同学们通过在校办工厂的实践,掌握数控机床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技巧,实习结束后,由校办工厂的负责人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考核与评价。
3.4 学徒制在钳工学习中的应用
学徒制在钳工学习期间,同样采取学校与校办工厂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通过学校一学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钳工的专业知识。在校办工厂里,师傅们重点针对钳工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慢工出细活,工匠精神是钳工的精髓,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课程设计,如锤子、蜡台等实际的应用,促进同学们更好的掌握钳工的专业技术。
4 结语
新时代的学徒制度是职业中专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中专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创新发展的实践应用。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工厂的实践,学校与企业对学生共同管理、共同评价,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与企业需求的复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