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VSD技术治疗Ⅳ度臀部压疮21例
2018-01-30石峰蔡贤华通讯作者张克勇程良礼
石峰 蔡贤华(通讯作者) 张克勇 程良礼
435100大冶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北1
43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2
压疮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常见病,如何有效治疗压疮成了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课题[1]。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需要接受长期换药,不仅增加临床医生的工作量,而且治疗效果并不显著[2]。本研究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1月采用改良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的臀部压疮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1月采用VSD治疗臀部压疮患者21例,同时合并髋部压疮、骶尾部压疮及其他部位17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臀部压疮创腔深,呈“水井”状,更适宜此种方法治疗,所有压疮患者皮肤创面直径6~9 cm,创面深度约5~12 cm,臀部压疮均为达到坐骨结节骨面的Ⅳ度压疮;病程2个月~5年,平均2.6年。
材料:VSD敷料(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有大小15 cm×10 cm、15 cm×5 cm两种常用规格);透明贴膜(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三通接头。
治疗方法:①首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配合营养支持治疗。②控制感染:术前取压疮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③创面处理:第1次手术,先彻底清除已失活的组织、异物、脓液,双氧水-稀释活力碘反复冲洗创腔,使创腔清创达到坐骨,并彻底清除周围坏死组织,进行创面止血。④改良VSD技术:创腔内塞入VSD及创面覆盖VSD敷料,首次手术如创腔过大,首先将VSD敷料修剪成创腔内可以容纳的范围大小,将VSD塞入创腔内(消灭死腔),再将另一块VSD贴覆于创面缝合处并固定于皮肤上。⑤贴膜覆盖VSD:清洁创面周围皮肤,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术野后,再用75%酒精进一步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待酒精挥发干燥后,贴膜可以更牢固粘贴于皮肤表面。⑥持续负压吸引:患者回到病房后使用中心负压装置,以16~20 kPa压力持续负压吸引,7 d后打开VSD敷料;⑦改良VSD技术:如果首次手术,创腔狭小(直径<5 cm)且创面新鲜,肉芽增生良好,则使用VSD吸引管(祛除吸附材料,只留吸引管)置入创腔,创面外覆盖VSD同时负压吸引;经过2~3周持续吸引管吸引后创腔多半可被生长的新鲜肉芽填满,观察创面情况,创腔大部分封闭或变浅,直至创面变小,空腔消失后直接缝合皮肤,如创面皮肤缺损较大者则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⑧术后护理:注意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及维持负压,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定期翻身,尽可能不平卧,减少创面受压,使创面能维持较好的血运供应,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3]。
结 果
21例患者中在使用VSD 2~3次后创面达直接缝合条件15例,直接拉拢缝合皮肤,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平均引流18 d,平均住院35 d;患者行VSD 3~5次治疗后创腔及创面明显缩小6例,再次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后伤口愈合,平均引流25 d,平均住院42 d。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压疮均无再发。
讨 论
对于臀部压疮患者采取的传统治疗方法一般是对伤口进行换药,如抗菌药物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对创腔进行覆盖填塞,采取多次换药法和皮瓣转移法及各种中药膏创面涂擦换药法[4]。前一种治疗方法虽可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保持创面的湿润,但无法对创面进行有效隔离,且无法将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进行及时祛除,具有比较弱的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因需频繁换药也使外界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5];而后一种虽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应用,作为骶部压疮的一种好的治疗办法[6],但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受区需良好血运及彻底的清创,供区软组织也需循环良好,同时手术操作者的技术高低,对治疗是否成功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处理皮肤软组织缺损时VSD技术有突出的优点,不仅可将开放性创面转化为闭合性,且360°全方位创腔内的持续负压引流,对细菌培养基起到了清除作用,将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进行引流,且减少坏死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使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减少,不仅对创口局部状态进行改善,同时还改善了机体的全身状况[7]。透明贴膜的密封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创面,可以对创面受到的新污染起到预防作用,使创面内和皮肤环境得以获得保障。持续全方位的负压吸引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使创腔内分泌物无法聚集[8],除掉了影响愈合的因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刺激组织新生,且保持创面的清洁,使交叉感染的机会降低。在16.6 kPa压力下,组织能较快消除慢性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增加局部血流[9]。本研究通过使用改良VSD技术治疗臀部压疮患者,创面均形成了良好肉芽组织,并达到了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的目的,缩小创面,创面周围也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条件,为后期直接缝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还为皮瓣转移获得良好软组织条件,同时缩小创面减小去皮瓣范围,为患者减小手术创伤。