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默后的精彩

2018-01-30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史克祥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静思首词文本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 史克祥

新课改下的教学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强调课堂上自主探究感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学生从内心产生的体验和感受才是最有价值和难忘的,也是最具有教学效果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留有“教学时间的空白”,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学生保持沉默,不进行有声对话,让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用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他们静思、自悟,使其思绪飞扬,而后自主发现,再进行共同探讨,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更具艺术性。

我在和学生共同学习一首宋词《如梦令》时,充分让学生先沉默静思、自悟自感,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迸射出火花,课堂效率高。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老师要在黑板上写一首词,用粉笔写字可能有点儿慢,大概需要五到八分钟,希望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字,认真品悟每句词,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感受,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要问的?”

于是我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开始用正楷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写下这首词:《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看着,此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我想:学生一定在思考着,感悟着,品味着……

我故意放慢节奏,七分钟过去了,我终于写好了。我转身环视了一下学生,没有一个举手的,教室里仍然沉默,眼神还是那么专注。过了一会,看看学生的表情,见时机成熟,就装着很着急的样子:“我用了六七分钟的时间写出了这首词,你们难道无动于衷?”终于,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赶紧喊起了他:“老师,你写字虽然有些慢,但是写得和字贴上的字一样好看,非常工整,是一种享受”。说完,露出灿烂的笑容。“呵呵,谢谢你的表扬。我发现你观察得真得很细致,这叫‘慢工出细活’。有没有其他想说的同学?把自己刚才的所见、所感说出来。哪怕一点点小小的发现和疑问都行。”我趁势启发了一下。

慢慢地,局面打开了,学生开始三三两两地举手了。有的说,通过默看这首词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有的说,知道了一个词语的意思。有的说,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并大声朗读了一遍,再理解这句的意思。有的说,感觉到了李清照的心情既兴奋又着急。有的说,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误入藕花”图。还有一个学生给大家展示了一幅荷塘、小舟、一群飞鹭图……

在学生发言的同时,我把每位学生的发言作适当的个性评价,引导其他学生拓展补充,教室里气氛和谐而又活跃,智慧的火花不停地迸射着。不知不觉地,四十分钟悄然过去,课堂达到极好的效果。就是通过那六七分钟的沉默静思,给予空间,给予阅读期待,其实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自然就能使学生思绪飞扬,有了灵动,让学生先默默地充分经历着生本间的对话、而后进行在生生间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师生间的交流中学习着、感悟着。我相信,学生们对这首词的理解应该是非常深刻了,吟诵出来是声情并茂的。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反思价值: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去触摸语言文字,是阅读应有之义。阅读文本应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所在,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在此基础上的语感能力才能日趋敏锐。

再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师们都喜欢采用自由读、分组读、齐读、对读、引读、男女生读等等各种形式的读,可以说,一节课都在热热闹闹的有声中度过,课堂的氛围活跃了,但学生没能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阅读体验和情感得不到提升。有的教师课堂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课堂安静一段时间,似乎觉得这就是冷场,于是读大多采用出声读的形式,要么就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而很少给予学生默读的时间空间。

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放声朗读一般来说应出现在刚接触课文时,让学生感知主要内容,或对课文深入地理解感悟后,放飞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诵读,即激情释放。真正进入文本解读、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默读,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要培养学生学会静思默想,给予阅读期待,引领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潜心探究语言文字。《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默读静思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沉默后将使课堂精彩不断飞扬!

猜你喜欢

静思首词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神回复
《静思》 《泪》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静思 萧声意无言 赏游
宋高宗的眼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关于“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