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驳论文中学习反面事例在写作开头的运用
2018-01-30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陈晓莉
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 陈晓莉
临近高考,在泰州市高三语文复习研讨会上,江苏阅卷组组长蔡建明在谈到当前考生的作文时指出:“很多考生大量引用名人警句,林徽因、林清玄、林语堂如是说,林林总总,就是没有‘我’如是说。目前很多考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材料堆砌;一是人云亦云。”
正如蔡组长所言,很多学生议论文写作结构单一,多为摆出观点,然后举例分析论证。在论证时又缺乏思想,缺少自己的思考。所以,文章千口一调,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妨从驳论文中找突破口,在文章的开头运用反面事例,运用批判性思维,增加文章的深度,使得文章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篇习作《中国的孝道》的开头:
还记得媒体报道2015年上海某学校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举办“孝敬文化节”。 几百名学生集中在大厅里,父母坐在跟前。全体学生在《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向父母长辈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教诲,互动交流。看了这报道,这场面,不知你作何感想?
不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弟子入则孝”, 李密在《陈情表》中也说“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孝是我们立身处世,治理国家的根本。但学校这样做不免有哗众取宠,以博得眼球之嫌。让学生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孝道是否能让学生真正领会父母的艰辛,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也让人怀疑。
这位学生在文章的开头运用反面事例并对此作针对性的批驳,可以说为文章开了一个好头,增添了色彩,而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驳论文其实就是一种以批驳为主的议论文。批驳是一种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或片面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式。鲁迅的《拿来主义》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篇文章,文章开头首先指出中国的现状只送不拿,引出“送去主义”,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批判了“送去主义”的弊端。最后阐明“拿来主义”的内涵,并强调我们要“拿来”。
由此,我们可以在文章的开头运用反例,然后对此进行批驳,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可以避免思想肤浅、平庸,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多关心一些社会热点,多思考。因此,选好反面事例,可以说是进行批驳的关键一步。
有了反面事例,下面就是如何进行“针对性批驳”的问题了。也就是要能指出事例中的“谬”在哪里,“破绽”是什么。这就要我们能够抓好“突破口”,一针见血。所以,运用反面事例的第二步是找准破绽。下面还是从鲁迅的文章中来寻找方法。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开头摆出三个“事实”:一是我们之前总是自我夸耀,认为我国地大物博;二是不再自我夸耀,而是相信国联;三是现在也不信国联,改为求神拜佛了。于是有人就认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针对这一错误论断,鲁迅是怎样批驳的呢?
鲁迅先生指出,从之前摆出的三个事实来看,中国人信地、信物、信国联,却从来没有信过自己。鲁迅抓住了“有人”的谬误所在,他们把“他信力”误当作“自信力”了。这是犯了混淆概念的毛病,因而只能得出“中国人失掉他信力了”的结论,而不能得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样的结论。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错误所在,把对方驳得是哑口无言,让对方的观点站不住脚。
下面鲁迅进一步指出中国是有一部分人他们失去了“他信力”,而开始发展起“自欺力”来,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自古以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并不缺乏充满自信力,令人称赞的“脊梁骨”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所以要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那也只能指一部分人,但不能指所有的中国人。这也就是说“有人”把“部分人失掉了自信力”,说成“全体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对方错在以偏概全。所以,我们在批驳时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有针对性地进行驳斥。
下面我们再来看鲁迅的《文学和出汗》,文章开头指出:上海的教授在讲文学时,认为文学不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并不能长久。针对这个说法,鲁迅又是怎么批驳的呢?鲁迅指出,既然已经消灭,那我们的教授先生又怎么能看得见呢?这实在让人费解,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鲁迅以他犀利的眼光,抓住“教授”的破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针见血地驳倒了对方的观点。
接着鲁迅又进一步提出了质疑:“人性是永久不变的么?”从猿到人,从古人到今人,从今人到未来的人,随着生物在不断地进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性怎么可能永久不变呢?所以说这些上海的教授犯了概念不清的毛病,自己没有搞清楚人性,又怎么能够妄下定论呢。
我们再来看邓拓在《不求甚解》中又是如何批驳错误观点的?
邓拓在文章中指出,不求甚解,这是五柳先生读书的一种方法,当读书读到心领神会,产生共鸣,领会了大意即可,并不需要在字句上过分追究。而人们常常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针对这个论断,邓拓指出一般人往往只看到陶渊明说的前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而对于后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却置若罔闻。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片面地去看问题,自然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了。
在议论文写作时我们能够找到恰当的反面事例来开头,并能准确地抓住事例中的错误,指出其“破绽”,揭示出错误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一定会给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